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5 December 2021

由滴滴出行到恒指變天:人棄我取、固步自封的選擇

美國證交會(SEC)正式落實《外國公司問責法》最終修正定稿,要求海外上市公司符合審計規定,中概股被除牌的風險增加。在港第二上市或雙重主要上市的中概股股價周五普遍大跌,當中屬新經濟行業的股份更是重災區。

多隻中概股在美股時段未止瀉,阿里巴巴的美國存託股票(ADS)較港一度挫超過一成,京東 ADS 亦較港低 7.33%。

與此同時,市場終於獲滴滴出行確認,會啟動在美國退市,轉至港交所掛牌,滴滴出行卻急瀉 22%。

滴滴出行目前市值 293 億美元,市值比上市時跌了近六成,按美國的上市規則,滴滴要退市,需要以不低於上市價 14 美元向股東回購股分作私有化。

滴滴棄美拾港是否真的可喜?

滴滴出行 6 月底在紐交所掛牌後,引發關鍵數據外流憂慮,上市不足 48 小時便遭中國監管部門宣布對其實施網絡安全審查。滴滴出行 App 其後因「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訊息問題」遭下架。

要留意的是,今年 7 月,中國網信辦公告,滴滴企業版等滴滴 25 款 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訊息問題被要求下架。

內地傳媒報道,滴滴旗下部分 App 的確在蘋果中國應用商店恢復上架,包括滴滴加油、DiDi-Rider,但這些 App 並不在此前下架名單,換言之,最重要的滴滴企業版等仍未能恢復。

何況中央最近公佈了針對網約車行業的新規則,其中以保護司機的權利是一個關鍵目標,包括保障他們享有足夠的休息時間以及社會保險等福利。新規還指出,網約車公司應該合理設定抽成比例上限並公開發布,這勢對滴滴構成打擊。

以滴滴這種前途未卜,政策風險遠高於其他互聯網平台,這種股分是否就是香港市場需要的優質公司?

更令人憂慮是香港股票市場,由過去多元性,開始逐步變質,幾乎清一色成為內地企業的集資場地。

看今年以來,恒指公司「染藍」的選擇,13 家新加入恒指的企業,完全是中資企業,部分市值如海底撈,只佔恒指比重 0.16%,好心啦,咁都揀得落手?

一年前聽到恒指公司要擴大藍籌股數目,由 50 隻增加至最多 80 隻,已經心中暗叫不妙,難道成分股真係多就是好?以今年納入的股分為例,除了比亞迪一枝獨秀,其他都是跌多過升,以阿里健康及海底撈跌得最多,由宣布納入至今跌幅都有六、七成。

更重要是恒指成分比重的變化,藍籌增加至 64 家,市值覆蓋率增至 57%,但一個市場最重要的,其實正是指數公司經常掛在口邊的:重質不重量,不是多了就好。

過去中港股票在藍籌一直在維持大概在五五比與六四比之間,不過經過經過今年的調整後,單以市值比重,中港股票之間已經變成七四比,當中中資企業佔壓倒性的七成。

而且指數當中佔比最重,正是騰訊、阿里及美團三大重磅股,指數佔比雖然稍為下降至 8%,但仍是最舉足輕重股分,之後已經是友邦及匯豐。特別是阿里,在跌穿香港上市價後,一直反覆沉底,對拖低整體港股絕對是最大「功臣」!

要留意是恒指公司計劃在明年中把藍籌股的數目提升至 80 隻,現時距離此時限尚有兩次季檢,意味未來兩次季檢每次至少要淨增加8隻藍籌股,方有望達標。

不用說大家都知,針對互聯網平台經濟的整頓,絕對是今年國內頭號大事,不管理由是出於政治理由抑或共同富裕,影響力已經去到每一個角落。

華爾街日報早前就以「中國要對互聯網科技行業進行“保姆”式監管?」,質疑中央針對網約車和互聯網廣告行業的新規則,都表明政府部門似乎決心對互聯網科技行業進行事無鉅細的管控,令內地消費互聯網領域野蠻生長的時代現在徹底告一段落。

以維護消費者的利益為名,監管部門似乎決心對網約車、互聯網廣告等行業進行管控,特別是在習近平強調要推動“共同富裕”後,監管部門紛紛積極響應。

香港的恒生指數,代表是一個市場的核心,雖說內地經濟是本港最大支柱,但本地藍籌跌至只有三成比重,不得不令人擔心這種「去本地化」趨勢,一旦面對內地資本市場進一步堀起及國際化,未來我們還剩下甚麼競爭力?

留意一直被香港高官引以為傲的新股市場,今年香港的 IPO 籌資不足 260 億美元,同比下降 10%。相比之下,全球 IPO 籌資額較去年總額增長了 75%。

今年香港新股上市交易有所下滑,成為全球市場的一個例外。在中國政府對境外股票發行踩下剎車後,人們對中國科技行業前景的擔憂持續存在。

Dealogic 的數據顯示,今年香港首次公開發行籌資不足 260 億美元,較 12 個月前下降 10%,比 2020 年總額低了五分之一以上。相比之下,全球 IPO 籌資額較去年總額增長了 75%,僅紐交所就達到約 3000 億美元。

何況香港一直以來就是食「四方飯」,資金貫通中西南北就是香港金融市場咁多年以來、可以躋身「紐倫港」的最大優勢╴這也是深入香港人的根:可以融入多元不同文化,再取優點作為己用,化成自身優勢。

可惜,今天的香港一如政府只顧與內地通關,將香港等同「封關」,斷絕與全世界作出聯繫。這種固步自封的心態,不但在金融市場、在防疫、在穩定民心,都是在走一條不歸路。

原文刊於 財經拆局



from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 全部文章 https://www.thestandnews.com/finance/%E7%94%B1%E6%BB%B4%E6%BB%B4%E5%87%BA%E8%A1%8C%E5%88%B0%E6%81%92%E6%8C%87%E8%AE%8A%E5%A4%A9%E4%BA%BA%E6%A3%84%E6%88%91%E5%8F%96%E5%9B%BA%E6%AD%A5%E8%87%AA%E5%B0%81%E7%9A%84%E9%81%B8%E6%9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