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革命後,英軍還在投資鼓勵發明改進騎兵馬鐙,但隨後戰爭技術卻走向機械化,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第一場工業化的戰爭。一戰100年後,信息技術,自動化,太空技術已經進入了軍事領域,但我們能瞥見未來戰爭的端倪嗎?
美國戰後一直執行所謂"抵消戰略"(Offset Strategy),即憑借技術取得對敵手的壓倒性優勢。第一輪抵消戰略是圍繞擁有核武器進行。第二輪是制導武器和隱形技術。現在五角大樓正在實行第三輪抵消戰略。
英國皇家聯合研究所的報告說,美國軍方目前的抵消戰略側重發展有關機器人,自主操作系統,先進製造和微型化等技術,以繼續保持美國軍事優勢。
但是美國國防戰略委員會提交分析報告說,數十年來美國依靠無與倫比的軍事優勢在全球發揮作用,但是這種優勢在許多重要領域已經被削弱。BBC安全防務記者馬庫斯(Jonathan Marcus)報道說,俄羅斯和中國都在傾國力努力抵消美國的軍事技術優勢。
近年來媒體不斷出現關於中國在超高音速武器,電磁武器,反衛星武器和網絡戰等方面的報道。彭博社評論員馬克(Marc Champion)5月報道特別指出,中國航天業技術進步迅猛,特別是機載空對空導彈系統,給西方國家空軍和全球軍火貿易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倫敦國際戰略問題研究所的太空軍事高級研究員巴里(Douglas Barrie)說,美國空軍在1980年代前在「空中隨心所欲,不用擔心對手的挑戰,但是現在中國取得的成就改變了這一切」。
隱身飛機
在最近數十年來的在提升戰鬥機飛行速度,諸如改善噴氣發動機方面的進展一直比較遲緩。因此《每日電訊報》的報道指出,戰鬥機技術創新轉向機動性和隱身性能。中國在2007年開始研發第五代隱形戰機殲-20,去年已經開始裝備部隊服役。
《每日電訊報》報道說,在制導武器技術進步,特別是"發射後不管"(Fire-and-forget)鎖定目標系統改善後,飛機的機動性和隱身性能就變得至關重要。
不過設計人員還是沒有忽視靠提高速度取得決定性優勢的考慮。追求能以數倍音速飛行的超高音速飛機和武器成為研發焦點。最有名的此類飛行器就是美國國防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2007年提出的新型戰略隱身飛機SR-72,其前身SR-71是3倍音速的遠程戰略偵察機「黑鳥」。
有傳聞說已經存在SR-72樣機,據說其速度能夠達到音速的6倍,即每小時7344公里。這種飛機結合使用了傳統的渦輪發動機同衝壓式噴氣發動機相結合,依靠通過發動機的超高速氣流實現超高速飛行。
超高音速
超高音速武器的應用前景受到各國軍事決策者的重視,最明顯的原因是大幅度提升速度能夠令他們取得對潛在敵手的優勢。
據《每日電訊報》報道,美國國防部主管研究與工程的副部長格里芬(Michael Griffin) 今年早些時候說,中國特別重視高超音速武器,他們已經進行過的超高音速試驗的次數是美國試驗次數的20倍。這種武器具有顯而易見的優勢,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歐漢龍(Michael O'Hanlon)發表文章說,超高音速技術「能在不到一小時內擊中全球任何目標」。
中國在2014年首次秘密測試了一種高超音速武器,美國軍方稱之為WU-14高超音速飛行器。後來中國官方證實了這個消息。《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甚至說,分析家認為中國的高超音速武器已經進入了實戰部署階段。
電磁炮,激光
軍事科技不僅在突破現有的空中速度極限,電磁軌道炮技術也在提高炮彈速度。今年早些時候流傳出的照片顯示,中國一艘軍艦似乎在甲板上安裝了一門電磁炮。俄羅斯媒體在8月曾經報道說,中國正在加緊進行電磁炮測試,試圖在2030年追上美國和俄羅斯。
電磁炮通過強大電流將彈頭速度提升到7倍於音速的速度,即每小時8575公里的速度。如此高速對材料的要求極高,因此雖然這種技術已經存在了數十年,但一直沒有在常規軍事平台上發揮作用。
美國軍艦已經使用激光。激光不僅能夠很精確地瞄凖,而且能夠調節產生致命效果和不致命效果,因此在執法和巡邏中具有很大使用價值。
英國國防部也宣佈進行一個研究項目,探索激光系統的潛能。《每日電訊報》報道,英國國防部說,「(用激光)輔助或取代現有的武器系統…包圍我們的海軍和陸軍;例如幫助艦艇防禦導彈威脅,幫助士兵免受迫擊炮攻擊。」
國防部負責英軍研究工作的首席科學顧問柯勒爾頓(Simon Cholerton)說,激光項目是個能產生「驚奇效果」的研究。其中的問題在於能量。激光需要很多能量。但是好處顯而易見,即精確和可控性。
洋底,太空
潛艇因為具有第二地打擊能力而能繼續發揮重要的核威懾作用。《每日電訊報》報道說,大洋深處還是隱藏和部署新型武器的場所,即被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稱作「深海浮沉有效載荷」UFP(Upward Falling Payloads)的武器和裝備。這時隱蔽部署在大洋底的武器和通訊系統,可以潛伏多年甚至數十年,在需要的時候激活,浮上水面發射。
《自主武器和未來戰爭 》的作者沙雷說,「太空已經軍事化,但是還沒有武器化,但這也能成為現實。技術先進國家間發生任何主要戰爭,我們都會看到攻擊和摧毀衛星。他們對於指揮和控制至關重要。」
美國總統特朗普下令組成美軍的第六分支,太空部隊,並說「美國進入太空還不夠。我們必須要在太空佔據主宰地位。」美國已經擁有了軍用的太空穿梭飛機X-37B,但其用途從未對外公開過。
與此同時中國一直在大力發展反衛星武器。《每日電訊報》報道認為,太空戰的現實已經到來,因為繞地衛星是軍事通訊的重要工具,高科技國家發生戰爭,通訊衛星肯定會受到攻擊。
網絡:灰色戰爭
在最近的衝突中,西方國家往往是用動用技術先進的軍隊對付諸如塔利班這樣的低技術反叛武裝,他們只是在某些時候是否有效,但總體上無法匹敵英美軍隊的優勢火力。
但是如果西方國家面對這些技術和財富相差不遠的國家,諸如俄羅斯和中國,情況就會大不一樣。相差不多的國家的軍隊的武器裝備相差不多,當他們面對面為生存而戰的時候,才是最具災難性的。因為相差不多的國家間戰爭最具摧毀性,因此也罕有發生。
網絡攻擊屬於所謂灰色地帶的戰爭,灰色的含義是介於戰爭與和平之間的狀態。網絡攻擊可以不招致常規軍事行動報復。這類攻擊能夠繞過核威懾和北約的集體防衛反應。《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即集體防禦條款的承諾對攻擊做出集體反應。
這也就是為什麼包括俄羅斯和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有網絡戰爭部隊。美國前間諜斯諾登透露的許多內幕中就有關於英國GCHQ內部有自己的聯合威脅情報組織,他們負責散佈假消息和其他骯髒伎倆,中傷和擾亂對手。
數十年來,軍事科學一直都側重於發展規模,比如更大的彈頭,威力更大的爆炸當量。但是現在戰爭發展轉向了新方向。納米技術在毫厘規模內發展。
因此現有的武器裝備可能向微型化發展,諸如炸彈和無人機在微型化後,用作刺殺和間諜手段,有更廣闊的前景。《每日電訊報》報道中引用的例子是指控的中國黑客攻擊。10月的報道說,十多家美國的主要公司受到中國的黑客攻擊,他們使用了極小,肉眼幾乎看不到的芯片。
未來難測
《每日電訊報》報道,世界上只有諸如中國和美國等極少數國家有能力投資「全面」發展高精尖的軍事科技,因此作為結盟的一部分就十分重要。因此大部分國家需要在大國之間做出選擇。
另外該報道還指出,軍事技術的發展往往會偏離設計者的初衷。例如在200年前發明的加特林機關槍。發明家乍得·加特林的想法是,4個人操作那種機槍能替代數百人的火力,因此會減少作戰人數,戰場傷亡也會大大減少。
但事與願違。後來英國人馬克西姆又發明了更高效的馬克西姆機關槍,接著就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交戰方都有了機關槍,並且進行了傷亡巨大的塹壕戰,加特林的夢想就成了噩夢。那麼人工智能,微型技術進入戰場,人們真能預料未來戰爭嗎?
軍事作者沙雷說,全球每年信息技術研發投資是所有國家軍費總和的兩倍,「真正的變化發生在軍隊之外。相比之下軍隊所作的都顯得無足輕重,那就像在工業革命中英軍投資鼓勵改善馬鐙的發明」。
from BBC中文網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6348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