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报
如果说现在的微博、微信如同30多年前北京西单的民主墙,或者是像极了1989年初夏北大校园三角地,不知有多少人同意,但根据我的观察,上周微博与官方媒体打起的有关“宪政”的嘴仗,其激烈程度已经完全不亚于、甚至超出了当年《世界经济导报》引出的争议。那时,官方喉舌可以说懒得与它理论,直接把它关门了了事。
这次不同,《红旗》杂志发表的文章说宪政是资本主义的东西、与社会主义无涉,《人民日报》随后撰文说共产党员对党性的忠诚如同基督徒追随耶稣。显然,官媒尝试着向大众说理,同时向党内、党外宣示“坚定”的重要。值得庆幸的是,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迹象显示,微博会遭遇西单、《导报》的命运,尽管官媒的言论一出就受到了微博上“铺天盖地般”的嘲讽。
喉舌最夸张的表达是《解放军报》,它说它所坚持的“主义”是“宇宙真理”;最清晰的表达则要数《人民日报》的子报《环球时报》,它说争取宪政的人们其实质是在政治上反对宪法坚持的东西,至于是什么它没说,但我以为大家都知道。
啰嗦这些东西跟我们投资有什么关系?据我与圈内人士的交往经验,对中国政治话题的兴趣从十八大前至今,其热度并没有因新领导集体亮相而减低。相反,他们的每一次言论举动都在引起背后意味的猜测。我相信,不同左右的人都在把那些言行、举动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解读。直到上周那些有强烈论战味道的文章出来,新领导人的语言环境才逐步被确认——像他要求党员干部重走群众路线所透露出来的一样——他并不是一个新潮的人、更谈不上“酷”了。在我看来,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人恐怕是我们所能遇到的党培养出来的最为彻底的一代人,在他们的教育经历中几乎没有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和碰撞,而这些在四十年代之前、六十年代以后的人们中间多多少少都会有。
投资圈内的关注实际上就是对中国经济到底如何继续发展、如何经历某种转型的关心。人们不喜欢所谓的弱复苏,人们不喜欢看得到顶的空间,人们更不喜欢没有意外的未来。与更负有历史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相比,投资者不愿意冒社会大动荡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但是,一个确定的、增长疲弱、财富格局定型、分配歧形带来消费不足的社会同样也是没有吸引力的,与社会上有人怀念毛时代一样,我知道更多投资者怀念邓时代。
历史真是十分有趣,毛时代,讲革命;邓时代,讲改革。毛讲打破一切,但他的每一句话又都被视为真理;邓讲大胆试,错了可以改回来,因为真理要靠实践检验,但邓又对改革划定禁区。两相比较,松绑、更多自由胜出,整齐划一、集体生活败北。八十年代后的社会变迁表明,政府放弃得越多、社会进步越大;政府管不到的地方、民间就会接管,奇迹方能发生。
历史同样又是非常捉弄人的。邓小平留给身后的还有悬念,那就是他划定的禁区。对待这些禁区,是考验一代一代领导人的课题。直到今天,三代领导集体后的答案似乎都是只继承了禁区,却没有继承如何突破它们的勇气和智慧。邓将只能作为一个无法超越的小个子吗?
对此,我还真没有答案。但我想告诉读者,邓的思想精髓就是放松管制以调动积极性。在我眼中,邓打破的禁区比后人打破他所设定的禁区更难。因为,邓的成功足以说明,打破那些禁区所带来的社会反应和效果如此的积极,以至于只会给打破者增加更大的力量。中国的社会已经越过了初级工业化阶段,物质消费文明后,国人将不可避免地消费精神产品和文化产品、消费政治及其生活。那里,正是禁区的所在,也正是投资者的希望和机会所在。短期之内不会有人断言它们能够兑现,但相信我,结果不会让你等得太久。
相关日志
- 2013/05/31 -- 斯伟江:到中流击水,我看社宪派
- 2013/05/30 -- 杨渡:这种宪政水平,比军阀都不如
- 2013/05/25 -- 徐达内:真理与红旗 宪政梦醒
- 2013/05/25 -- 中国宪政之争趋向白热化:向左还是向右?
- 2013/05/24 -- 王思想:是否应惩治“反宪政”言论?——警惕“新两报一刊”散布文革阴魂
- 2013/05/23 -- 郭世佑:“百年宪政”的认识误区与宪政期待
- 2013/05/23 -- 中共党刊载文称宪政不属于社会主义 有批评者认为宪政理念适合各国
- 2013/05/23 -- 贺卫方:中国最需要的就是建设宪政
- 2013/05/23 -- 德国之声:官媒齐倒“宪政”—危险信号?
- 2013/05/22 -- 环球时报:“宪政”是兜圈子否定中国发展之路(最近奇文真多, 这是要废宪回归帝制? 袁世凯没遇上胡编之流可真是一大损失啊)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51003?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