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8 June 2013

《中国经营报》从“克强指数”到“克强经济学”

作者: 邓聿文

  中国总理李克强上任百天,媒体生造一个专有名字——“克强经济学”——来形容他的“百日新政”。媒体在冠以“克强经济学”的称呼时是否受到日本首相“安倍经济学”的启发不得而知,却确实反映这位大国总理对经济的治理不同于其前任的独特一面。简单地说,“克强经济学”的特点或者核心,就是放松市场、管住政府。
“克强指数”由来
  李克强在这百日中,对经济似乎实行无为而治。按照中国政治的传统,换届之年,新政府上台后,为显示政绩,一般会掀起一轮大投资。何况,今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已陷入低谷,新政府是有理由为防经济下滑而放松银根,出台刺激政策的。很多地方政府就在这么做。但至少对中央政府来说,没有看到雄心勃勃的投资计划。
  与对经济无为而治相映照的是,李克强用“减法”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在三月份答记者问时,李克强承诺新政府要削减三分之一以上的行政审批,目前已进行了两轮。李克强还明确本届政府改革的核心是简政放权。“就是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 李克强同时表示要削减政府开支,并约法三章。这些都显示李克强在做减法。
  李克强百日中的上述行动,说明了他作为大国总理与其前几任不同的一面。这种不同,其实要推到其任辽宁省委书记时,所谓“克强指数”,即是对李克强治理思路的一种反映。“克强指数”是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于2010年推出的用于评估中国GDP增长量的指标,它源于李克强2007年任职辽宁省委书记时,喜欢通过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三个指标来分析当时辽宁省经济状况。该指数是工业用电量新增、铁路货运量新增和银行中长期贷款新增的结合。
  与GDP的统计相比,由于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发放量三个指标涉及电网、铁路、银行的具体业绩核算,与地方政府的GDP崇拜并无干涉,近乎没有作假掺水的空间和动机,故而所取得的具体数据更为真实,能很好地反映中国经济走势。在中国经济数据存在很大水分的情况下,“克强指数”为人们提供了另一种判断中国经济的方法。
  当然,“克强指数”也有其内在缺陷。它主要针对的是现代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对农业和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而言,若参照“耗电量”和“铁路货运量”指标,则很难充分反映。另外,在中国的融资体系里,银行贷款只占50%。如果完全用银行贷款来反映信贷,则存在低估的可能,特别是对于众多融资难的小微企业而言,因其往往难以取得银行贷款,用“贷款发放量”指标来衡量亦很难充分反映其运营状况。尽管有这些缺陷,但瑕不掩瑜,可以作为中国现有统计的一个补充和参考。
面对的问题
  中国经济在经过30余年的高增长后,已经形成了一个依赖高投资、低成本和高流动性的增长惯性或路径。但是,一方面,在经济总量做大后,要维持相同或相似的增长,需要更多的财政投入和货币扩张,否则,经济增长就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即使同比增加投资,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其对经济的刺激效应只会递减。不仅如此,刺激政策也会带来资产价格的暴涨,催高生产成本,致使企业利润越来越薄,逐渐丧失价格竞争力,这是中国外需萎缩的一大重要原因。在这种状况下,如果没有财政主导的大投资,没有宽松货币和高流动性,中国经济如何发展和增长?这正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目前可谓到了这样一个增长瓶颈的时候。对此,李克强的答案是,通过改革红利的释放和制度升级来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李克强在不同的场合强调:“推动经济转型,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并且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新提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同时,推动民营资本进入金融、能源、铁路等领域,推进社会领域的相关改革,促进社会的纵向流动。
  李克强要实现中国经济的升级,从眼下来说,他遇到的一个困难是,如何把泛滥的流动性驱赶到实体经济领域,而不是在中间环节,以创新名义进行套利。这就是金融改革的任务。在日前发生的银行短期流动性危机中,作为“央妈”的央行是有很多手段和政策工具出手挽救的,如降准、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以及降息等,但央行居然在一段时间里表现出“无动于衷”,目的就是要借“钱荒”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因为此次银行间资金面的紧张,主要问题出在银行套利资金庞大和期限错配上。过去几年,中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实行的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导致流动性都进入了投资和投机领域,致使金融系统内部杠杆率不断放大,大量资金在金融机构的操作下通过杠杆投资和期限错配套取利差,资金在各个金融机构间循环往复获取利润,这使“影子银行”大行其道的同时,也使风险不断积聚。此外,过度膨胀的银行信贷体系也易形成风险。此种情况下,央行若放水支持银行渡过“钱荒”,虽然能解银行燃眉之急,但可能会进一步放大银行的“杠杆化”,且随美国经济的复苏,资金回流美国的速度加快,央行投放的资金最终会流向美国。
  所以,央行需要顶住银行短期流动性紧张的压力,将在中间环节的套利资金和期限错配的金融资源驱赶到实体经济,这就必须对金融体系进行改革。“克强经济学”的要旨,是依靠市场机制,而非政策刺激和政府直接投资,去实现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具体到金融改革,就是以金融之手,通过市场的调节让资金流向最该去的地方,恢复经济结构平衡,以实现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目标。为此,李克强在6月1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还提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
  “影子银行”的活跃,虽然会造成金融风险,但亦说明现有金融体系效率之低。“克强经济学”从解决中国金融体系的资源错配和效率低下入手,可谓思路正确。不过,改革是长期的事情,在具体实施时,需要考量对相关领域的影响,避免产生的震动太大。如对商业银行,紧缩信贷,去杠杆化无疑是必要的,但是一步到位还是逐渐收紧,要仔细权衡,避免因措施过激而导致股市连续暴跌、挤兑、大面积停贷现象的发生。上述三种情况若出现一种,在当前都将是重大事件,若三者形成共振,很可能会引发社会危机。所以,在对银行去杠杆化时,需要把握火候和力度,不应制造人为危机。从这个角度,我们不难明白央行最近对银行“钱荒”的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从早先强调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到日前更多关注平抑短期异常波动,稳定市场预期,这背后的催化因素,就是股市的暴跌。
  从“克强指数”到“克强经济学”,反映李克强本人的经济治理和发展思路日渐深化和清晰。面对着积重难返的中国经济,“克强经济学”要获得成功,非锲而不舍地按照简政放权,发挥市场优势的思路和方向,推进长期的大力度的改革举措不可。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51971?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