Thursday, 3 September 2015

紀念二戰大閱兵 中國被敦促正視自己的歷史

9月3日,中國舉行大閱兵來紀念二戰結束和中國抗日戰爭結束70周年。隨著閱兵式的準備,北京一直在要求日本正視歷史,但是,有美國學者說,中國也應該正視自己的歷史,特別是中共建政後的歷史,並強調這其實符合中國共產黨的長期利益。
中國一直在為9月3日的閱兵儀式做準備,同時,中國官方媒體一直不停地講述中國在日本侵略之下遭受的苦難,並要求東京“正視歷史”。但是,有美國專家表示,中國在要求日本不要抹殺歷史的時候,也要正視自己“衣櫥裡藏著的骷髏(暗藏的醜聞)”。
*中國自己的歷史有問題*
施瑞福曾經擔任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理國務卿。他最近在《外交官》雜誌撰文稱,“中國自己的歷史也有問題”。他說,在“扭曲、改寫、在很多時候,甚至抹殺歷史方面”,中共是“最惡劣的犯規者。”
施瑞福目前是美國智庫2049項目研究所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談到自己寫這篇文章的初衷。
他說:“北京9月3日的大閱兵就要開始,對我,以及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個擔憂。而且,今年的很多時間,我們都一直在批評我們的盟友日本。我想,我們也應該用同一標準來要求其他人。我知道,中國在面對自己的歷史時有很多很多的問題。”
*中共絕口不提建政後的錯誤政策*
他說,中國當局很熱衷討論1931年到1945年之間的歷史,但是卻不願意坦率討論1949年到現在的歷史。他在文章中寫道,自1949年中共建政以來,與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死於外國侵略者之手相比,更多的中國人死於中國共產黨的威權統治。
他特別強調,這麼說,並不是意味著日本在戰爭期間如何對待中國人不重要,而是在討論“歷史問題”時可以讓我們有更合適的角度。
他指出,“大躍進”、“文化大革命”以及後來的“天安門大屠殺”等中共的錯誤政策,造成更多的中國人不必要的死亡。
他說﹕“從1949到現在,大部分的時間內,都是非常不愉快的歷史。當然,中國共產黨和政府可以強調自己的成就,比如讓許許多多的中國人脫貧,同時經濟發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也造成了相當多的悲劇,也有很多的錯誤的政策和管理,這對(共產)黨來說非常的尷尬。”
他在文中特別提到到中國國家博物館參觀,不僅沒有看到任何地方提到1989年代六四事件,更有甚者,在中共歷屆總書記的圖片展示中,居然沒有趙紫陽的畫像。
*不提日本戰後貢獻*
他說,中國目前是盡自己最大所能,強調日本歷史上最糟糕的時代,卻很少提到戰後70年來,日本對亞太地區建設性貢獻與和平貢獻。
中國的教科書中絕少提到日本最近幾十年對中國發展的貢獻。從1979年起,日本向中國提供官方發展援助(ODA)。到目前為止,日本共向中國提供了 260億美元的貸款援助和24億美元的無償援助。日本私營部門對中國的直接投資更是遠遠超過上述數字。僅2014年,這個數字就是350億美元。
施瑞福相信,如果中國教科書對日本這方面的貢獻有公平的報道,中國民眾對日本的看法很可能不同。根據BBC的民調,在世界其他地方,日本是亞洲最令人尊敬和受歡迎的國家。
*中國對台灣的控制實際上只有十年*
他還提到台灣問題。 他說,中國一直說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的一部分, 但是,事實上,中國大陸歷朝歷代對台灣的正式管轄(在台灣建省)才不到10年。
 *中國扭曲歷史也影響著美國*
他說,中國扭曲、改寫甚至抹殺歷史其實也影響著美國。
他說﹕“這影響到他們的看法,影響到他們對一些重要挑戰的政策。以日本為例,日本是我們的盟友, 我們有安全條約。如果他們基於扭曲的歷史,採取強勢的姿態,這種影響是直接的,因為那是我們的盟友。”
*正視歷史符合中共的長期利益*
他說,中共長期以來隱瞞歷史,讓自己處境尷尬,披露歷史真相會令他們遭遇質疑,但是正視歷史符合中共的長期的利益。
他說﹕“ 我不認為,很多中國人不了解這些事。他們知道這些事情一直被隱瞞了。在很多情況下,他們經歷過這些。我認為,如果中共能夠更直接,更真實,這可能更符合他們的長期利益,因為如果提供矛盾的說法,民眾馬上就會看穿的。”
*中共不公平對待抗戰史*
事實上, 中共還依照自身的政治理念和需要而敘述1931年到1945年的中國抗戰史。中國教材一向抹殺國民黨對抗戰的貢獻,雖然近些年有些改變,但是中共仍然稱自己是中國抗日的“中流砥柱”。
《華盛頓郵報》近日的一篇社論在談到日本歷史問題時也指出,在面對歷史問題時,中國採取的是雙重標準。中國不允許自己的老百姓了解20世紀的歷史,不讓他 們了解究竟是哪只軍隊在抗擊日本侵略者;不讓他們了解在1958年到1961年期間,因為毛澤東的錯誤政策導致數百万人死亡;不允許他們了解1989年天 安門事件的真相,但是,中國官員卻可以理直氣壯評論日本的教科書問題以及對日本官員對二戰歷史的講話逐字做出解讀。



from 美國之音 http://www.voacantonese.com/content/china-history-problems-20150903/2943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