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世界必須戰勝這個新暴政,」這是美國國務卿蓬佩奧7月23日就中國作出的表態。那場在加州尼克松總統圖書館,被稱作「新鐵幕演講」的講話中,蓬佩奧提到,應建立一個由民主國家組成的的「新聯盟」。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特朗普政府一系列舉動越來越清晰地表明其布局全球,試圖建立一個世界聯盟壓制中共政權在全球擴張。美國接觸的國家中既有其傳統的西方盟友包括英國和澳大利亞,也有中國的鄰邦印度以及在中美兩國間遊走的較為中立的國家。這些努力雖然有些已初具雛形,但伴隨美中抗衡的形勢變化、特朗普的「美國第一」政策給各國帶來的疑慮、以及這些國家對各自利益的考量,這個「自由世界」的國際聯盟存在諸多變數。
而上周剛剛結束的蓬佩奧歐洲四國之旅便是這個行動的最新體現。華為與中國影響力佔據他此訪的主要議程之一。蓬佩奧期間多次呼籲,歐洲國家需要嚴肅對待中國威脅。
「現在正在發生的不是冷戰2.0,」蓬佩奧上周在捷克上議院發表演講時稱。「對抗中共威脅的挑戰在某些方面更為艱難,中共已經滲透到我們的經濟、政治和社會中,在某些方面上他們所做到的是前蘇聯從未有過的程度。」
「時機」已到?
從5G網絡建設到軍事合作,從增進外交互動到加強經濟合作,特朗普政府的努力已經覆蓋大部分地區。
在這次中東歐之行第二站的斯洛文尼亞,蓬佩奧與斯國外長簽署5G網絡聯合聲明,將「不被信任的」、「受到外國政府控制的」供應商排除在本國5G建設之外。
作為世界領先的5G供應商, 華為因其與中國政府和軍方的關係在西方世界廣受質疑。
美國自2018年便禁止本國政府部門使用華為產品,同時開始阻止華為參與各國5G建設。伴隨美國對華為的圍堵不斷加強,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及運營商選擇與美國站在一起,或是自行將華為排除在本國5G建設以外。
美國國務院信息顯示,截至目前,英國、捷克、波蘭、瑞典、愛沙尼亞、羅馬尼亞、丹麥、拉脫維亞等國已聲明在5G網絡建設中只會選擇「可信任的」供應商;有法國、印度、奧地利、韓國、日本及英國等國家的主要電信運營商拒絶使用華為等「中共監控體系下的工具」;加拿大三大電信運營商已選擇華為之外的合作方打造自身5G網絡。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亞洲事務資深顧問葛來儀(Bonnie Glaser)表示,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的制衡早已開始,但組建「國際聯盟」部分是由於華盛頓看到目前出現了一個「時機」。
「過去一些小心翼翼不願冒犯中國的國家現在對中國的威脅更加警覺,」她對BBC中文說道。「新冠全球大流行尤其讓許多國家警醒,意識到對中國供應鏈過於依賴的風險,這使得一些國家(對中國)的立場比過去更加強硬」。
有的國家甚至比美國走得更前。雖然特朗普多次呼籲美國製造商撤出中國,但並未制定太多政策上的指引。新冠疫情發生後,美國的盟友日本啟動經濟刺激計劃,其中撥款22億美元幫助本國企業將生產線撤出中國或轉移至其他國家,已幫助恢復中斷的供應鏈。
新冠全球大流行後,北京也因最初對疫情應對不力廣受質疑。
同時,美國也在加強與中國周邊國家的軍事互動。在6月中印邊境衝突發生後,印度國內呼籲增強與美國軍事合作的呼聲不斷高漲。7月20日,美國與印度在印度海域舉行海上聯合軍演,同一周, 美國還與日本及澳大利亞海軍在菲律賓海舉行聯合軍演。
分析人士還指出,中國在香港強推《國安法》及在新疆設維吾爾族「再教育營」等做法讓西方世界普遍擔憂, 中共專制統治下的中國和世界格格不入。 這都給特朗普政府為其國際聯盟政策爭取支持創造了條件。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理由,新冠疫情只是幾乎每一個國家都遇到的原因,但真正的原因……是中國試圖改變國際社會的常規與操作,中國的做法讓這些國家感到擔憂,」葛來儀補充道。
「美國第一」與「國際聯盟」之間的矛盾
然而,自特朗普就職以來所推行的「美國第一」政策讓許多國家對他所領導的美國政府對雙邊及多邊合作中的誠意存疑。不少國家在中美爭端中謹慎行事,避免選邊站隊。
即使與美國簽署了5G聯合聲明,捷克政府仍未聲明將棄用華為。在上周蓬佩奧到訪期間,捷克總理巴比斯(Andrej Babis)在二人共同記者會上表示,美國對捷克的經濟貢獻巨大,而雖然他一直批評中國對捷克的投資與他所期待的有差距,且捷中貿易逆差龐大,但捷克在中國的投資上「沒有大問題」。
「當然,在中國和俄羅斯問題上,我們與歐盟遵循同一指引。我們同我們的盟友意見一致,」他在記者會上稱。
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另一盟友韓國也與中國保持友好互動。主管外交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周五至周六(8月21、22日)訪問韓國,兩國媒體普遍將此行解讀為習近平的訪韓行程鋪路。而另一方面,特朗普屢屢抱怨韓國分攤的駐韓美軍費用比例太低,讓韓國對特朗普政府的態度不免有所保留。
而德國、法國雖然針對香港及香港等人權問題上採取了一些措施,但在貿易等問題上沒有跟隨美國腳步。
最近便有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美國在7月宣佈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後仍然想要在七國集團(G7)主導改革世衛組織改革的討論。路透社報道稱,法國與德國對此感到不滿,已經退出這一談判。
「很多國家對美國其實也是相當不滿的,他們認為美國背棄了戰後自己努力幫助構建的全球多邊體制,推行保護主義的『美國第一』政策,這些危害了很多重要國家的利益,」澳大利亞悉尼大學亞太防務問題專家袁敬東副教授表示。「他們在特定問題上會在一定程度上接近美國,但很多問題上跟美國並不是同心同德的。」
中國的「被動」
袁敬東認為,雖然美國的聯盟目前來看「沒有太大效果」,但最終結果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中國的反應。
中國政府對特朗普政府對中共政權的批評一向予以強力還擊。在近年的「戰狼」外交政策下,中國外交官的措辭相較特朗普和蓬佩奧也絲毫沒有示弱。
「蓬佩奧走到哪裏,就把『政治病毒』和虛假信息帶到哪裏」,「他像打了雞血一樣,日復一日重覆著罔顧事實、顛倒黑白的謊言,心虛不虛?」在評論蓬佩奧中東歐訪問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這樣說道。
袁敬東指出,中國在回應美國的策略上存在「一定的失誤」。「它的反駁比較生硬,屬於批評,會馬上給你臉色看,這樣會加深其它國家對中國的看法。」
「(滿分是10分)我覺得中國現在是5分以下,」他告訴BBC中文。
「中國處於一種被動局勢,但其實可以在很多情況下化解美國的言論。要跳出美國的圈子,作為一個大國,要做出實際行動維護多邊體系,這樣效果會好一些,」他指出。
特朗普的全球聯盟面臨的另一個疑問是,特朗普第一任總統任期只剩幾個月,這項政策是否會持續下去。
葛來儀指出,特朗普是否能夠連任是一個因素,但鑒於特朗普在任期最初對中國態度曾曖昧不清,如果特朗普得以連任,他的對華態度可能會出現轉變。在這種情況下,蓬佩奧等特朗普內閣的高官會察覺到當下的「緊迫性」。「他們可能沒有太多時間,他們已經將美中關係重新定位稱戰略競爭,他們希望可以做些事情阻止這種轉變在未來被改變,」她說。
「從現在到選舉前,我們應該會看到美國政府越來越多的行動,」葛來儀表示。
from BBC中文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3848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