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安邦保险以19.5亿美元价格收纽约华尔道夫酒店,曾引起轰动;之后,安邦保险在海外有一系列越来越大的收购举措,令人眼花缭乱。2014年,安邦保险全资收购了比利时保险公司FIDEA和比利时LLOYD银行;2015年,安邦保险以14亿欧元全资收购了荷兰VIVAT保险公司,并收购了韩国东洋人寿和以16亿美元收购美国信保人寿公司等;前不久,安邦同意接手黑石旗下地产投资信托企业Strategic Hotels & Resorts Inc.集团,交易价约为65亿美元,这将是迄今为止中国大陆收购美国房地产资产的最高成交价格;而最近,网上又疯传安邦准备以超过130亿美元的高价与万豪国际竞购喜达屋酒店集团;同时,安邦也将大手笔收购温哥华市中心的几栋标志性大楼;……
安邦是谁?安邦无疑是中国目前最神秘的一家公司。几年前,安邦还名不见经传,而后来突然间横空出世。2004年,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初始注册资本5亿元;2009年,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51亿元人民币;2010年,安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12年,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14年年底,安邦保险集团注册资本增至619亿元人民币,单从注册资本排名来看,安邦已经跃居为中国保险集团的第一名。安邦背后的股东众说纷纭,安邦的网站也没有披露出相关的信息,不过可以肯定地说:安邦不是一家普通的私企,安邦应该比国企还国企,安邦可能代表了国家甚至是最高层的利益!
从2013年起,安邦首先在国内展开了大规模的收购行动,收购了包括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大量金融机构的股权和上市地产公司的股权,耗资巨大。一般来说,保险公司的投融资都有严格的限定,因此对于安邦的海内外巨资收购,市场一直有两种质疑:第一,安邦收购资金从哪里来的?根据公开信息分析,安邦的经营利润积累很有限,而且其正规的保费收入增长也并不快,其最大的资金来源应该是各种冠以投资功能的万能险和分红险(按新会计准则,这部分收费不被视作保费收入),以及各种理财产品。这两年,各家银行卖的最火的就是安邦保险理财产品(这种产品无保险功能),期限大都是2-5年,收益率在4.5%-6%间,加上渠道推广费,资金成本在6%-7%以上。这种理财产品本质上就是短期融资债券。第二,安邦这些收购(特别是海外收购)为何被轻松放过?这个答案很简单,因为安邦不是一间普通的公司,安邦一定在执行特别的任务!
我们不是要研究安邦是一间什么神秘公司,而是知道安邦的“神秘性”之后,再来研究安邦为什么要大举进行海外收购,就更有借鉴意义啦。简单看,安邦以6-7%以上的短期融资成本来收购海外长线资产(地产、酒店、金融机构等),这并不是一个划算的买卖,因为一方面这些海外资产的价格大都处在阶段性高位上,另外其投资回报率都很难超过年5%的。那么,安邦为什么这么做?可供解释的理由有两点:第一,安邦要率先抢占外汇资源。中国外汇储备看似很多(现在3万多亿美元),但由于中国外汇储备的特点,一者大都是债券资产,二者一旦下降可能急剧减少,所以现在不再是人民币资产的争夺,而是看谁能拿到更多的外汇资产。第二,安邦认为人民币必然大幅贬值。人民币贬不贬值和怎样贬值,不再是一个经济问题了,而是一个政治选择的问题。以安邦对中国政治、经济形势的第一手判断,安邦快速配置完海外资产,就是人民币突然间大幅贬值的时候。当然,即使这两点不是安邦的意思,也是国家的意思要安邦来完成,因为现在这些大国企(像中石油、中石化等)和以前的华润等,国家都指望不上,而愿意出海的万达、复星等,国家也无法信任的。
现在,国家对私人换汇和对外汇款的控制是超乎寻常的严格,这似乎不符合常规或隐隐暗含着什么。有句话——“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时候会觉得非常准确。国家允许甚至鼓励“安邦”们借款去海外购买高楼大厦,但却不允许国民用自己的钱去买个度假小屋。如果他们是购买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尚且有情可原,但他们大肆购买的也不过是“楼堂馆所”而已。
明白了安邦在做什么,它为什么要这么做,国内的有钱人或者是今后有外汇需求的家庭,就该知道要怎么做了,这才是本文给你最有用的信息!而不是去抱怨和指责安邦们!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安邦是谁?安邦无疑是中国目前最神秘的一家公司。几年前,安邦还名不见经传,而后来突然间横空出世。2004年,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初始注册资本5亿元;2009年,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51亿元人民币;2010年,安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12年,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14年年底,安邦保险集团注册资本增至619亿元人民币,单从注册资本排名来看,安邦已经跃居为中国保险集团的第一名。安邦背后的股东众说纷纭,安邦的网站也没有披露出相关的信息,不过可以肯定地说:安邦不是一家普通的私企,安邦应该比国企还国企,安邦可能代表了国家甚至是最高层的利益!
从2013年起,安邦首先在国内展开了大规模的收购行动,收购了包括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大量金融机构的股权和上市地产公司的股权,耗资巨大。一般来说,保险公司的投融资都有严格的限定,因此对于安邦的海内外巨资收购,市场一直有两种质疑:第一,安邦收购资金从哪里来的?根据公开信息分析,安邦的经营利润积累很有限,而且其正规的保费收入增长也并不快,其最大的资金来源应该是各种冠以投资功能的万能险和分红险(按新会计准则,这部分收费不被视作保费收入),以及各种理财产品。这两年,各家银行卖的最火的就是安邦保险理财产品(这种产品无保险功能),期限大都是2-5年,收益率在4.5%-6%间,加上渠道推广费,资金成本在6%-7%以上。这种理财产品本质上就是短期融资债券。第二,安邦这些收购(特别是海外收购)为何被轻松放过?这个答案很简单,因为安邦不是一间普通的公司,安邦一定在执行特别的任务!
我们不是要研究安邦是一间什么神秘公司,而是知道安邦的“神秘性”之后,再来研究安邦为什么要大举进行海外收购,就更有借鉴意义啦。简单看,安邦以6-7%以上的短期融资成本来收购海外长线资产(地产、酒店、金融机构等),这并不是一个划算的买卖,因为一方面这些海外资产的价格大都处在阶段性高位上,另外其投资回报率都很难超过年5%的。那么,安邦为什么这么做?可供解释的理由有两点:第一,安邦要率先抢占外汇资源。中国外汇储备看似很多(现在3万多亿美元),但由于中国外汇储备的特点,一者大都是债券资产,二者一旦下降可能急剧减少,所以现在不再是人民币资产的争夺,而是看谁能拿到更多的外汇资产。第二,安邦认为人民币必然大幅贬值。人民币贬不贬值和怎样贬值,不再是一个经济问题了,而是一个政治选择的问题。以安邦对中国政治、经济形势的第一手判断,安邦快速配置完海外资产,就是人民币突然间大幅贬值的时候。当然,即使这两点不是安邦的意思,也是国家的意思要安邦来完成,因为现在这些大国企(像中石油、中石化等)和以前的华润等,国家都指望不上,而愿意出海的万达、复星等,国家也无法信任的。
现在,国家对私人换汇和对外汇款的控制是超乎寻常的严格,这似乎不符合常规或隐隐暗含着什么。有句话——“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时候会觉得非常准确。国家允许甚至鼓励“安邦”们借款去海外购买高楼大厦,但却不允许国民用自己的钱去买个度假小屋。如果他们是购买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尚且有情可原,但他们大肆购买的也不过是“楼堂馆所”而已。
明白了安邦在做什么,它为什么要这么做,国内的有钱人或者是今后有外汇需求的家庭,就该知道要怎么做了,这才是本文给你最有用的信息!而不是去抱怨和指责安邦们!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 2016/03/29 -- 吴向宏:未来两年经济走向与全球资产配置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6/03/29 -- 《日本经济新闻》中国基础设施出口蒙阴影,中泰铁路项目规模缩小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6/03/29 -- 喜达屋争夺战:安邦提高报价至140亿美元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6/03/28 -- 《华尔街日报》泰国取消中国对其高铁项目的融资交易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5/10/26 -- 人民币加入SDR、一带一路——就是面子工程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5/05/29 -- 中国国务院将在未来几周宣布允许个人直接购买海外股票房产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5/05/01 -- 《争鸣》从“鬼城”到“鬼路” ── 人民币难以跻身国际硬通货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5/01/06 -- 《金融时报》香港动荡或将促使大亨们转向海外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5/01/05 -- 《輔仁》在尼加拉瓜,香港很邪惡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2/11 -- 《华尔街日报》中国有钱人排队移民海外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103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