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及聲音版本刊於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
六四屠城廿四週年,每年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點起的數以萬計的燭光,今年意外地引發一場爭議──主辦組織支聯會把主題設定為「愛國愛民,香港精神」,令這兩年起本土意識高漲香港人,對這種強加「愛國」作為「香港精神」的口號,反感而提出異議,結果爭論由香港去到天安門母親以至海外的民運份子,是近年罕見的「愛國爭論」,可分為兩個陣營,以至七派的意見。
先說「愛國」陣營的,最溫和的(第一派)意見認為,支聯會的全名本身就是「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而89 的學生運動本身就是愛國的,愛國不同於「愛國主義」,愛國本身無害,此口號沒有錯,但為平息爭議,放棄口號就是了;(第二派)則認為,六四不能抽離愛國,因此絕不能撤回愛國口號;(第三派)則認為,「身為華人子孫、流著中國人的血,有愛國的感情是自然的。因此「杯葛六四晚會」的人是「自我中心」和「功利主義」,「因為國家落後、唔文明、專政而否認中國人身份,是背棄民族和祖宗」。
至於「反愛國」陣營的,最溫和的(第四派)意見認為,支聯會的口號挑起爭論是非常無謂的,即愛國早已淪為中共的統戰與洗腦工具,因此令人反感是必然的事;天安門母親丁子霖認為這是:「愚蠢之極,莫名其妙」,而前 89 學運領袖唐柏橋則指「愛國愛民就是向中共獻媚」,但反對歸反對,六四晚會的意義,超越了這些爭論,這派意見認為晚會是理應照常出席的;(第五派)則反對愛國以至愛國主義、民族主義,認為六四是跨國界的問題,絕對應把「愛國」這種落後的意識形態抽離出去,此派以年輕一代為主,主張為支聯會撤回口號,才會出席晚會,部份人則選擇到香港其他地方如尖沙嘴,進行另類的悼念活動;(第六派) 則以香港本位思考,認為六四事件和香港的核心利益無關,既然其他屠殺事件如中共 2008 年的314 血洗西藏不作悼念,因此也沒有特別要出席六四晚會;(第七派)則以為陳雲為首,他不反對悼念六四,卻反對支聯會,認為支聯會等組織是「中美兩個境外政權」的陰謀,支聯會對「平反六四」的呼籲,只是加強共產黨的合法性。
事實上兩邊陣營的意見雖多,但絕大多數卻是溫和的口號「撤與不撤」爭論,最有價值的討論,當屬「應不應愛國」,愛國是有益還是有害,愛國(有條件的)是否真的可和愛國主義(無條件的)分開;最沒有價值的討論,則數把不愛國視為「背棄民族祖宗」或「不明白甚麼叫做愛國不愛黨」,以及一些人身攻擊與沒有證據的大膽指控。香港的確是一個多元而自由的社會,而雖然網絡罵戰絕大多數都是口水以至無謂的人身攻擊,令一些追不上網絡爭議速度的外圍觀察者難以掌握,然而香港今次以年輕人為主的「本土派」,以至老愛國為主的「大中華派」,卻少有地在一個非常物質與現實的香港,引發一場純情感與思維的大辯論,在隔空交火過後,其實是非常健康的「百花齊放」,是多元自由社會必須習慣的事。
from 每日一膠.荒謬的香港 http://plastichk.blogspot.com/2013/06/blog-post_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