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1 June 2013

央視入台就能糾正國際觀?


(本文刊於陽光時務周刊第57期 P.92)

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提出,引進央視與鳳凰衛視來糾正台灣媒體目前淺薄混亂的現象,國際知名導演李安也對於台灣媒體亂象有所批評與抱怨。
然而引進央視與鳳凰衛視是否真的能解決台灣媒體亂象的問題?筆者有不同看法。
要瞭解台灣媒體亂象,先要釐清問題的根本。在國際觀方面,筆者以前曾在本刊上特別撰文說明,由於台灣長期處於國際社會的邊緣,在國際間缺乏法理地位,沒有參與、沒有角色,導致台灣人沒有適當的立足點關心國際事務,而這一點恰恰是中共長期以來打壓中華民國法理存在所導致。
另 外,台灣幅員小,市場侷促,媒體經營需要足夠大的市場來支持。台灣媒體幾乎全數是私人所有,在將本求利的狀態下,導致媒體只好採取聳動、八卦、衝突、淺薄 的手法做節目、做新聞,原因正在于台灣媒體數量太多,如果引進俱有龐大資金運作的央視與鳳凰衛視,這兩家媒體在大陸都有非常廣大的市場支持,中央電視台更 是中國的官方媒體,俱有壟斷地位,如果因為這兩家媒體的國際新聞多這一點作為引進的唯一考量,對台灣本地的媒體而言就是不公平的競爭。
相反 的,如果江先生真的為台灣媒體的發展前景憂慮,應該思考的是擴大台灣媒體的市場,主張讓台灣媒體可以進入全球最大華人市場—中國大陸,當市場夠大,而且市 場品味與台灣截然不同的狀況下,台灣媒體肯定為了更大的市場而製作出符合大陸市場口味的節目,例如,有足夠的廣告支持可以製作出像是“我是歌手”這樣一集 高達數百萬人民幣成本的精緻節目,配合台灣媒體人的創意,與大陸媒體的良性競爭下,何愁做不出好節目?而這樣的好節目又可以回過頭來影響台灣本地觀眾的品 味,這才是正本溯源之道。
姑且先不論大陸存在節目製作須經有關部門政治審查的問題,在歷史紀錄片、綜藝節目、社會議題談話性節目方面,台灣 目前要不是過於粗陋,要不就是付之闕如,有了觀眾就等於有了廣告收入,相信台灣媒體在廣大市場的支持下,必定會大步向前,突飛猛進。而台灣媒體若能進入大 陸,對於兩岸交流想必更有大跨步的前進,透過觀看同一個節目,兩岸觀眾可以更直接的交流彼此的價值觀與思考,無論是對於兩岸政府都積極促進的兩岸關係、兩 岸人民相互瞭解的政治目標,大為有益,又可以在大陸市場的督促下,一舉完成台灣媒體優質化的目的,所以江先生的主張可說是與實際效用恰好相反。
至 於台灣本土媒體市場開放問題,大陸與台灣的幅員面積、人口數,都有相當大的差距,一般而言,在國際間,小市場通常採取的是保護政策,中國大陸基於對台統一 的政治目標,積極做出各項對台灣人釋放善意的作為,好人就應該做到底,再幫助台灣媒體發展一把,況且中央電視台與鳳凰衛視在台灣雖然沒有進入有線電視系 統,但在中華電信的MOD,或是開放的網路環境下,台灣方面並沒有予以屏蔽,反倒是大陸方面對台灣媒體是屏蔽的,而鳳凰衛視也不是家家戶戶可以得見,因 此,只要台灣民眾願意,想要收看中央電視台與鳳凰衛視完全不是問題,就連CNN、NHK等國際媒體,在台灣收視也完全自由開放,所以台灣媒體亂象問題,不 是出在有沒有引進央視與鳳凰衛視,而是台灣民眾在主觀意願上,願不願意收看?而不願意收看的理由,在台灣這樣的自由市場環境下,政府乃至有志之士應該想辦 法去提升台灣人想要關注國際事務的心,而不是餵養更多的國際新聞,在這一點上,又回到前面所述,台灣長期以來在中共的打壓下,被國際社會孤立,另外當然還 有長久以來本土化思維所導致的島民心態所致。這兩個問題不根本解決,引進央視與鳳凰衛視而進一步壓縮台灣本土媒體的經營環境,是損己利人的思考。
雖然江丙坤先生是財經方面的技術官僚出身,對於媒體問題不見得非常了解,但在一些根本問題上其實媒體與台灣製造的商品是一樣的,想要更好,就要擴大市場。況且,中共當局始終強調旗下媒體皆為喉舌,因此,台灣欠缺的不是更多媒體,有識之士萬不可搞錯問題的根本之所在。


fr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1015138930298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