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秒读懂专题:虽然有人渲染德国的政府和民众都排外,但事实正好相反:德国一直是欧盟收容难民最多的国家。政府实践、法院判决都保护了难民与申请避难滞留者的基本权利与物质保障。人权组织称居民对难民的欢迎意愿“30年来所未见”,而教会甚至直接与政府唱对台戏,坚持庇护非法滞留的难民。
导语:近日“默克尔说哭巴勒斯坦难民女孩”的新闻被热传。中文社交媒体上一向将德国官民塑造成强硬排外的典范,但事实远非如此。
德国一直是欧盟收容难民最多的国家,叙利亚内战后两年德国和瑞典一起接收了叙利亚赴欧难民总数的近三分之二,2014年德国收容难民数是两年前的4倍
虽然很多人将默克尔与现任德国政府抹煞成倾向排外与反移民、敌视难民的政府,但德国在难民接收方面的成绩其实无愧于本国地位,善尽了欧盟内部第一富国的国际义务。比如以最近的难民输出热点地区叙利亚为例,按“德国之声”网站的报道,2012年至2013年,德国和瑞典一起接收了叙利亚赴欧难民总数的近三分之二,连持严格人权标准的“大赦国际”组织也认为德国政府在这方面起了典范作用。“大赦国际”难民事务专员维尔马赞许德国几乎接收了所有抵达德国的叙利亚难民,“德国高达95%的接受率在该问题上起到了带头作用”。从难民总体数目与比例上而言,在欧盟大批量地接受难民的只有五国,依次为德国、法国、瑞典、意大利和英国,2013年这五国接受的难民占了整个欧盟接受难民总数的70%,德国收容数量约占其中的四分之一。2014年德国收容了20万名难民,人数较2013年多出60%,是2012年的4倍,使德国成为欧盟最大难民收容国,也是继美国后地球上最多人寻求庇护的国家。
申请避难者在德国拿不到正式难民身份,也可继续在德国逗留,不会被强制遣返。新修法律规定此类成年“容忍居留”者在德不间断滞留八年、未成年人就学四年就能改为长期正式定居
即使拿不到正式政治庇护,难民在德国留下来也并非难如登天。十年前德国官方就估计当时约只有百分之四的难民申请者可能成功,但是另有约百分之二十的难民因为特殊原因不可以遣返,依然“暂时居留”。这种避难申请被拒但仍可继续在德国逗留、不能被政府强制遣送的难民称为“容忍居留”者,原因从护照丢失到原籍国局势变动都可以成立。在德国持“容忍居留”的人数2014年底达到11.3万人,2013年为9.45万人。2015年夏,德国联邦议会批准上年底政府提交的《外国人居留法》修正案。根据此修正案,只要“容忍居留”持有者在德国不间断生活了八年,有德语A2基础,无犯罪记录,可以自食其力(领取住房补贴对此项无影响),那就能在德国正式长期居留,再不受移民局的羁縻。如果“容忍居留”持有家庭中有未成年人,居住年限降为六年。持“容忍居留”的未成年人只要在德国不间断逗留并成功就学四年就能改为长期定居。
德国一般只将难民遣返至“安全第三国”,政府不能将难民遣返至有死刑和酷刑的原籍地,从2011年后就未曾将叙利亚难民遣返回祖国
也有人渲染德国政府冷血地驱离难民,但这种说法完全不符合德国政府与法院的实践。真一板一眼丝毫不放松的话,德国2014年上半年会有14.8万避难要求未被接受者被驱逐出境,而实际出境的只有5700人,都不满4%。自从2003年欧盟修订实施《都柏林规则》,欧盟成员国通常只允许难民向入境的第一个欧盟国提出庇护申请。因此倘若一个难民是经由某“安全第三国”而入境德国,他极可能会被遣返至该国。而按德国的法律,这些国家至少必须无死刑和酷刑,难民被遣返回后不会受到非人道或者侮辱性惩罚和虐待,且必须已经批准同意《日内瓦难民公约》。所以到达德国的难民,很少被直接扔回战乱频仍或暴政重压下的原籍地,例如德国政府2011年后实际上已停止遣返叙利亚难民,按德国联邦内政部公布的消息,最后一批叙利亚难民的遣返发生在2011年4月。而2012年一位来自伊拉克的庇护申请者在德国向宪法法院提出控告。由于他已在希腊提出庇护申请,按“安全第三国”原则应被遣送回希腊。鉴于希腊难民营的安置情况十分恶劣,德国联邦宪法法院裁定希腊不属于较安全第三国,从而停止向希腊遣返难民。德国许多州的高等法院因对意大利与匈牙利的移民处理方式持怀疑态度,因而拒绝遣返通过这些地区抵达德国的避难申请者。
难民在德国能获得基础福利,在难民营有补助,走出收容所有安家费,找不到工作能领一年基础生活费。德国宪法法院在2012年作出裁决,若“依靠法律所规定的补助”无法使在德申请避难者过上“符合人类尊严的生活”,便须提高政府对难民的补贴
难民在德国的物质生活也绝非饥寒冻馁。在德国,难民可以获得社会援助。对于那些符合相关法律要求的难民,一旦他们的难民申请通过,政府需向他们提供数月甚至数年的食宿。根据德国的法规,对患急病的避难申请者应由政府出资给予治疗。有些病人还可事先获得社会福利局颁发的医疗卡。对难民及其他们的子女,德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提供他们学习语言,希望他们尽快融入到德国社会。2014年有20万外国人入学政府资助的语言班,及格率60%。难民在难民营里就会受到政府补贴,德国宪法法院还在2012年作出裁决:当时“依靠法律所规定的补助”无法使在德申请避难者过上“符合人类尊严的生活”,因此,难民必须得到更好的待遇,政府难民补助必须增加。到新的专门法律出台前,每个难民的补助每月需从224欧元增加到336欧元;15-18岁的青少年每月从200欧元提高到260欧元。巴伐利亚州等以给付物资而非货币计算的联邦州需将补贴难民的标准从40欧元提高到130欧元。难民获得身份从收容所出来后,可还以获得社会援助,从政府那里获得一笔难民安置费,数额按各州具体规定不同,例如巴伐利亚州承担100%的费用。其它联邦州则承担20%的费用。如果找不到工作,难民每月从政府或社区可领取352欧元的生活费,最多领取15个月。除此外,他们不用缴纳房租和取暖费。15个月后,难民可以继续获得联邦政府,而不是社区提供的救济金。
德国对外国难民“不得更换居住地”的限制在满3个月后就自动取消,难民提出避难申请满3个月,不用被批准就有权合法在国内打工,有专业资质的避难申请者能获得以前供专业合法移民的“蓝卡”
德国对外国难民的就业与居住限制,甚至比有的国家对本国国民的限制还宽松。申请避难者在难民收容所最多逗留3个月,之后便被分配到所在联邦州的其他各地。他们的居住和活动被限制在所居住的地区,但“不得更换居住地”的限制在满3个月后就自动取消。按2014年德国通过的法律,难民提出避难申请满3个月,不用被批准就有权合法在国内打工。此外,有专业人员身份的避难申请者不受相关的前期审查限制。2015年7月,联邦德国劳动机构(BA)出具新规定,为具备资格的难民获得在德居留许可证开设便捷通道。以前为使不属于欧盟范围内的专业人员获得工作而推出的“蓝卡”,将同样对有专业资质的难民适用。联邦德国劳动机关董事赖蒙德·贝克说:“这些难民可以绕开有关避难者的法律程序来获得蓝卡。”
德国民众并不敌视难民,人权组织称居民对难民的欢迎意愿“30年来所未见”,退休校长义务给外国难民教德语,自编教程不到一个月就被服务难民的德语培训班义工们买完
德国的制度不阻绝难民,德国的民众其实也并不敌视难民。按“德国之声”网站2014年的报道,迄今为止类似来自叙利亚拖家带口之类的避难申请者,他们最初得到的帮助都是通过志愿者提供的德语课获得。德国“移民与难民局”负责人施密特说,“人们提供帮助的意愿是巨大的”。每次排外的Pegida运动支持者举行游行时,都会有数目相当的同情难民的民众举行反游行来对抗。“支持难民”组织的莫索维奇也观察到居民对难民的欢迎意愿,他说“最近30年来我很少有这样的经历”。除此之外,一些联邦州也推出一些项目,帮助那些避难申请正在审核过程中的人们学习德语。巴伐利亚州社会福利部向每个由义工组织的德语班提供五百欧元的赞助。巴伐利亚的退休中学校长卡尔·兰德海尔和汉斯蒂特·豪特里希义务向外国难民提供德语课程,并自编一套德语教材。很多由义工组织的德语班都采用了兰德海尔及同事们共同编写的教材。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网上订购教材的数量就达到了数千册。目前,他们已经开始发行经过第二次修订的版本。
德国基督教会直接对抗政府收容非法滞留的难民,牧师称就算庇护下的难民被正式驱逐也不会主动向警方交人,政府表态不会在未经主人允许的情况下就进入教会的地盘,内政部长抨击教会庇护时说错话还得向全民道歉
不仅如此,德国的基督教会直接对抗政府收容非法滞留的难民,而且政府官员还得为抨击教会时口无遮拦而向公众道歉。德国教会素有对逃亡者、受迫害者提供庇护的古老传统,时至今日德国举国上下依然尊重这一传统,因此虽然教会避难的情况必须通报给德国政府机关,后者有权力随时将避难者带走,但出于对传统与神圣的尊重,政府从未开过这个恶例。2015年初春,有按照《都柏林规则》应遣送第三国的阿富汗难民分别向巴伐利亚州图青(Tutzing)的一个天主教会和法兰克福郊区的一个新教教会寻求教会避难。巴伐利亚州一位发言人对此表示:“慕尼黑内政部目前统计有162人在教会避难。我们认为这不符合法律规定。”但他马上补充,公职人员不会在未经主人允许的情况下就进入教会的地盘。法兰克福的沃兹牧师称如果当局真要驱逐他庇护下的阿富汗难民的话,“届时,每个基督徒都必须自己下判断。教会无法再提供庇护,然而我们也不会主动将哥哈里一家交给警方。”德国内政部长德梅奇埃在此事发生后也敦促教会停止提供庇护,并将教会庇护比喻成伊斯兰教法,称其“不能于凌驾德国法律之上”。不过此言一出,立刻引发外界强烈反弹,舆论大哗,部长只好向全民公开道歉收回发言。面对政府压力,2015年2月举行的天主教德国主教会议(Deutsche Bischofskonferenz),仍重申实行教堂庇护的决心。枢机主教莱茵哈德·马克斯在会上表示:“这项传统不能失去。”
from 网易新闻·有态度专栏 http://news.163.com/special/reviews/refugeingerman0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