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怡忠
這是一場捍衛台灣認同的選舉
116大選結果,蔡英文以與馬英九在2012年勝選的近似票數取勝,大贏對手朱立倫三百萬票。民進黨在國會的展或更是驚人,在區域與原住民立委上共
取五十席,加上其不分區立委獲十八席,取得總共68席。國民黨則從之前的67席慘跌近半,總共只剩下35席。新興政黨時代力量表現不俗,在艱困的區域立委
選站上打敗多位資深立委而取得三席,加上不分區的席次總共取得五席,成為國會第三大黨。
這場選舉由於在總統選票上已無懸念,因此過程無聊至極,民眾原本只是因馬英九政績太差,希望把國民黨下架,換黨做做看而已,但遑料一位十六歲小女孩
揮舞國旗與自稱台灣人的影像,竟然受到中方強力打壓,而迫使這位小女孩以近似ISIS處決犯人式的在鏡頭前低聲道歉,引發台灣民眾的憤怒。這個事件讓原先
在選戰中不具重要角色的兩岸關係再度被掀上檯面,原先因總統選舉結果已經確定而無意投票的年輕人,被此激出返鄉投票熱潮,這個熱潮也讓原先五五波的立委選
戰出現不利於國民黨的發展,導致民進黨取得遠超過原先預期的結果(原先即使是最樂觀的估計,也是在65席)。
周子瑜事件讓這場選舉瞬間有了意義,民眾的憤怒在於發現即使不在中國,即使只是主張自己是台灣人,即使揮舞的是中華民國國旗,都同樣被視為台獨並受
嚴厲壓制,甚至要幾近跪地道歉才可以罷休。當在非中國的國家(包括台灣),說出自己是台灣人也可能會被追殺時,台灣人就發現堅持台灣認同成為捍衛言論自由
的象徵,而當在中國以外地區揮舞中華民國國旗也不行時,馬政府「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主張就變成被說破的國王新衣。學生返鄉投票給中國最討厭者的動作,在
此就成為捍衛台灣認同,也是個捍衛言論自由的行動。周子瑜事件定義的這場選舉,其掀起的衣尾效應則讓激戰區的國民黨立委落居下風,進而敗下陣來。
周子瑜事件連外國也注意到。CNN來台記者就是以捍衛台灣認同與捍衛言論自由來理解這場選舉的意義,並就此詢問蔡英文。這是場捍衛台灣認同的選舉無誤。
美中不尋常的快速表態
在蔡英文宣佈當選後,美國務院發表祝賀聲明,但奇特的是,中國國台辦很快也發表聲明,這是與過去會等幾天再發表的作法不太一樣。
美國務院聲明內容除了恭賀當選人與台灣人民舉行成功的選舉,也提到希望兩岸關係持續的和平穩定,以及與新任總統合作以促進台美「非正式」關係的強化。但在最後,特別提到希望新舊政府可以交接順利。
與過去相比,提到交接問題比較像是新出現的。在2008年台灣總統選舉結束後,同樣出現政權輪替的狀況,但美國賀電是由白宮發出(這次是由國務院),可是當時白宮賀電並未提到對平穩政權轉移的強調,因此這個新加一段所代表的弦外之音,不言可喻。
中國國台辦則發聲明表示,「我們的對台大政方針是一貫的、明確的,不因台灣地區的選舉結果而改變。我們將繼續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
『台獨』分裂活動。」、「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大原則問題上,我們的意志堅如磐石,態度始終如一。我們願意與所有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政黨和團
體加強接觸交流,與兩岸同胞一道,維護兩岸共同政治基礎,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台海和平穩定,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未來。」中國國台辦的聲明發表
之速可說是前所未見,立場的堅硬也斑斑可見,還用「意志堅如磐石」來強調。
中國國台辦強調九二共識與反台獨的談話,似乎無視於周子瑜事件對台灣選舉的影響,而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的一事上,除了過去反台獨的立場外,還包
括警告蔡英文有關東海與南海議題的立場在內。至於提到願意與所有認同兩岸同屬一中的政黨和團體加強接觸交流,則是對國親新黨喊話,一方面希望不要這些政黨
因台灣選舉結果而出現其對兩岸政策的再檢討,同時也表示中國會持續運用國共平台,從內部影響台灣。
這個談話唯一正面的地方,是通篇談話沒有對蔡英文有任何負面批評,也沒指名批判民進黨。算是保留了未來兩岸交往的空間。
國民黨六神無主,總統失魂落魄
當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因總統大幅敗選而請辭,當副主席郝龍斌也跟著辭職後,面對場外落寞的群眾,沒有國民黨大咖於現場陪伴這些支持者並給予安撫,甚至在某些地方,還出現警察比群眾多的狀況。
但沒有了主席與副主席,照黨章應該回任黨主席的馬總統,也還沒宣布要接手國民黨,現在的國民黨是誰當家,黨團立委們是誰作主,都在未定的狀況,由於
國民黨到寫稿為止,都還沒宣布現在誰當家,顯見國民黨現在是處於六神無主的狀態。而這個沒老大的狀況如果持續,就越引起外界懷疑國民黨出現權力鬥爭。
但國民黨六神無主影響的只是這個政黨,但當馬總統好像也處於失魂落魄的狀態時,台灣就會很危險了。選後行政院長毛治國請辭並拒絕慰留,以及外傳馬英
九想邀請總統當選人蔡英文進總統府談內閣一事,開始被外界懷疑這是否是馬總統有意與蔡英文討論閣揆。但台灣憲法明確指出只有總統可以任命閣揆,蔡英文現在
只是總統當選人,在二月一日以後也不具立委身份,馬總統也還沒回任國民黨主席,因此蔡英文入府本身就是一個怪怪的私人行程,與總統討論閣揆更是不恰當。馬
總統邀約蔡英文所導致的,就是這種奇怪的情形。
蔡英文提到要根據憲政體制處理這個問題,閣揆任命權就是交給總統的。現在的新閣揆就是個看守政府的行政首長,任務就是確保交接順利,以及維持這段期
間政府的運作順暢,不要有新的重大提案。蔡對此了然於心,但似乎哈佛法學博士的馬英九好像被選舉結果震撼到忘了這件體制。如果總統真是這樣,因為毛閣揆已
經請辭,因此這幾個月的台灣可能會處於政府腦死與四肢僵斃的狀態。
太陽花力量在未來大有可為
雖然事前預期時代力量在正黨票的實力,可以支持4-6席不分區立委,但結果卻只有兩席,令人失望。但這個結果與民進黨在選前強力呼籲固票的訴求有
關。值得注意的是,時代力量在區域上三席,且都是打敗多次連任的國民黨立委們,因此這是個有基層實力的政黨,與2012年靠政黨票當選的台聯不可同日而
語,這表示時代力量的未來不可小覷
但除了時代力量外,實際上包括台聯、綠社盟等政黨票也都取得2.5%,若不是因為我國對政黨補助款以及政黨票的門檻很高,否則這些政黨不是沒可能取
得席次。而把時代力量(6.1%)、綠社盟(2.5%)、台聯(2.5%)加總,有近11%的得票率,這意味著2014太陽花運動所出現的政團們,在台灣
立委選舉有超過一成的支持度,點是第三勢力的前景看好,在未來大有可為。
至於時代力量在立院與民進黨的關係,那又另當別論了。
應該迅速展開交接事宜
新總統產生後現任政府立即自動進入看守狀態,但除了看守外,新舊政府應趕快組織交接團隊以處理交接事宜。交接除了要處理日常業務與政策的交接外,國安簡報必不可免。這是確保政府不會因易手而在國安議題出現真空與不銜接的重要舉措。
此外,還有一些問題,在於其發生的時序是排在新政府上台後才出現,但是人選與相關的業務作業,會是在現在就需要啟動的,這部分的交接就會比較麻煩,因為可能需要新舊政府人員共同決定等。這個議題即須新舊政府建立日常的協商溝通管道以便處理。
新國會沒有蜜月期,十五天內就要上任
民進黨在國會不僅單獨過半,還形成穩定多數,沒有與其他政黨合作的必要。但這個數量加上時代力量的席次,還是無法取得修憲所需的3/4多數,因此預期在這個國會任期推動憲改,可能會比較困難。
但還是有很多法案可以先做,包括攸關不義黨產與規範政黨活動的政黨法,把政權交接制度化的總統交接條例,處理難民問題的難民法,降低公投門檻的公投法補正等。都是可以推動的例子。此外,新國會的正副院長也會是外界關注的目標。
由於二月一日新國會就要上任,距離現在不到十五天,顯然這是沒有蜜月期的新國會,但民眾對小英的其代,可能不會等到520,而是在2月1日就開始了。因此小英以黨主席之姿,可能要先對民進黨在新國會的任務,以及與其他政黨的關係先處理好,以符合外界對其「準執政」的期待。
近期內會影響未來兩岸關係的五大外在地雷
最後,大家對小英總統的兩岸關係,特別是當國台辦針對選舉結果提到堅持九二共識與反台獨,但蔡英文至今還沒有表示支持九二共識,因此很多人會擔心否兩岸關係就要地動山搖了。
這些考慮是把兩岸關係的成敗繫於台灣是否願意牽就中國的要求,沒提到中國對於維持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也需要付出同等心力。事實上,這個選舉已經是全民對「九二共識、反台獨」的否定性公投。中國如對此視而不見,以舊架構處理兩岸關係的新民意,是一定會出問題的。
現實上,未來立即對兩岸關係發生影響的有五大外在地雷,依照時間順序如下:
1. 蔡總統上任後沒兩天,本屆世界衛生大會就要召開,但邀請過程是發生在二月到四月,是馬政府還在執政的期間。中方的態度為何?
2. 與三月博鰲論壇的相關處理。過去在2008與2012年時,中方都邀請台灣副總統當選人前往博鰲,與中國領導者見面。今年會這麼做嗎?或是想藉由民進黨副總統當選人在場的時機,也一併邀請馬總統,為馬習二會在民進黨新任副總統的見證下為其背書?
3. 南海議題的仲裁案可能在三月就要對外宣布了,蔡總統會遵守國際海洋法,可是中國自始不承認海牙國際法庭的權威。請問一但判決出來,中方與蔡總統回應出現分歧時,中方會如何解釋,是否在過程中,會把民進黨政府當成敵人般來對待呢?
4. 九月是國際民航組織(ICAO)年會,中方對邀請台灣的作法會是如何,或是乾脆施壓秘書長,不邀請台灣呢?
5. 2014雨傘運動發生後,台灣人對香港的關注度明顯提高。今年底香港立法會選舉更是受到台灣諸多人的關心。中方面對批評者的處理與回應,會對未來的兩岸關係帶來若干氣氛。
這裡面每一件都與九二共識無關,但直接與台灣的國際關係有關。這些發展會直接影響兩岸互動的氣氛,中方的作為,即便不是針對台灣,都可能增加台灣民
眾的疑慮。這個疑慮在太陽花運動把「天然獨」現象主流化後,找到了政治的代言人,成就了今天的反對一中原則的選舉結果,以及泛綠聯盟接近2/3多數的國
會。因此中方對這幾件事的對應態度,會是決定未來兩岸關係演變的重要關鍵。球,現在在北京那邊。
from Thinking-Taiwan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5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