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4 July 2013

鬥搬龍門

Joey Kwok 圖片
刊於 2013 年 7 月 5 日蘋果日報論壇版

每年七一遊行後,親共傳媒以至學者如葉兆輝,不斷以「民陣數字不確」大做文章。可是這些「統計專家」,打着「學術」的名義,卻只對反政府的人數有興趣,對撐政府的人數從不統計,這就是問題的重點。

點算集會人數,即把支持與反對政府的力量數字化,以供科學研究之用;從研究角度思考,政治上不但要計算反對派的數字,更需要計算支持者的數字,才能得出一個較立體的數據,去反映政府的施政得失。以今年為例,親政府組織聲稱有22萬人參加各區的「回歸慶典」;七一作為「支持」與「反對」政府的寒暑表,為何這些學者從不去統計親政府活動的參加人數?

以2012年的七一遊行為例,警方聲稱有55000人從維園出發,最高峯時有63000人;當日的遊行一直持續到晚上的煙花時段,警方又聲稱維港兩岸有30萬人觀賞煙花云云;事實上,當日遊行接近龍尾的人士紛紛一邊欣賞煙花,一邊繼續遊行,於是很一大部份的煙花觀賞者,根本就是七一遊行的參加者;可是一核對警方的數字,矛盾就出現了──以警方數字計算,遊行龍尾只有幾千人,那麼他們如何能夠突然變出30萬人看煙花的數字呢?難道港島只有一萬幾千,在九龍觀賞的卻佔有27至29萬嗎?這數字顯示絕不可信,警方明顯故意把七一遊行的人數壓低,卻作大了觀賞煙花的人數,作為對數字斤斤計較,每年都出來批評民陣的學者,為何竟然對警方──這個官方機構的所作所為視而不見呢?

事實上由電視台的收視,報紙的銷售量,以至遊行人數,從來都只是一個「參考數字」。其真正的目的,不是從科學上得出準確的人數,而是作為和其他同類活動、平台作比較之用;當警方每年可以聲稱睇煙花的有30萬、50萬甚至100萬人,當親政府組織可以聲稱自己的活動有22萬人參加,民陣的數字就以此作為標準去評估自己活動的人數。如果學者認為這種數字是不對,那麼要改革的就不只是民陣的數字,而是所有大型群眾活動的人數,從而成立一個新標準。
要改革數字標準,第一個要改革的當然是幾乎每次活動都統計人數的警方數字。警方本身應該嚴守自己的專業而政治中立,可是近年卻已完全失去這種傳統──以今年七一遊行的數字為例,警方宣稱直至下午5:45分,只有33500人從維園出發,引用香港電台報道的時間,遊行由下午2:39分起步,直至警方統計為止有186分鐘,即11160秒;用警方的數字33500人除以11160秒,得出就是每秒只有3個人從維園出發這個可笑失實的數字。平日銅鑼灣鬧市的一條行人路,每秒都走過絕不止三個行人,開放六條行車線走得再慢,這個數字也肯定是錯的。然而我們的學者卻有如足球場上的黑哨,對一邊拉衫就舉紅牌趕出場,對另一邊無論粗暴攔截或手球都視而不見,這不但失卻道德高地,更令人質疑這是故意的偏幫,傷害學術界的聲譽,令人惋惜。

from 每日一膠.荒謬的香港 http://plastichk.blogspot.com/2013/07/blog-post_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