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几日,中国梦再成焦点。不仅党刊《学习时报》连发两篇文章畅谈,刚刚举行的共青团十七大更是将中国梦写入了巨型横幅,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比肩。此外,刘云山在会上的讲话也围绕中国梦展开。按照新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说法,“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他就任宣言中九次提及“中国梦”,也正因如此才使得“中国梦”在官方媒体极度流行。在官方的舆论造势下,以至于一时间,无人不谈梦,无梦不与中国梦关联。就连原铁道部长刘志军在庭审上,都还涕泪交零称自己本应该为中国梦作贡献。
原本,“中国梦”刚被提出时,其气魄备受好评,但经过一轮轮动员式宣讲后,好好的梦似乎不再美好。一方面,在官方的被刻意打造下,硬生生拔高到理论层级,越来越让人看不懂。另一方面,还有些人非在不存在好坏优劣之分的“梦”上,附加上强烈的国别和政治色彩,非要得出个“中国梦”优于“美国梦” 的结论。哪知道马屁没拍好,习近平一句“中国梦实际上是与美国梦相通的”,一锤定音。说来到底还是党刊有眼力见,《学习时报》率先发文《中国梦必须以个人梦为基础》以正视听。“中国梦”好好的三个字,被“折腾”了小半年,光芒不再。难怪已有声音抱怨,“中国梦已经被说的让人恶心了,什么人对着摄像机,哪怕只有两句话的机会,中国梦恐怕都会被包含其中”。
“中国梦”一波三折
不错的开局并未持续多久。在经过宪政梦与中国梦的激烈对冲、中共宣传部门有意以搭建理论框架的力度大搞宣传,以及不断浮出水面的美国梦与中国梦孰优孰劣的对比,使得中国梦一方面享受着党报官媒的高规格礼遇,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受左右派及西方媒体的口诛笔伐。
首先是宪政梦与中国梦的争论。此轮争论最早起兴于被篡改了的《南方周末》新年献词。经过一段沉浸和冷冻期后,《红旗文稿》一篇彻底否定宪政的文章,再次将宪政的讨论拉回到最初的热度,甚至赶超。该党刊6月13日再度拉起反宪政的大旗,原标题为《“中国梦”与民主政治道路的选择》,媒体转引时提取的标题更刺激眼球——《“中国梦”比“宪政梦”境界高》。给出的理由是,以宪政梦置换中国梦既代表了文化不自信,也是一种“懒汉思维”。
其次是中共宣传部门风生水起一浪高过一浪的集中宣传。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将中国梦具体化——“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前提是,要有“三个必须”、“三个共享”和“三个自信”。《人民日报》紧跟中央意旨,刊发《高扬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凝聚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在党的引领下汇聚圆梦力量》等言论性文章,分别对应于“三个必须”中的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以及“三个共享”。
习近平“就职演说”中对中国梦的具体阐述,让智囊们和各界舆论开始相信,中国梦的提法不是一时兴起的政治口号,而是新一届领导意欲重点培植的对象,这是中国梦的第二波震荡。
于是,各界造“梦”运动再次风生水起——各地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热情高涨共圆中国梦;共青团中央联合中国青年网推出“我的中国梦”活动主页,各种青春励志故事被套上了“中国梦”的神圣光环;北京举行深化“中国梦”百姓宣讲活动,涵盖国企、卫生局白衣天使、文化工作者等,教育座谈会更是指令要将“中国梦”宣传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中共官方智囊机构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研究”列为年度首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招标课题研究项目;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向考生发邀请信力唿“共铸中国梦”,在自我吹捧之余不忘向中央靠拢,将清华大学定为探寻和铸就“中国梦”的舞台。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习近平既是中国梦的提出者,也是这一概念的核心“推销员”。缘由在于,只要习近平的讲话中有涉及中国梦,便会成为媒体争相啃食的香饽饽,很快掀起新一轮的造梦热潮。这一点,在习近平首次外访坦桑尼亚时发表主旨演讲、五一劳动节前夕同劳模座谈、回信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引起的舆论反响中,均有直接应证。更为直接的证据是,不管是《人民日报》,还是偏重于理论的《求是》、《学习时报》等,几乎所有围绕中国梦的文章均以习近平讲话为切入点。也就是说,没有习近平屡次三番的重提和具体演绎,中国梦很可能不会如此泛滥。
“中国梦”与“美国梦”没有好坏之分
最后是美国梦与中国梦孰优孰劣的比较。就在陆媒群情亢奋演绎深化中国梦时,由新加波国立大学石毓智执笔的一篇5月27日发表于人民论坛的文章——《中国梦区别于美国梦的七大特征》,一石激起千层浪。文章认为,迄今为止敢以国家来“做梦”的只有中国和美国这种大国。具体的七大特征被归结为——中国梦是国家的富强,美国梦是个人的富裕;中国梦的目的是民族复兴,美国梦的目的是个人成功;中国梦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实现,美国梦可以利用其他国家的人才资源得到;中国梦是群体的和谐幸福,美国梦是个人的自由和快乐;中国梦具有纵深的历史感,美国梦只有现实的体验;中国梦依赖群策群力,美国梦靠的是个性张扬;中国梦是为了民族光荣,美国梦是为了个人荣耀。文章对中国梦的褒扬、对美国梦的贬斥一目了然。类似腔调的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对比,也从港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范徐丽泰口中传来,平台也是人民网。只不过,更为精准的表述有些微不同,范徐丽泰言简意赅点明——“中国梦”里面没有霸权。
舆论震荡余波未平,习奥会直接将中国梦与美国梦从幕后推至前台。习近平也给争论不休的中国梦和美国梦定了调——中国梦实际上是与美国梦相通的,即两者并行不悖,可以殊途同归。紧接着党刊《学习时报》连发两篇文章,是揣摩圣意还是议程设定,各方说法不一。一篇是刊发于6月17日头版左下角位置的《安全:最迫切实现的梦》;一篇是刊发于三版的《中国梦主体的包容性》。值得一提的还是众多门户网站转引时的显示标题——前者是《民生安全梦一日不圆中国梦一日难安》;后者是《中国梦必须以个人梦为基础》。同一天,《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也重拾对中国梦的热情,标题颇有雷同之处,按照先后次序分别为《为实现中国梦凝聚青春力量》、《汇聚实现中国梦的青春力量》。之所以会有如此巧合,与共青团十七大开幕有直接关系。
真实的“中国梦”究竟为何?《泰晤士报》直接戳开了中国主流媒体造“梦”运动的虚幻。“中国共产党的‘中国梦’和普通中国人的‘中国梦’完全不一样”,其给出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希望‘中国梦’能在大众意识里树立民族团结、复兴和在世界上崛起的理想,但普通中国百姓的‘中国梦’是能买得起房子、有户口、孩子有安全的奶粉、能上得了好的学校这样具体的要求。”BBC则从中国各地居高不下的房价出发,断言“蜗居困境求生存难做‘中国梦’”;《金融时报》干脆以老愚和徐瑾两名专栏作家做先锋,先后推出《中国梦,谁的梦?》、《媚时代的中国梦》以及《中国人想做什么样的梦?》。老愚直接将枪口对准主流官媒,斥其完全沦落为宣传机器,“弱智、浮夸、虚假,正是被这个政权长期驯化而成的标准样式……阉割与自我阉割,使其成为真正的文化和思想荒漠。到了地市级,宣传部长索性兼任媒体总管,实现了党对媒体的绝对控制。人世沧桑,官媒却稳如泰山,他们完全成为国家机器身上卑贱的螺丝钉,顺从而快乐地运转着。”
除了西方媒体阵营对中国梦的群攻,中国民间舆论场亦不乏批驳声。网友“西安时评”晒出一张两名建筑工人躺在街头的照片,配上“中国梦,有时候只是小小的一张床”的文字说明;“燕山君子”就此回应一句“CCTV,你还敢再问幸福吗?”此为住房梦;中科院教授于建嵘听了上海网友“请给我们平等就业的机会”之吁后,感叹“让每个中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平等地享有权利,是我们的中国梦”,此为就业梦;湖南大学法学院教师张林峰则谱出一首中国梦,“中国梦不是独裁的梦,中国梦不是专政的梦,中国梦不是屏蔽的梦,中国梦不是贪官的梦,中国梦不是权贵的梦,中国梦不是黑帮的梦,中国梦不是审查的梦,中国梦不是强拆的梦。”此为民主的梦;傅晓方的“中国梦”更是喊出了普通民众的心声,“食品不再有毒,吃得安心些;饮用水不再污染,喝得省心些;空气少些雾霾,吸得放心些;房价不要太高,住得舒心些。”此为普罗大众无关乎民族复兴伟业的梦。
在高层主推、媒体助推这两股力量的裹胁下,可以预见中国梦的余波还将持续震荡。只不过,众多媒体对中国梦的演绎和传播方式,显得乏善可陈。要么带着宣传机器的口吻直接盛赞中国梦,要么通过贬损美国梦和宪政梦进而间接抬高中国梦,要么干脆将中国梦当做一个美丽的筐,什么都往里装。难怪乎西方媒体会戏谑一句:中国已进入集体做梦时代。最终会梦想成真还只是一场白日梦,关键还得看习近平这一核心“促销员”的政治智慧和勇气。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中国梦还是美国梦,抑或宪政梦,本身并没有好坏优劣之分,也没有必要上纲上线至理论高度,大兴全民教育和思想渗透。
相关日志
- 2013/06/14 -- 一个德国老外眼里的微博世界
- 2013/06/14 -- 风青杨:中国人为什么不讲理?
- 2013/06/14 -- 中国模式:引进技术不引进自由
- 2013/06/11 -- 美国之音:中国梦的陷阱
- 2013/06/09 -- 苹果日报:习近平的中国梦 网民炮轰其实一场噩梦
- 2013/06/09 -- 醒梦方
- 2013/06/08 -- 马光远:中国经济只是海市蜃楼 一阵狂风就可摧毁
- 2013/06/06 -- 《纽约时报》警惕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的扩张
- 2013/06/06 -- 日元贬值可能导致中国资产泡沫破裂
- 2013/06/06 -- 美媒:王沪宁策划习近平中国梦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51605?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