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牙常設仲裁法院7月13日發佈聲明,宣佈針對菲律賓單方面發起的「南海仲裁案」的「管轄權」和「可受理權」問題的聽證會結束,並將在約3個月內對管轄權問題作出裁決。
菲律賓為了這次從7月7日開始的聽證會,派遣了一個規模達35人的大型官方代表團,其中包括多名來自美國和英國的資深國際法律師; 馬尼拉對這次國際仲裁寄予厚望,並對獲得對己方有利的裁決滿懷信心。中國政府自始至終堅持「不接受、不參與」的立場; 中國方面也不看好海牙仲裁法院會裁決對「南海仲裁案」擁有管轄權。
海牙法院聲明
海牙仲裁法院在13日的聲明中首先闡述了菲律賓提出仲裁案的基本論述,以及中國方面表示不參與的立場,並表示將在近期內對管轄權問題做出裁決。
聲明指出,除菲律賓政府派出規模龐大的代表團之外,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泰國和日本諸國政府也向這次仲裁案派出了規模不等的觀察員代表團。
7 月1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就應菲律賓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管轄權和可受理性問題庭審結束回答了提問。她再次闡明中國「不接受、不參與」立 場,並批評了菲律賓無視中國根據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享有的合法權利,違背與中國多次確認的共識及在《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中的承諾,單方 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的決定。
國際輿論戰
儘管中國政府和法律人士堅持認為菲律賓提交的南海仲裁案是「一場鬧劇」,但是在國際輿論方面,幾乎所有非華文媒體有關這次仲裁案的報道和分析均對菲律賓作為第一個敢於將中國「送上國際法庭」的作法表示讚賞。
菲律賓最高法院大法官在仲裁聽證開始前曾表示:「如果仲裁法院裁定具有管轄權,那我們幾乎是穩贏了」。 菲律賓政府還多次表示,一旦獲得有利裁決,將有利於說服全世界向中國施加道義壓力,迫使中國退出「西菲律賓海」(中稱 南海)。
也有不少國際觀察人士分析認為,表面上看似是菲律賓與中國之間領土領海糾紛的一樁國際仲裁案,實際上背後是美中等超級大國在西太平洋以及全世界範圍內爭奪未來「規則制定權」鬥爭的一部分。
分析認為,這次仲裁法院管轄權以及最終仲裁裁決的結果,從這個層面講可能對南中國海和西太平洋地區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政治和經濟格局變化有著深遠影響。
(編寫:晧宇 / 責編:路西)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5/07/150714_hague_china_philippines_jurisd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