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2 July 2015

過去一年香港記者遇襲「30年來最嚴重」

2015年 7月 12日

香港記者協會形容,過去一年是香港新聞工作者人身安全「最受嚴重威脅的一年」。
港記協星期天(7月12日)發表 《2015年言論自由年報》說,在採訪2014年秋冬之際歷時79天的「佔領中環」抗議和其他示威活動期間,超過30名記者受傷。
港記協主席岑倚蘭對BBC中文網說,香港記者遇襲時有發生,但過去一年是她從事新聞行業30多年來最嚴重,前所未見。
記協促請香港特區政府採取一切可行措施確保新聞工作者能履行合法的採訪職責,特別是在採訪示威活動之時。香港警方回應稱將加強與媒體合作。
香港警察公共關係科發與BBC中文網的電郵聲明說:「警方一向尊重新聞自由。警方完全明白配合傳媒採訪工作及與傳媒保持有效溝通的重要,並會繼續在互相尊重和體諒的基礎上與傳媒保持良好關係,提供所需協助,加強彼此合作。」
「警方重申,絕不容忍任何暴力事件;任何人如有違法行為,不論任何背景,警方一定會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地處理。」
此外,記協也促請港府開誠佈公,不要採用官員發表博客等單項溝通方法作出重要公布,應召開記者會接受提問。港府一名發言人稱:「每當有重大政策或措施宣佈,或是社會發生重大事件,有關政策局或行政部門均會適時發佈新聞和盡量安排新聞界進行採訪。」
這名發言人同樣透過電郵對BBC中文網記者稱:「特區政府十分重視傳播媒介的功用,一向致力透過傳媒向市民大眾發放與施政有關的各項資訊。政府秉持公開及具透明度的原則,通過多種媒體和渠道把政府消息傳遞予市民大眾,並盡可能為新聞傳媒的採訪工作提供方便。」

「夾縫之間」

港記協指出,過去一年在採訪這些示威活動期間,一些記者「遭到躁動的示威者及部分警務人員的滋擾」,也有記者「遭警方粗暴對待,甚至有記者採訪衝突事件時被誣控襲警」。
岑倚蘭對BBC中文網說:「隨著政改暫時落幕——至少(行政長官)梁振英說目前不會再啟動政改——我估計未來一年記者遇襲情況有望減少,但不會消失。」
「因為香港的部分示威者採取了激烈的方式去表達訴求,在這情況下,採訪示威、集會的危險性還是存在的。」
岑倚蘭介紹說,港記協最近與香港警方舉行了一次交流會,這次她形容是「遲來的交流」有40多名警務人員出席,與記者代表「坦誠交流」。她說,記協促請警方合理對待記者,「不要把記者當成是示威者」。
港記協的年報注意到,香港記者尤其擔心自我審查情況與港府對待媒體的態度,並指出記者們被要求在其報道上認同建制派的看法,對他們構成壓力。不過岑倚蘭指出,香港媒體機構在其記者遭遇不公平對待時還是盡了應有之義,包括為遭不當起訴的記者反起訴警方。
岑倚蘭認同,面對一般市民和示威者對媒體編採方針的不滿,前線記者處於夾縫之間,成為發洩對象,但她認為敵視記者的市民並非多數。
在「佔中」期間其中一個活躍的親建制「反佔中」團體「愛港之聲」主席高達斌星期天接受香港電台採訪時稱,記者在採訪「佔中」時正如戰地記者採訪,遇襲是「很正常」的事,也「在所難免」。

《國家安全法》

岑倚蘭還向BBC中文網透露,港記協正尋求與香港特區政府官員對話,厘清中國《國家安全法》對香港記者在中國內地採訪所帶來的影響。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7月1日通過的新《國家安全法》涵蓋了軍事、網絡、經濟、出版、教育以至太空活動等領域,並首次將香港和澳門納入其中,但強調該法並非適用於港澳的全國性法律。
岑倚蘭說,港記協深知《國安法》不適用於香港,但香港記者對其到國內採訪,以及其言論會否受到《國安法》影響有所疑慮。因此港記協已致函約見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但對方以公務繁忙為由拒絕會面。
岑倚蘭認為,港府有責任落實「一國兩制」,也就有責任釋除港人包括記者對於其在中國內地行為會否受新《國安法》影響的疑慮。要是港府再次拒絕會面,港記協將轉而尋求與中國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中聯辦)接觸。
截至發稿時,BBC中文網記者仍在等待香港特區政府就港記協有關《國家安全法》的言論發來回應。
(撰稿:葉靖斯 責編:路西)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5/07/150712_hongkong_press_free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