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8 July 2015

中国正走向次贷危机

作者:William Pesek(彭博专栏作家)

尽管所有人都知道中国政府正在全力救市,避免股市崩盘,但真的要这么不顾一切吗?

为支持股市,监管层做出了一系列政策调整,其中最令人吃惊的莫过于融资融券交易可以接受房产作为抵押物。如果要说该措施的种种弊端,最容易理解的一点就是当资产大幅缩水时,房产要变现将非常困难。而最严重的则是中国正在埋下除债务和股市泡沫之外的第三颗金融系统定时炸弹。

目前,政府试图用央行流动性和监管政策的引导来助推股市,而这些做法将造成滑坡效应。把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未来与如今的股市狂热捆绑起来更是不智之举。当你可以让经济保持整体运转时,为什么非得像华尔街在2000年之后的几年那样让银行搬出次级债务工具?

习近平主席应该注意这样的情况:假设地方政府近几年积累的约4万亿美元债务的资产质量恶化(这种情况其实已经出现很多,但没有透明公开),再假设利率波动的影响渗透到沪市和深市(当然也不那么容易),后果就可能是一个泡沫撞向另一个,不仅这两个要爆炸,还将触发第三个资本市场——即房地产市场的震荡,而这个市场本不该成为一个巨大的赌场。

好消息是,很多证券公司可能不会接受房产作为抵押品,或者说他们至少会尽力避免接受此类抵押品。的确,在一个已经出现众多“鬼城”的国家,凭什么还要去迎合这么一个噩梦般的风险管理政策?看看中国新规的措词,包括它提到的可以当作抵押物的“其他资产”,都能把券商们逼成各个领域(无论是房地产、还是古董、艺术等等)的估值专家了。

而坏消息是,虽然中央政府明显在全力救市,期望迎来反弹,但效果却不明显:即便上周出台两融放松政策、降息降准、在权威媒体上发布文章宽慰股民不要恐慌等等措施,已持续三周的二十多年来最惨重股市暴跌依然在继续。上周末,政府甚至决定暂停IPO,并设立市场稳定基金。

在过去两年中,中国的两融股民把杠杆投资额提高了8倍,从357亿美元暴增到3220亿美元,而现在,他们又创下另一记录,即连续9天忙着平仓。随着上证综指跌穿具有象征意义的4000点关口,更多人将抛出手中的股票。不仅如此,上周铁矿石价格的下滑说明中国内需的放缓要比政府预计的更加严重。


种种迹象表明,政府近期所采取的刺激手段并未如愿奏效。在应当强化国家金融系统的时刻,习近平的领导班底却让它变得更加脆弱。目前最为紧要的是采取坚决措施提振内需,而不是制造更多市场泡沫。



from 自由港 https://iyouport.com/archives/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