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9 March 2016

台灣講古:兩岸「各自表述」的一江山戰役

威克
BBC中文網記者
2016年 3月 29日

中國軍方最近舉行了儀式,紀念1955年1月18日發生的一江山戰役,台灣則是去年由總統馬英九主持了戰役六十週年紀念。
台灣的台北市有條一江街、許多地方有大陳新村,之所以會如此都和一江山戰役有關。
一江山是個小島的名字,位於台州列島上下大陳島的北方,1955年1月18日,中國的人民解放軍向該島發動攻擊,經過激戰,在19日拿下了這座小島。
百里之外
蔣介石在撤退到台灣之後,堅持的還是有朝一日能夠「反攻大陸、解救大陸同胞」,當時一江山、上下大陳仍在國民政府的控制之下。
據稱蔣介石認為,南有與廈門對望的金門和閩江口的馬祖、北有浙江岸外只有數十公里的台州列島,可以作為反攻作戰的跳板。
雖說蔣介石是當時的「三軍最高統帥」,也不是說沒有人反對他的這種作戰思維,例如當年的國防部長俞大維還有就是美國方面。
美國方面曾經向蔣介石施壓,以台州列島距離台灣數百公里、運補及防守不易,要求蔣介石放棄金馬與台州列島,將軍力集中防衛台灣,但是一直受到蔣介石的抗拒。
俞大維本人則是認為,在支援浙江外海的台州列島上有力有未逮的實質困難,不過一心要「收復神州」的蔣介石不同意。
海空優勢
局勢在1954年有了顯著的變化,首先是解放軍已經取得了米格機,對中國東部近海上空有絕對的優勢,而且海軍也取得了魚雷艇和登陸艦艇。
而國民政府的海軍也在1954年年底,兩次在台州列島海域受挫,損失兩艘軍艦。
反觀蔣介石在一江山的「反共救國軍」部隊,人數大約為一千多人,平常任務就是到江浙沿岸進行情報搜集、破壞等工作,配備的是輕型和中型的武器,兵力懸殊。
到了1955年1月18日,解放軍向一江山發動了成軍以來首次的陸海空三棲立體協同作戰,一江山當時已經經歷了將近兩個月的猛烈轟炸。
解放軍在張愛萍的指揮下,進攻面積不到兩平方公里的一江山島,接下來的故事就成了「兩岸各自表述」。
解放軍聲稱殲滅包括指揮官王生明上校在內的上千名一江山守軍,台灣方面則說守軍是堅守不退、全體成仁,蔣介石還特別舉行悼念儀式,紀念陣亡守軍。
合乎需要
解放軍說本身有近400人陣亡,台灣方面則說「擊斃共軍」3000餘人,直到最近幾年,才證實這些數字統統不實。
例如當時的守軍副指揮官王輔弼作戰中受重傷而昏迷,後來被解放軍俘虜,詳細的情形一直到1991年,被俘守軍申請返台定居才得以見其端倪。
解放軍方面也是到最近才又考證資料認為,應該有大約兩千人陣亡,但是出於當時當權者的考慮,兩岸都定出了符合自己需要的數字。
一江山被攻陷之後,蔣介石終於接納了美國和俞大維的意見,放棄台州列島,但是堅持將大陳島的居民全部轉到台灣。
1955年2月,在美國第七艦隊的支援下,大陳島軍民撤退,當時蔣介石還派遣蔣經國多次前往大陳島與居民溝通,並且和大陳軍民一起撤離。
3天後,解放軍控制了整個台州列島,到了台灣的大陳居民被安置在各地的「大陳新村」,還有了個「大陳義胞」的新頭銜,並且由當局協助就業就學。
如今兩岸都有「一江山戰役紀念碑」紀念這場底定現在兩岸分治局勢的戰役,不過一方的「殲滅」是另外一方的「成仁取義」,過了61年多,這場戰役還是停留在「各自表述」。

(責編:橫路)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6/03/160329_taiwan_story_yijiangshan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