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0 June 2013

為何傳統出版業對投入數位電子書至今仍躊躇不前呢?

Photo: Scurzuzu/ Flickr

 

《WIRED》記者艾丁(Rachel Eddin)走進今年的美國國際圖書出版物展( Book Expo America, BEA 2013)做了以下報導:

「我們需要些袋子,現在就要!」我朋友氣急敗壞地說著。我們已經在會場逛了一小時,手上的書多到快抱不住了,但書商代表一看到我們身上的媒體徽章,馬上又遞來試閱書和目錄。

「我得把這堆重物搬回家。」在一個出版商打算塞給我一本厚重的硬皮書時,我趕緊說道:「妳有在用NetGalley嗎?(編按:一種數位書籍評論服務),可否給我下載編碼就好?還是我給你名片讓你把PDF檔寄給我?」她卻以一種極度不可思議的表情盯著我看,好像我要求他做出什麼不可理喻的事一般。

2013年美國書展上的驚人發現

事實上,書商們對數位出版這檔事都還抱持懷疑態度。BEA 2013雖號稱提供「數位體驗」,但大部分的傳統出版商對數位化仍躊躇不前。

我和朋友在兩天的展期內只找到四家廠商有提供數位服務,其中兩家提供的是有聲書服務而且都需要冗長的線上註冊手續,甚至比直接買書還要麻煩。

今日的讀者熱切擁抱數位出版潮流,但圖書業卻不這麼想。就算有些書商已經使用NetGalley,但仍不願販賣電子書,連帶侷限了電子書的選擇性,尤其是某些連實體書都很難買到的庫存更是難求。而且許多同步出版的電子書籍與實體書的價格幾乎一致,電子書市場短時間內似乎不太可能取代實體印刷。

部分的問題似乎是來自產業傳統。通常會投入出版業的人大多都是愛書人,對「書」本身極度熱情,再加上目前很難有可靠的數位版權管理機制出現,使得書商更加不敢輕舉妄動。

缺乏出版標準讓書商躊躇不前

某些方面而言,傳統書商的考慮相當實際,數位出版的技術仍處於一個尷尬且不一致的情況,目前的電子圖書標準(e-pub)仍無法為各個平台採用,讓書籍作者和設計人員數位化工作力不從心。瞬息萬變的數位科技、多元的平台種類以及缺乏格式標準,這些都造成數位出版投資的風險,就連大出版商也望之卻步。

因此有大量的第三方企業出現來幫助出版商進行數位化,但他們也誠實指出傳統媒體的限制,並且表示要將書籍完全轉換成數位版的可能性極小。雲端出版平台YUDU共同創辦人尚恩(Les Csonge)表示,他碰到最大的挑戰就是硬體。目前沒有統一的標準格式讓書籍內容與各平台相容,就無法觸及廣大的讀者群。

電子書的未來在於大廠攜手合作

惟有讓蘋果、亞馬遜之類的大企業互相合作統一規格才有可能讓書籍數位化出現真正進展,但現在因為版權和競爭種種因素根本就不可能。

所以任何對iBooks、Kindle和Nook有興趣的書商都要面臨版本標準不同的問題,更別談內容了。再者,傳統上,出版商有權利決定書籍的價格;但數位出版物的訂價權力握在平台業者手中。,尤其是Kindle和iBooks更是如此,它們對價格的僵硬態度也招來顧客和出版業者的批評。

對尚恩來說,數位書籍的未來須仰賴硬體開發廠商,尤其是多功能平板和智慧型手機;雖然應用程式無法完全解決平台相容性的問題,但至少能夠給所有裝置的讀者與出版商更多選擇。他說:「就算在這裡(書展)看不到拿著平板的人,但他們都有一支智慧型手機吧!」



from WIRED.tw http://wired.tw/2013/06/20/digital_e_books_format/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