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 July 2013

中国钱荒开始波及外资银行?

上周五,花旗银行(Citibank)在中国的客户收到这样一份通知:“由于中国人民银行将进行系统升级,经由花旗银行(中国)网站和花旗银行移动应用Citi Mobile进行的国内人民币转账业务将于2013年6月28日22时至2013年6月30日21时暂停。”

“系统升级”?上周日,中国最大的银行——工商银行的客户无法在中国各城市的ATM自动取款机上提取现金,也无法使用其网上银行平台。英文简称为ICBC的这家银行巨头将之归咎于“系统升级”,而现在官方媒体则将之称为“银行系统大规模瘫痪。”

上周一,中国第三大银行——中国银行的一个资金转账系统(银期转账系统)发生故障。上周南京银行的客户曾面临类似的问题。这两家银行都指称遭遇技术性难题。

路透社(Reuters)在报道中援引了银行客户王杨宇(Wang Yangyu,音译)的话,他抱怨说:“我无法从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账户中取款,不知道下一个会是哪家银行。你们银行能给我一个更合理的解释吗?”

以下是我设法给出的一个更合理的解释。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里困扰中国银行系统的那些同时大量出现的系统升级以及系统故障现象,在时间上正好与中国不断恶化的流动性危机相吻合,这场流动性危机对大型银行以及中小型银行都造成了打击。

外界知道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目前都面临现金紧张的困境。6月20日,中国银行不得不发布一份声明,表示自己并没有发生银行间市场资金违约的情况。而总部设在北京的金融新闻提供商财新传媒报道,中国银行旗下部分分行已经停止放贷。

工商银行目前的境况可能更糟。财新传媒报道说,该银行旗下的分行也已停止放贷。国内媒体竞相登载了一篇报道,称该银行事实上已向潜在存款人发出了一封信,承认自己必须找到“近1,0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才能满足监管要求。有传言称,上周初中国央行向该机构直接注入了紧急资金。中国银行家们私下透露,上周日工商银行的ATM暂停服务实际上是保存现金的一个花招。这个判断似乎是正确的:最起码,在白天对ATM系统进行升级是极不寻常的行为。

所以,看来中国各大银行利用的“系统升级”说法属于一种计策。这是否意味着花旗集团公司旗下的花旗银行也在中国面临现金短缺(因为该银行发出了同样借口的通知)的困境呢?

到现在为止,没有出现任何媒体报道,称在中国的外资(非中资)银行已遭受到全中国长达一个月的现金紧缩的打击。

因为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的中央银行,花旗银行上周五向客户发出的通知似乎意味着在中国的所有银行都已被下令暂停资金转账业务。然而,其他银行仍然允许客户进行一些付款和提款操作。

尽管如此,媒体仍有报道,称部分银行在资金转账方面面临困难。据用户报告,中国的ATM大额取款已被禁止。现在,招商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在部分机器上无法使用。奇怪的是,有客户报告称,目前花旗银行和中国银行的人民币信用卡在境外无法提取外币现钞。

我在纽约时间上周五午后向花旗银行征询情况,但该银行没有回应我的置评请求。

一个关键的测试是本周一(第三季度的第一天)信用卡和网上转账平台是否会正常运行。据推测,它们会正常运行。看来中国央行正在通过默许所有商业银行现在不进行资金转账业务的诸多借口,以此来帮助各大商业银行,使他们能够满足季度末的现金要求。

一些分析师仍然否认中国面临的流动性紧缩状况是严重的。然而,我们上周目睹的一系列事件不会在现金没有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发生。而根据花旗银行发布的通知来判断,这些现金短缺状况除了影响到中国国内银行之外,现在可能正在影响到外资银行。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feedproxy.google.com/~r/letscorp/aDmw/~3/JbXk-D0v9fY/52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