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0 November 2011
雙軌制(四)
中國人社會,雙軌制特別多,跟文化因素有關。
中國人不擅長建立制度。這方面最有成就的,是秦始皇。於是幾千年來,統治者都樂於沿用他的那一套,頂多是少修少補,又或者是稍為調整一下執行的方式。
歷代統治者普遍缺乏建立社會基建的意願和能力,結果令到教育、醫療和法律制度都名不符實、虛有其表、殘缺不存,令中國人的生存環境非常惡劣。老百姓要解決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要麼運用「潛規則」,送禮走後門拉關係,要麼依靠家人或者同鄉的幫忙,又或者靠婚姻解決生存問題。
在中國人社會長大的小孩子,如果稍為有一點悟性,都會覺得迷惘,因為不知道應該追隨那一套。學校教的那一套(忠孝仁義禮智信),現實世界用不著,連老師自己也不相信。大人示範的那一套,不但消耗生命,而且賠上自由。兩套都是爛蘋果,叫青春的生命如何抉擇?中國人的孩子不快樂,沒有夢想,不難理解。
中國人的統治者通常都是烏合之眾或者暴力集團,缺乏共同的理念和價值觀。家天下的皇朝,不是為人民服務的,官府的行政效率低下,是必然的事。遇有技術層面的爭端,又或者是具體的利益矛盾,解決方法通常是:(一)空談道德,把道德當作萬應靈丹,要求所有人立即提高道德水平,同時發動各種群眾運動(例如:學習班),企圖轉移視線。(二)拖,希望問題會隨著時間而自動消失,又或者以局部的人事調動拖延時間。(三)犧牲少數人,穩定大局。被犧牲者必須先要被洗腦,於是愚民教育不可或缺,而且要從小孩子抓起。曾經是國民黨兵的歷史學者黃仁宇(1918-2000)在他的著作<萬歷十五年>(圖左)和<中國大歷史>中,把中國式行政機關的老毛病解釋得非常透徹,如果你不知道,請讀書。
結果是:問題一拖再拖,曠日持久,利益矛盾糾纏不清,盤根錯節,變得難以解決,但是民情洶湧,不處理又不行(否則爆發社會動亂甚至是革命)。於是乎,當權者會做一些治標不治本的動作,口頭上說是新政(制度),然後讓新舊兩套制度並存,不同的人按照不同的規則辦事,結果衍生出更多的執行問題,所形成的新舊兩套制度互不從屬,卻又互相交叉,駕床疊屋、臃腫不堪、政出多門,令到想解決基本需要的小市民感覺有如走進迷宮。與此同時,也令到直接面對民眾的前線員工(或者低級公務員)承受很大的壓力,因為許多事情根本不合邏輯,無法向憤怒的市民提供合理的解釋,也令到他們變成(高層的)代罪羔羊。
近期的例子:香港特區政府復建少量居屋(並且修改補地價的制度),強積金制度的僱員供款部份可以自由選擇基金公司(俗稱「強迫金」半自由行),公立醫院婦產科床位實施配額制度(要求湧港產子的內地孕婦先行付款、登記和預約)。
當權者的如意算盤,是擺個姿態,表達一點解決問題的誠意,但是不會觸碰到問題的真正根源(即是:地產霸權,基金公司的利益,中港兩地人口政策的差異)。究其原因,當權者也許是不想得罪某些在政治上有影響力的既得利益集團(例如:地產商),怕會遭到報復或者反撲,累及兒孫。自私動機,不難理解。
民國奇書<厚黑學>(圖右)中,這種處事的方法叫「鋸箭法」,即是醫生把中箭者身上的箭的尾端鋸掉,但是不會把箭頭拔出來,然後匆匆止血包紮,跟病人說我是內科的,請你去找外科。這一套,當官必學。擅長計算的香港特區政府官員,學得非常到家,進退之間,精乖醒目(聰明伶俐),是厚黑典範。
有時候,想要徹底地解決問題,必須公開地否定、聲討和清算始作佣者,即是上一任或者某位大人物。大人物的肉身雖然已經死亡,但是精神猶在。他也許已經蓋了棺,但是尚未能定論。在大陸,為了限制人口遷移而設立的戶籍制度是公認的弊政,但是官方不願意把它徹底地取消,而是隻眼開隻眼閉,任由沿海省市的地方政府推出各種投資移民計畫,慢慢地在城鄉之間的圍牆上打開缺口或者暗門。部份原因,也許是顧忌那位依然躺在水晶棺裡的大人物,不想公開地跟他劃清界線。也許大人物的後人、部屬和黨羽仍然有影響力,正在伺機復出或者復仇。也許當權者未看清楚形勢,怕一旦押錯注,會禍延子孫。對,又是自私。
有時候,是問題太複雜,當權者只想把它留給下一代,於是會想辦法鞏固過渡性的安排,又或者是把它無限期地延長下去,好處是可以保留面子,厚顏一點更可以自吹自擂,說成是史無前例的偉大發明。解決香港問題的「一國兩制」(資本主義制度五十年不變)以及處理台灣問題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都是好例子。
總括而言,馬馬虎虎,得過且過,含糊其辭,自欺欺人。這套含混過關的技巧,是中國人官場的必修科,是文化基因,也是不傳之秘。大陸如是,台灣如是,今日的香港也如是。如果你有讀過胡適(1891-1962)的<差不多先生傳>,以上論述,對你來說,應該沒有新意,只會讓你會心微笑。當官的明明不願意解決問題,卻要扮成已經解決了問題,並且立即領功,開香檳慶祝,找文人替自己作傳,急不及待往自己的臉上貼金,試圖建立身後的美名,為家族和後人增添議價能力。
香港人的說法(也是港產片的對白):「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
香港人怕甚麼
香港人最熟悉的雙軌制,莫過於「一國兩制」。
關於兩套制度背後的價值觀和理念分歧,不少香港文化人都寫過,此處不重複了。那些精神層面的差異(例如:政權和國家之間的分別,對於重大歷史事件例如「六四」的詮釋,政府的角色和人民的權利,人命的價值和尊嚴的定義),如果你不知道,請讀陳冠中或者梁文道寫的文章。回歸十三年,「一國兩制」已經出現不少問題,先後引發不少的爭議,有些問題至今尚未解決。然而,對於一般香港人來說,我們擔憂的,卻是更實際的問題,即是如何解決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回歸之前,這本來不成問題。回歸之後,這是個日益嚴重的問題。
前文<雙軌制>(三)提到,大陸的社會基建(即是教育、醫療和法律系統)不過是擺在那裡做個樣子 ―― 學校不會教導孩子如何思考和做人,醫院治不好病患,法律和法院保護不了個人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銀行系統無法扮演資金的供應者和需要者之間的中介角色,經濟制度無法有效地分配資源,政治制度無法妥善處理權力的更替與傳承,也無法解決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利益矛盾。這樣的社會,學院派英文叫 dysfunctional ,意思是 not functioning normally(無法正常運作)。
多得一百六十年的英國殖民地統治,香港本來擁有一套曾經叫國父孫中山為之讚嘆不已的社會基建。在上世紀的五十至八十年代,香港的社會基建曾經傲視大中華,令我們比大陸和台灣的中國人幸福。在經濟和社會領域,香港也發展出一套成功地跟國際社會接軌的做事方法。回歸前,我們有自由但是沒有民主,總算是個可以安居樂業的地方,這是台灣女星喜歡嫁給香港富商的其中一個原因(提示:窗外),也是老一輩香港人懷念英國殖民地政府的真正原因。回歸之後的香港,由一個遊戲規則比較公平和清晰、貧富差距存在但是未至於失控、官府也要講道理的社會,變成一個遊戲規則開始變得模糊、「潛規則」越來越多、貧富差距越來越明顯而且開始失控、官府越來越傲慢和懶得講道理的社會。
由於香港的當權者只顧追求中國共產黨標準的政治正確(例如:推行母語教學和國情教育,政府公文使用狗屁不通的國產中文,不敢在源頭阻截大陸孕婦湧來港產子,再三要求人大解釋基本法),又或者忙於替兒孫舖路(北上跟太子黨結盟),再加上施政失誤和資源錯配(例如:削減公營的教育和醫療系統的資源),社會基建承受不了龐大的壓力,開始出現裂縫、表現倒退,甚至開始失效以及崩潰(例如:公營的教育制度無法促進社會流動,教師和學生承受不住壓力而自殺,公立醫院的婦科和兒科服務被內地人佔用,資源不足於是醫療事故頻生),令到交稅多但是福利少而且沒有權選特首的中產階級非常不滿。
中產階級很害怕,怕自己和孩子向下流動,怕香港變得越來越似大陸,即是窮人的處境變得越來越艱難,活得越來越沒有尊嚴,有如印度的賤民。當權者不理會窮人的死活,因為他們母須依賴公營的教育和醫療系統,也不需要老百姓的選票(提示:香港的特首是怎樣選出來的?)。當權者彷彿生活於另一個星球,按照另一個軌道運行,跟老百姓各不相干。長此下去,香港成為只適合權貴、貪官和太子黨生活以及處理財富(洗黑錢)的地方,我們的家被來自北方的腐敗勢力所徹底征服和吞噬。要建立社會基建和正確的價值觀念,需要很長的時間。要破壞,卻只是旦夕之間。不是每一個香港人都有能力移民的,也有些香港人是有能力移民,但是不願意離開這個辛苦經營多年的家。我們跟大陸人不同,我們視香港為家,大陸人(尤其是女人)則往往視香港為踏腳石或者中轉站。
香港人擔憂的是,回歸未夠五十年,兩制併軌,東方之珠變成另一個的中國沿海城市,失去了自我。中國失去了最後的進步力量,當權者成功消滅了一個顛覆基地。下一代的孫中山,後勤基地不在香港,在網上世界。與此同時,大量低質素的內地人湧來港定居,既蠶食各種社會福利設施,也跟香港人爭奪低薪的工作機會,同時有效地攤薄(港式粵語叫「溝淡」,英文版 Dilute )了香港人對民主的訴求(因此有評論認為每日一百五十個的大陸移民名額是既定的「國策」)。他們向上流動的能力比較低,成為社會的負擔(這是特區政府不願意承認的事實,因為政治不正確),最終窮人越來越多,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社會矛盾開始累積,香港變成一個壓力煲,就等一個爆發的機會,一條點燃民怨的導火線,讓飽受壓迫的老百姓上街,然後官府用暴力鎮壓。這種事情,國產中文叫「群眾事件」。
YouTube 精選:
羅大佑/蔣志光:<皇后大道東>(4:0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2CZKIOVsx8&feature=related
羅大佑的曲,林夕的詞,寫香港人面對九七回歸的焦慮。因為這首歌,香港傳媒訪問羅大佑的時候,樂於聽他評論政治。話說某次羅大佑出席香港大學的一個講座,被一群大學生圍著,對著他高唱這歌,邊唱邊跳,試圖迫他開腔,他無奈地苦笑搖頭。跟羅大佑合唱的蔣志光是實力派歌手,因為對香港樂壇失望,近年主力拍電視劇,所以九十後不知道他會唱歌。
羅大佑:<東方之珠>(2:4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NxJB0EMXrY&feature=related
如果<皇后大道東>是香港民間最愛的羅大佑作品,那麼<東方之珠>便是官方首選。每年的慶祝香港回歸音樂會(包括 1997 年 7 月 1 日當晚)都會響起這首歌,多位中港台流行歌星都唱過。羅大佑的作品能夠同時得到香港官民雙方的肯定,再次證明我們不排外。羅大佑的實力毋容置疑,但是他的台胞身份(有統戰價值嘛!)也肯定是其中一個原因,再配合歌曲的流行程度,一舉兩得。
台灣民進黨唱衰香港電視廣告(廣東話旁白)(0:40)
(2010 年 8 月 11 日於互聯網和電視首播)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jwziK3GfKI&feature=related
香港是台灣的「示範單位」?對!這個電視廣告由民進黨在香港實景拍攝,內容指 CEPA 令香港貧富懸殊,提醒台灣民眾不要接受 ECFA,否則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其聰明之處是旁白採用港式粵語(而且是八十後無精打采的語氣,哈哈),再配合殘舊老工業區(觀塘)的街景,令真實感大增。台式文宣,果然厲害。香港網民反應熱烈,請參考 YouTube 上的留言。
高登音樂台:<蝗蟲天下>(原曲:<富士山下>)(4:1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WZFgkJNxDM&feature=topvideos
香港高登討論區網民於 2011 年 2 月底於網上發表這首惡搞歌曲,歌詞反映香港人不滿大量內地人湧入爭奪資源(尤其是教育和醫療)。由於政治不正確,香港的主流媒體沒有大幅報導,反而是向來敢言的內地媒體<南方週末>隨即於同年 4 月 30 日刊出一篇長篇報道<全港爭議內地新移民,香港不高興?>,內文探討香港社會就應否向新移民派發六千元所引發的爭議,裡面提到這首歌。
內地八十後心聲:<我今年,二十七八歲>(7:4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mXSO_j4Rso
「灰爆」(港式網絡語言:沒有希望,情緒低落,不想做人。)
大陸禁片:<請為我投票>(1/5) (10:3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J705iw-sR8&feature=related
內地小學生競選班長,家長插手,送禮走後門拉關係。「潛規則」的訓練,從小孩子開始,反映大陸社會的殘酷真相,被香港文化人形容為「恐怖片」。
香港兒童節目<放學 ICU :諸氏家庭:諸柔選班長>(6:2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lYrl2Dk9Vs
同樣是選班長,Miss Tam(譚玉瑛姐姐)教你正確的做法:班長出缺,必須重選。渴望當選班長的小璇以零食賄賂同學,但是小朋友都明白她的意圖,拒絕被收買。小朋友知道,選舉要公平公正,不可以因為利益而影響決定。香港網民結合本地政局分析,認為編劇「借古諷今」,封譚玉瑛姐姐為「民主女神」。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維基百科(繁體中文):黃仁宇(1918-2000)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B%84%E4%BB%81%E5%AE%87
維基百科(繁體中文):李宗吾(1879-1943)的<厚黑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E%9A%E9%BB%91%E5%AD%B8
胡適<差不多先生傳>(繁體版)
http://www.skhsbs.edu.hk/chi/ref/Artical/166.htm
百度百科:胡適<差不多先生傳>(簡體版)
http://baike.baidu.com/view/913349.html
維基百科(繁體中文):2012 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http://zh.wikipedia.org/wiki/2012%E5%B9%B4%E9%A6%99%E6%B8%AF%E7%89%B9%E5%88%A5%E8%A1%8C%E6%94%BF%E5%8D%80%E8%A1%8C%E6%94%BF%E9%95%B7%E5%AE%98%E9%81%B8%E8%88%89
節錄:2012 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是為選出第四屆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選舉,將於 2012 年3 月 25 日舉行。行政長官由循四大界別產生的選舉委員會,共 1,200 人選出,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本屆行政長官將由一個 1,200 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經一人一票無記名投票選出。而要成為候選人,必需獲得至少150 名委員提名,即總人數的 1/8 ,而每名委員只可提名一位候選人,即不可能出現多於 8 位候選人的情況。
國策「迫」孕婦來港
信報網站 2011 年 10 月 26 日
節錄:香港孕婦每次到醫院或診所檢查,哪管私家還是公家,隨時聽到普通話多過聽廣東話。星期日有一千人上街反對內地孕婦來港產子,抱怨搶走本地孕婦床位和產科醫療服務,要求政府停止向內地孕婦所生子女發出世紙。遊行人士當中,不少還是頂着個大肚子的準媽媽,可見問題嚴重。不過,周日的遊行只是第一波,第二波預計 12 月舉行,屆時又會見到一些準媽媽及其家人到政府總部請願,要求政府正視問題。政府中人指出,內地執行一孩政策有鬆有緊,從內地來港父母的戶籍背景可以見到,若某地方執行較嚴,便有較多父母來港產子,這些父母的心態是與其在內地交罰款,倒不如花錢來港取得居留權。
20/11/2011
from 小收煞 http://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1/11/blog-post_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