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頌華
香港獨立評論員
2015年 7月 7日
高鐵香港至深圳段的興建,於2009年在一片爭議聲中於立法會通過。雖然原定於今年內通車,但工程卻不斷延誤超支,除了預計要2018年才能通車,造價更由原來的650億,躍升至去年的715億,今年更上升至853億,超支30%,成為世上造價最高的鐵路之一。
雖然高鐵現在只剩下三成工程未完成,但面對天價的數字,而且無論政府或港鐵都未有承諾為成本封頂,叫停的聲音又再一次此起彼落。繼續還是停工?
雖然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上星期嚴正表示超支不能由納稅人承擔。但諷刺的是,港鐵的大股東就是政府,而政府是納稅人的代表,所以不論港鐵要承擔全部或部分超支,最後還是由納稅人來埋單。
面對這個無底洞,有立法會議員於去年港鐵提出造價上升時已要求政府封頂,但政府未有承諾。來到現在這一步,是否真的是時候考慮停工或改建方案?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成員胡志偉表示,現在叫停言之尚早。若然這個真的是無底洞,當然是不願再付錢,但如果有清楚的數據和計劃,社會就能討論是否值得多付300億,因此,政府有最大責任提供足夠信息給議會去決定。
不 過,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則提出「更激進」和「更有創意」的方案,指停工不代表放棄高鐵資產,而是用創意改變用途。他指出,港鐵向政府提交的高鐵 經濟效益達780億,但現在已超支超得一塊錢也收不回來,血本無歸。因此應考慮停建,再將現在的工程變成商場或文化園區等公共設施,
但這個 改建方案也會令港鐵面臨排山倒海的訴控,如與地產商原定的開發項目協議等也會化為泡影。而且,把原有的工程改建為商場和地下商圈是否真的可行,還要看人流 量。原有的車站有6層,可為西九龍提供380萬平方呎的商用空間。但西九龍區已有為數不少的商場,要是沒有了高鐵帶來的人流,恐怕也支持不了那麼大面積的 商用空間。而且自由行政策收緊,中國經濟也出現放緩,香港真的還需要那麼多商場嗎?
現在高鐵工程已完成了七成,爛尾的損失肯定相當大,但繼 續建下去,就愈卻證實這項確是大白象工程。早前,政府正式落實興建北環線,通車後西鐵可直接駁去落馬洲過境站再去福田。因此,由柯士甸站坐車,14分鐘南 就可到達深圳福田站,跟高鐵只差8分鐘。既然這樣,高鐵的價值為何?
況且現在建築工人嚴重短缺,必然拖慢工程,建築費必定仍會大幅增加,而且愈是延誤,港鐵收取的管理費愈多。現在已是46億,若延多3年就多收20億,港鐵根本沒有誘因凖時竣工。現在政府無法為成本封頂,無法判定超支責任,無法確定一地兩檢,高鐵已淪為三無的無底深譚。
一地兩檢懸而未決
早 在2009年立法會辯論中,一地兩檢已是政府官員無法解答也未有解決方案的難題。時至今天,這個關係到一國兩制的問題討論了6年仍未有定案,但近日立法會 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新民黨田北辰卻表示,港府與中央就高鐵「一地兩檢」凖備工作已做得「七七八八」,但目前仍未拍板,或與政改期間政治敏感有關;而運輸 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更透露與律政司司長及內地部委就「一地兩檢」商討進展良好,期望今年有定案。
然而,既然政府中人也知道這個屬政治敏感的問題,也是複雜的法律問題,6年來也未有共識,何以近日卻頻頻放風快有定案?這又是否意味著要在不符合基本法的前提下達到一地兩檢?
高 鐵工程早「已洗濕個頭」,面子猶關政府絕不可能容許爛尾。但後續的問題可預計會一浪接一浪而來。此外,高鐵後有另一嚴重超支87億的蓮塘口岸工程,還有, 明天第三條跑道的城規會公眾諮詢就會截止。政府在空域問題未有解決的跡象就推出起標價已是1415億的第三條跑道,也惹來種種爭議。昨日高鐵、今日蓮塘、 明日三跑,納稅人的血汗錢,就這樣白白給丟盡大海里。
(責編:路西)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場和觀點。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hong_kong_review/2015/07/150707_hkreview_high_speed_rail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