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倩
BBC中文網日本特約記者
2015年 9月 3日
中國「9·3」大閱兵日本傳媒雖沒直播,但官方和民間都緊盯著中國這個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的重大儀式目的是什麼。
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周四(9月3日)在記者會上也說:「政府雖然不予評論,但注視著中國有關動向」。他還對二戰歷史說:「日本政府的想法是『過去的不幸歷史不要過分當作焦點,希望能展示對國際社會的共同課題以未來志向所採取的姿態』,我國這種想法正傳遞給對方」。菅義偉還對中國拒絕向《產經新聞》駐北京記者矢板明夫發放大閱兵採訪記者證說:「平等對待記者在民主國家是當然的事,正通過大使館向中國強烈要求應平等對待」。
稍感安心
《日 本經濟新聞》引述外務省官員的分析說,「習近平演講中沒直接指名批評日本,顯示了抑制,符合最近改善對日關係趨勢,值得評價」。《日經》指出,「雖然日本 首相安倍晉三的政權很警惕中國紀念儀式有強烈反日色彩,安倍也放棄了訪華計劃,但看來習近平的演講還是抑制了批評日本,沿著改善關係的潮流推進」。
除 了《產經新聞》外,日本各大傳媒記者周四都從天安門廣場發回了現場報道。官方電視台NHK記者的背後是不斷走過的方塊隊伍和閱兵式說明的喇叭聲。記者說: 「中國首次舉行紀念抗戰勝利閱兵式,是要強調共產黨政權的正當性,看來也有炫耀中國已經強大的軍力和領導人威信的意圖,而習近平主席在國際社會注目之中, 宣佈削減中國兵力看來也存在希望抹消中國威脅論的想法」。
「炫耀立場」
共同社報道中指出「習近平演講是炫耀戰勝國立場,強調中國參與構築國際秩序的願望」,共同社留意到習近平演講中沒觸及中日關係,並引用菅義偉當天的發言,指出日本敦促中國以面向未來的立場參與解決國際課題,也指菅義偉的發言「是牽制中國大閱兵」。
共同社還通過採訪北京一般市民和天津大爆炸案的受害者等,來說明中國許多民眾冷眼看待大閱兵或在現實困境中無心關注的心情。日本傳媒、輿論周三起就開始紛紛報道「中國大閱兵令北京戒嚴、百姓無娛樂」等。
《讀 賣新聞》等不少傳媒周四都指中國大閱兵「目的是強調戰勝國」地位,同時相當集中關注中國裁軍30萬人問題。中國裁軍的預測在日本流傳已久,一般軍事分析認 為,像世界軍事潮流一樣,伴隨軍事現代化,中國謀求的不是人數,是現代化軍備。不過因裁軍會涉及轉業困難的失業問題,才導致中國一再拖延。
場面孤單
日本關注中國閱兵的另一個焦點是國際社會出席者層次和人數,各大傳媒都聚焦出席儀式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和韓國總統朴槿惠、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但都指出歐美主要國首腦缺席,不少分析認為這是中國南海強硬軍事行動導致國際社會對中國軍事擴張和霸權行動反感。
立 場親中的《朝日新聞》周四特別突出習近平演講中說「中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永遠不會把自身曾經經歷過的悲慘遭遇強加給其他民族」。《朝日新聞》曾 在8月25日以半個版面刊登日本經濟學者豬木武德的專訪,豬木說二戰前夕日本不如歐美列強,成為非一等國家,經濟又行不通,為了打開局面,走上了軍事擴張 道路。他說:「現在中國非常像1930年代,也就是二次大戰前夜的日本,令人憂慮」。
日本周四同時也一樣關注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中國大閱兵前 夕發表二戰結束70週年聲明,認為聲明中以讚賞二戰後日美關係為和解典範,來顯示二戰最大戰勝國向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發放戰爭國也能越過歷史、實現和 解的訊息,並關注聲明形容日本是美國不動搖的同盟國,突出美國在中國高調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令日本難堪的困境中,聲援和支持現代日本的立場。
(責編:蕭爾)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2015/09/150903_china_parade_japan_re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