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7 July 2013

在中國,經濟問題就是政治問題


中國經濟問題其實我已經說過好多次,它的走向也符合我的預測。最根本的問題是,中國依賴出口帶動增長,全球經濟陷於衰退,購買力減弱,因此中國經濟衰退是必然的。正確方法是在衰退期推行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刺激經濟,但因爲中國的經濟結構,極端的不平等,這些政策會刺激國内的社會問題。中共近期推行緊縮政策的其中一個可能就是希望阻止通脹、房地產價格飆升,並提高人民的購買力。
問題是,這政策應該在2008年前推行,而單是緊縮政策根本就不夠,它還要推行改革,尤其是政治改革,使政府與國有企業的關聯性與對經濟的影響力減弱,並建立一視同仁的法治系統,這樣與這個圈子無關,所謂「體制外」的私營生産力才能穩固起來。在這之上更要讓人民有政治權利,不然他們不能向企業爭取更高的待遇,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不能提升。要避免轉型中的問題,它就要為工業政策做出透明的制度–工業政策是使中國穩定轉型的重要政策,絕對的自由市場並不存在–而不是一味的「國進民退」。當然,會進行政治改革的就不是中共了。
習李之所以在衰退期堅持推行緊縮政策有幾個原因,而意圖改變經濟結構不會是主因,除非他們蠢到以爲地方債是一個迫切的經濟問題:債務危機之所以會爆發正正是資金流斷裂所造成的。緊縮政策的一個原因是他們要向美國示好,表示願意提升人民幣匯率,用以應付外交上的壓力。二是他們需要向前朝的既得利益者展示新領導層能操縱經濟的生殺大權,告訴他們現在誰是主子(馬雲的言論就是爲此而發)。三是借緊縮打貪清除政府内的前朝舊人。到權威確立,自己的勢力穩固,佈置妥當後,貨幣與財政政策必然會再度放鬆。
為什麽我如此推斷?前朝之所以堅持以宏觀調控方法使經濟增長維持在8%之上–保八,是因爲它害怕失業的問題,假如2%GDP增長的下跌就會增加1%失業率(Okun’s law),中國GDP跌在8%以下就會出現規模極大的失業問題。在不能改革的前提下,胡溫寧願不平等大一點,人民生活水平低一點,也不敢動就業的問題。習李上臺就逆其道而行,寧願冒上失業率擴大的風險而推行緊縮政策,這就代表背後必然是出於政治動機,因爲他們清楚知道這措施只是暫時性的。



from 山中雜記 http://montwithin.wordpress.com/2013/07/17/%E5%9C%A8%E4%B8%AD%E5%9C%8B%EF%BC%8C%E7%B6%93%E6%BF%9F%E5%95%8F%E9%A1%8C%E5%B0%B1%E6%98%AF%E6%94%BF%E6%B2%BB%E5%95%8F%E9%A1%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