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8 March 2016

英媒:北京與香港走向「更大的攤牌」

2016年 3月 7日

《金融時報》撰文說,在北京參加「兩會」的香港代表警告說,除非北京中央政府與香港能做出艱難的妥協,否則雙方會在「對撞的路上」越走越遠。
文章說,目前北京和香港特區之間的關係是1997主權移交以來最糟糕的,很多香港人對內地政府日漸增多的干預感到不滿。
於此同時,中國領導人對香港的牴觸情緒感到擔憂,警告說「極端的分離主義者」在上月發生的騷亂事件後向開始向「恐怖主義」偏離。
文章援引港區人大代表、新民黨副主席田北辰說,「目前的情形是走向更大的攤牌」。
他說:「北京認為如果太自由,會讓香港變得不穩定。但是,如果進一步壓制香港,會帶來更多的反抗。」
田北辰認為,「由於歷史和成長環境不同,香港人的DNA與內地人也不同」。
尋找平衡
《金融時報》的另一篇文章關注了中國的經濟。文章依據中國總理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說,中國試圖在刺激經濟和改革之間找到平衡。
李克強宣佈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在6.5%至7%之間,這高於很多國際經濟學家的預測。他還宣佈中國的財政赤字率上調至3%,雖然漲幅明顯,但仍低於預期。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中國政府艱難地進行著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
文章說,隨著「殭屍企業」的破產,數百萬人將失去工作。北京計劃用中央和地方財政資助這些廠家的倒閉,但尚不清楚那些資金匱乏的地方政府和瀕臨破產的企業是否有能力做到。
報道最後指出,儘管中國經濟增長減速,去年新批准的火力發電站數量創新高。這反映出地方政府在為煤的市場尋找出路。如果改革方案會導致地區經濟的惡化,中央的決策者們也許會在解決過剩產能問題上有所猶豫。
碳排放峰值
《衛報》的一篇文章說,中國的碳排放量或許已經達到峰值,這比中國領導人承諾的時間表早了好幾年。
這一結論源自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一份報告。該報告的作者、著名經濟學家斯特恩勛爵說,中國碳排放減少的部分原因是全球經濟下滑、以及中國制定的低排放政策。
文章說,果真如此,這將是全球減少碳排放、應對全球變暖的一個里程碑。
去年12月的巴黎氣候大會上,中國作為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同意到2030年,碳排放達到峰值。
這份新的報告說,即便中國的排放還沒有達到峰值,也會在下一個十年內達到,這仍比承諾的時間表要早。
文章說,這是一個重大的發展,意味著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終於走上逐年減排的道路。儘管還存在中國經濟復蘇帶來更多碳排放的可能,但減排仍會繼續。

(編譯:高毅 責編:歐陽成)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press_review/2016/03/160307_press_review_beijing_hongkong_show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