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4 November 2018

如松 | 寒风暴雪会横扫地球吗?

最近有美国宇航局(NASA)的一篇报道,再次谈到了低温的问题。报道说:近日,美国宇航局发出警告,漫长的寒冷“冬季”即将在几个月内袭击大气层表面,并带来创纪录的低温。一位科学家警告,太阳黑子的活动下降的如此之大,以至于创纪录的低温很快就会出现。美国宇航局兰利研究中心的Martin Mlynczak也表示:“我们看到了一种降温的趋势。”

具体来说就是,它们在地球表面之上的大气边缘,大气层正在失去热能,这都是因为太阳黑子活动的减弱。

NASA的卫星监测到大气层表面的红外辐射有所降低,也是说大气层顶部正在降温。

其实,这不是新的话题,因为太阳黑子极小的趋势正在不断推进,新一轮太阳黑子极小期的到来似乎越来越接近成为现实。而且,今年10月,加拿大的天气趋势预报中,就给出了今冬将是一个“漫长、寒冷的冬季”这样的报告。北美的首次降雪也比往年提早了大约20天。

但如果因为太阳黑子数下降并导致大气边缘的温度降低,依旧是十分值得重视的事件。源于太阳黑子极小的出现导致的低温,有一个很不确定的问题是在什么样的时间开始(开始的时间),历史上的统计学规律似乎也难以给出准确的判断。但一旦开始导致地球大气层的温度下降,就意味着寒冷期已经非常逼近,可以听到叮咚的脚步声,成为非常现实的问题。



由上图可见,地球上的大气圈是由不同的“层”组成的。在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还有一层是臭氧层,但很薄,并未标出。

各层的温度变化并不一致,在我们生活的对流层,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而下降,到了平流层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而上升,在中间层,气温随着高度的上升再次下降,而到了热层,气温再次随着高度的上升而上升。

热层之上是逃逸层,空气已经极为稀薄,这里可以不考虑。

对流层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所组成,雾、雨雪、风等都发生在这一层,与我们的生活最为紧密。自对流层顶到55km左右为平流层。平流层内气流比较平稳,空气的垂直混合作用显著减弱。平流层中水汽含量极少,气体组成与对流层相近并均匀混合,大多数时间天空是晴朗的。为什么火山剧烈喷发的时候会严重影响全球气候?是因为火山灰可到达平流层,而这一层又缺少空气的纵向混合,结果,火山灰就像一个极大的帐篷一样,覆盖在地球的表面,减少太阳辐射传输到地球表面能的能量,导致低温的出现。这一层的成分与对流层基本一样。中间层是自平流层顶到85km左右的空间。该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并有相当强烈的垂直运动,该层的气体组成也类似于对流层。

但热层中,气体的组成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同,组成大气的各种成分的相对比例,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发生变化的,比较轻的气体如氧原子、氦原子、氢原子等越来越多,大气不再是均匀的混合了。

在热层中,当太阳活动加强时,温度随着高度增加的很快,这时500km处的气温可增至2000K;可当太阳活动减弱时,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较慢,500km处的温度也只有500K。NASA所监测到的大气层表面的红外辐射有所降低、大气层顶部正在降温,应该指的就是这个区域。

太阳活动的变化所导致的大气层温度的变化,当然就对气候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我们最熟知的寒冷期就是明清小冰期,这个小冰期就处于学术上所说的蒙德太阳黑子极小期。由上图可见,整个十七世纪中后期的太阳黑子近似于完全消失了(上图中接近空白的部分)。事实上,当时的寒冷从17世纪初期就开始了,十七世纪三四十年代达到了最冷的时间段,让崇祯皇帝遭遇了属于他的不幸。十九世纪初期,地球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寒冷(与著名的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相吻合),在上图中也可以明显地看出来。下图创作于1677年,描述的是当时冬日场景的画作。



那么,近年的太阳黑子分布的变化是如何哪?见下图



由上图可见,上世纪60年代初期的三年自然灾害,爆发在太阳黑子数剧烈下降的阶段,此后的一个太阳黑子周期的图形高度(表示黑子数)明显偏低,带来的是六七十年代的寒冷,对于这一点,五六十年代出生在北方的人都有感触,那时的降雪比今天要大得多,天气也更加寒冷。2010年之后的第二十四周期,表示黑子数的图形高度又明显偏低,带来的是一系列的气候现象,包括:100年来广州首次降雪,北极涡旋不断频繁地南下形成暴雪或暴雨,去年北美多地爆发了百年甚至以上的极寒天气,这些在图形上均有其蛛丝马迹,大家也都有深刻的体会。

但上述现象还不重要,因为阶段性的气温波动,一般难以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大的影响。

但是,一旦太阳黑子极小期到来(意味着黑子数长期低迷,类似十七世纪中后期的空白或十九世纪初期的长时间低迷),就会造成长期的低温。而本个太阳黑子极小期的到来已经是极大概率的事件。事实上,自2018年初至今,已经累积有一百五十多天在太阳上根本就没有观测到任何太阳黑子的出现,这是非常值得担忧的事情,担忧的是太阳黑子进入了长期的消失状态,意味着太阳进入了很长期的休眠模式。

而NASA观测到的大气暖层的气温下降,必然与太阳黑子长期低迷有关,或又是地球将进入新一轮极小期的明显证据。

脚步叮咚。

地球进入冷模式的初期,伴随的恰恰是夏季的极端高温,似乎也与近年的气候变化相吻合。

以往曾经说过,2018年-2019年是气温明显下降的起点,到2022年前后,平均气温将有一个明显的加速下降的过程,这只能在未来靠实践去检验了。

虽然寒冷的到来还需要在很多地区进行检验,但北美的人民似乎正在先行体验,已经是连续“中奖”。2018年伊始,美国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怪兽级”严寒天气,超过90%的地区达到了冰冻级别,连加拿大的尼亚加拉大瀑布都被冰封。接近2018年底,美国东北部大部分地区又遭遇了风暴与大雪,美国人民经历了150年来最冷的感恩节(2018年11月22日)。按NASA的判断,今年冬季,寒冷和暴雪又很可能横扫北美大地。

(另外需要提醒一点是,北美东海岸的恶劣气候,按统计学的规律,一般在20天左右之后会影响到大唐的气候,希望相关的朋友们未雨绸缪,尤其是农牧区的朋友们)。

from 口岸财经 – 原鹰盲 https://www.kacj.com/weiyan/baoxu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