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選舉結果出爐,跌破不少人眼鏡,也滿足不少人心意。蔡英文辭去民進黨主席,行政院院長賴清德、總統府秘書長陳菊也表示要下台負責,台灣政壇一夕生變。
國民黨在選舉時提出了「拼經濟」的老路,雖然民進黨也喊出類似的口號,但這樣的價值與操作卻是國民黨擅長,也符合一般民眾對他的印象與信賴,贏得選戰也不會太意外。
當然,這並不是民進黨敗選的唯一原因,「韓流外溢」「網路效應」都是因素。不過,台灣選舉一直存在著「期待救世主」及「教訓執政者」兩大因素,特別當這兩大因素結合,也會對選情產生出人意外的共伴效應。
2018年,包括一般民眾或所謂的「進步選民」,將蔡英文推上總統寶座,無不希望能為台灣帶來新的可能,不過,多項原本令人期待的改革政策,包括同婚合法、周休二例、廢核減煤、減少非典型勞動等,不是搖擺不定、推卸責任,要不就是直接跳票。
而蔡政府頗為自豪的年金改革,也引發社會衝突與諸多不滿。事實上,這項政策只是「改革」收入相對穩定者,卻未同時擴大稅基,向富人徵稅,也沒辦法讓窮人翻身,真正落實公平正義。這樣的「改革」並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再加上中南部民眾對空氣污染及道路品質等日常生活的點滴長期不滿,選民自然轉而改投其它陣營或投廢票,透過政黨輪替,給民進黨一個教訓。
光是這樣的因素未必會讓民進黨慘敗,韓國瑜的出現,讓泛藍找到希望,重新歸隊,是重要的「救世主效應」。
不論是「年金改革」或「轉型正義」,其中許多被改革、被針對或被影響的對象都是傳統泛藍支持者,心中悶氣長期以來無處可發,國民黨內總統大選內鬥,找不到強而有力的領導者,能言善道,也使得草根性強的韓國瑜一出現就深獲期待,即使許多人心裡明白他對市政了解有限、在地紮根不夠,但仍在低靡的氣氛中成了新的「救世主」;再加上,韓國瑜的「拼經濟」政見燃起了許多人發大財或重返高雄的期待,就算大家也清楚知道這些政見缺乏實際可行的步驟,但仍把希望投射給未來的「救世主」。
票投「救世主」一直是台灣人的投票習慣,從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都是如此,我們當然需要腦袋清楚、規劃縝密、認真負責、苦民所苦的領導者,但不能只是把未來寄託在這些人手上,一個換過一個,而忘了民主最重要的是自己身體力行的公民參與。
選出「救世主」,若不讓他盡快回到人間,好好監督,也很容易讓「救世主」越來越傲慢。
權力不但會使人腐化,也會讓人傲慢,人一傲慢就難以廣納建言,不願與人溝通,更聽不見弱者的聲音,自然就不會謙卑,也會與其它權力者結盟,更鞏固自己的權力地位。
蔡英文執政後,拒馬架得比以前高,管制範圍比從前大,原本說要謙卑、謙卑再謙卑的「最會溝通的政府」,卻築地了高牆,拒絕民意,更別說要苦民所苦。而民進黨執政的縣市在大開發、大建設的大旗下,強徵土地,強拆民宅,不論在高雄或台中都發生類似的悲劇,這樣傲慢且粗爆形象一但進入人心,也會失去民心。
民進黨的敗選其實只是回應了吳秉叡在「背棄週休二例」承諾時的傲慢之言:「可以不用支持民進黨」,但類似的問題恐怕也會出現在未來國民黨執政的縣市,畢竟「拼經濟」一樣是兩黨共有的意識型態,再加上若仍仗著高票的「救世主」心態,不願傾聽基層的聲音,不願謙卑地與人民溝通,未來的國民黨恐怕也難逃人民的檢驗。
這篇文章 台灣人票投救世主,也創造了傲慢救世主 最早出現於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from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https://www.civilmedia.tw/archives/8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