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表示,過去半年自己朋友圈中,有4至5名中層專科醫生已經辭職,有人已離港,有人將於短期內出走;未辭職而加快送子女到外國升學的,更是不計其數。她慨嘆,以往通常是剛畢業而嚮往外國生活的年輕醫生,或退休醫生才選擇移民;在醫管局工作了十多年的中層專科醫生,一向很少會辭職移民,因要放棄穩定事業及收入,如到英國執業隨時要從較低級職位做起,薪酬或較在港少一半,「依家連最穩定嘅人都開始走,反映社會不安嘅現象。」
政府開始在不同界別展開肅清行動,教師及社工首當其衝;去年初疫情爆發時發動罷工的醫護界,暫未被秋後算賬。醫管局主席范鴻齡早前指,他個人認為前線醫護未必需要宣誓,似令醫護鬆一口氣。但馬仲儀認為,去年中政府落實《國安法》後,社會形勢越趨惡劣,「我哋由港英教育培養出嚟嘅一代,核心價值同依家唔一樣。」《國安法》實施後有教師被指宣揚港獨訊息被釘牌、通識科被殺科、大學工程撥款被抽起,及有建制派議員提倡在學校教室安裝閉路電視等,也令為人父母的醫生深感不安。
事實上抗疫期間政府容不下醫護專業的言論,特首林鄭月娥曾批評有「所謂專家、醫生」不斷抹黑全民普檢,早前又譴責有醫護污衊國產疫苗。馬仲儀直言,過去一、兩年醫護界別受到另一陣營攻擊,工作難免受影響,也加速同事出走的決定。
醫生流失,醫管局服務會否受影響?馬仲儀表示,目前離職的醫生不多,而且「醫管局嘅人手編制同服務水平好彈性,政府成日話缺少600個醫生都維持到」,故整體服務不受影響;不過有10多年經驗的專科醫生流失,「仔細去睇質素一定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