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9 June 2013

马光远:面对“钱荒”,央行进退失据

  本以为此次对流动性短缺的银行断奶是央行对不遵守金融纪律的坏孩子必需的惩罚,只要挺住,中国货币政策将会迎来历史性拐点。然而,幽默的是,本周三,央行已频频表态释放善意,除了重申当前的流动性总量并不短缺外,还称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并且要求自身流动性充足的银行发挥稳定器作用,向市场融出资金。

  至此,这场因6月20日银行间拆借利率飙升至令人瞠目结舌的13.444%的水平而引发的金融动荡以央行的抚慰和柔性解决而暂时得以平息。但显而易见的是,因此引发的震荡波以及更多的疑问并未消除。

  这些疑问包括:其一,既然央行口口声声表示市场并不缺乏流动性,为什么之前的“不作为”引发了银行如此大的恐慌,以至于不止一家银行出现系统瘫痪?其二,流动性短缺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央行将流动性短缺归结于受贷款增长较快、企业所得税集中清缴、端午节假期现金需求、外汇市场变化、补缴法定准备金等短期因素的影响,对于外界质疑的理财产品、房地产融资以及地方融资平台只字未提;其三,既然流动性并不短缺,是由短期因素影响所致,为什么央行一反常态高调拒绝注入流动性,在市场出现恐慌之后,又为什么立即表示已经注入了流动性;其四,影子银行、地方融资平台等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究竟影响多大,对商业银行未来的经营究竟有什么长期影响?其五,央行这次释放流动性,是不是对市场逼宫行为的妥协?释放流动性会不会引发市场误读,鼓励商业银行继续从事更多高风险行为?等等。如果愿意,问题清单还会继续延伸下去。

  很显然,市场的恐慌与央行的轻描淡写并不契合,也与央行安抚市场的表态矛盾。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比较可信的逻辑解释是:央行已经意识到商业银行经营中的一些冒险行为,本想利用时间节点给其警告,或者更准确一点说,本来想搞一次实弹演习以测试商业银行的安全性,结果发现,问题可能远比预想的严重,实弹演习草草收兵,半途而废。

 中国银行业真的因为业绩不佳而冒险吗?显然不是。从历史的逻辑看,中国银行业从2005年进行战略性重组以来,很快告别了资产负债表理论上已经破产的境况,并利用本轮金融危机的契机和信贷扩张,一跃成为全球最赚钱的银行。2012年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占全球银行业利润的20%以上,中国工商银行成为全球最赚钱的银行,16家上市银行的利润占中国全部上市公司利润的53%。这一切都意味着,以银行为主体的中国金融业在经济版图上的扩张和勃兴。但在中国,银行业扩张的有力武器,是中国信贷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行政控制的存贷差——— 极高的存贷差几乎贡献了银行业利润的90%,使得只要有银行牌照,就意味着肯定会赚钱。然而,即便如此,银行业却仍然继续进行表外的冒险行为。

  从制度设计看,中国商业银行经营中逆向选择和败德行为的真正原因,是长期以来金融业改革滞后使然,改革的滞后,导致金融抑制无处不在,货币的效率和产出低下,在顺畅的金融体系下只需10元的货币供给可以带动的GD P增长,在中国却需要20元甚至30元的货币供给,货币大量迷失,央行为了维持经济运转必须大量发行货币。而金融滞后导致中国金融市场存在四大难以破解的体制困局:一是利率管制使得资金价格人为被压低,民间借贷的利率和当年外汇管制下的“黑市”汇率一样,是最真实的资金价格,利率管制导致出现“资金黑市”,一方面给银行寻租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也诱使银行进行大量高收益的表外业务;二是银行准入的行政管制,导致民间资本难以进入银行业,银行业本身成了国有资本的特许经营领域,民间草根金融难以对主流金融机构形成竞争压力,银行利用自己的垄断可以制造人为的短缺;三是政府主导投资的模式,导致大量信贷资源进入低效或产能过剩的领域,在拉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同时,作为补偿,暗中对银行的违规和表外业务放松监管;四是G D P思维导向要求银行在资金的投向上以地方经济增长为最高准则,而不是以投资项目的效益作为选择,从而导致银行出现大量非经营性坏账。

  就此而言,“钱荒”表象是商业银行的资金错配和逐利行为,根子上却是金融改革的滞后和政府投资拉动模式使然。改变以上四大体制困局,必须进行必要而痛苦的改革,而不是母子斗气。央行在本次“钱荒”中的表现,硬没有分寸,软没有原则,进退失据,在和商业银行的斗法中可谓惨败。既没有达到警示商业银行的目的,也没有为货币政策的转型积攒足够的支持。特别是,在市场对流动性不足表现出强烈的恐慌之后,央行的妥协可谓无原则无底线,无原则在于回避了商业银行在资金错配上的问题,无底线在于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短缺不加限制地满足,这种无限制的流动性保障只在欧盟解决欧债危机的时候有过。央行忘记了自己的“最后的贷款人”角色,而是成了一个低三下四的灭火队员,不仅去杠杆化的努力成了泡影,未来更可能鼓励商业银行更多的冒险行为,可谓一败涂地。

  本来可以成为中国货币政策真正拐点的军演,就这么半途而废了。这对于中国宏观经济,对于中国会否发生系统性风险都会产生极大影响。如果央行这次能够坚持到底,并逼迫商业银行降低杠杆,则几乎意味着,中国靠信贷刺激增长的日子已经结束,长期影响中国经济的影子银行、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这三颗最可怕的炸弹都可以及时拆除。但可惜的是,不到一周时间,这场“金融维新”宣告惨败。央行在最不应该仁慈的时候展示了自己内心的柔软和父爱主义,并有可能把中国经济推入险境。因此,只能提醒身处中国经济飞船中的每一个乘客,在中国经济的引擎处于下降通道的情况下,应对驾驶员冒险行为的最好办法就是系好自己的安全带,在中国银行业举杯欢庆“钱荒”顺利结束的时候,也是我们必须系上安全带的时候,因为,你不能把自己的安危寄托在一个并不负责的驾驶员的身上。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52000?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