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0 June 2013

13万亿理财产品6月集中到期 惠誉:光大需回收90%贷款才能应付短期现金流出

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趋紧的局面或将持续。

“现在看来,央行并不愿意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惠誉中国金融机构评级主管朱夏莲认为,如果政策方向未变,随着理财产品到期,7月前银行间同业拆息利率还会继续上升。

惠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内地理财产品的规模已高达13万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将在6月到期。”朱夏莲指出,短期内,偿还这些即将到期的理财产品将是内地银行需要面临的最大问题。

另一方面,影子银行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惠誉估计,去年中国内地非传统信贷总额高达34万亿元,包括银行表外交易(委托贷款、信用证、承兑票据等)14.5万亿元、企业债7.7万亿元、非银行金融机构信贷(信托公司等)11.7万亿元,理财产品12.5万亿元(与其他三类信贷有重合部分)。

“影子银行和利率市场化共生,意味着中国银行业将面临存款脱轨和息差收窄的双重困境,二者都将侵蚀银行大规模融资的能力。”朱夏莲表示。

系统风险增大

过去一段时间,影子银行一直是中国银行业无法摆脱的标签。6月18日,惠誉更是直接点明:内地银行直接或间接参与了3/4的影子银行交易,一旦影子银行交易发生问题,没有银行能独善其身。

不过,未来3到5年,中国影子银行问题引发银行业危机的可能性有多大?参与惠誉全球银行论坛的人士中,38%认为未来2至3年就会爆发危机,而几乎差不多的人(33%)则认为即便发生也是在遥远的未来。

“信贷扩张涉及越来越多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不断增大。”不过,朱夏莲强调,信贷规模快速扩张并不必然导致危机。

伴随影子银行同时存在的利率市场化则会带来更多痛苦。朱夏莲指出,尽管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拉升资产价格,但一方面,贷款成本上升会进一步侵蚀企业现金流从而可能导致坏账增加;另一方面,银行为弥补融资成本上升带来的副作用,会进一步追逐更高收益、风险也更高的资产,但考虑到利润因素,银行可能不会为这些高风险资产计提更多的坏账准备。

“随着金融体系越来越分散化,央行对信贷活动的控制力减弱,窗口指导之类政策工具的效果也将不如从前。”朱夏莲认为,这也会让未来对银行的救援面临更大阻力。

中小银行压力尤重

今年的6月,对于不少银行来说,恰如年关。

“3月底以来(监管机构)对理财产品进行规管,13万亿(元)的理财产品中很大一部分将在本季末到期,给银行带来很大的现金支付压力。”朱夏莲指出,此外,常规税务、财务表现等季节性因素以及资金流入量减少也或多或少推动流动性趋紧。

尽管流动性紧张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但对于是否为银行止渴,央行的态度仍显犹豫,银行间同业拆息持续攀升。

“事实上央行目前仍犹豫是否注入流动性,一个潜在原因在于房地产市场。”朱夏莲认为,央行需要在保持房价温和可控和满足流动性需求之间寻找平衡点,而如果央行不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至少表明现在的情况仍在可容忍的范围内,“现在还难以判断同业拆息继续上升是否会对一些机构产生压力,如果有需要,当局有能力对某些机构一对一地注入流动性。”

惠誉的研究指出,与国有大行相比,中型银行的流动资产更薄弱。假设85%的银行间资产能够立刻变现(不计变现成本)且银行无须支付任何到期理财产品的情况下,以去年上半年数据而计,流动性情况最差的光大银行,收回近90%的贷款才能满足其短期现金流出需求。平安银行和华夏银行次之,需要收回近75%贷款以满足需求,而国有大行中,工行、建行和农行该比例为零,最高的交通银行也不足30%。“中型银行理财产品还本付息的压力相对更大。”朱夏莲指出,而过去3年,这些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上也更激进。

惠誉的数据显示,过去3年,中型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规模占存款规模的比例从2010年的10%左右升至今年3月的近30%,而截至今年3月,国有大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不足存款总额的15%。

“今年理财产品的发行增速已经趋缓。”朱夏莲表示,惠誉预期年内理财产品规模仍有小幅增长。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51702?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