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3 August 2022

【404文库】能源新媒|水电大省四川为何缺电?

CDT 档案卡
标题:水电大省四川为何缺电?
作者:魏然
发表日期:2022.8.16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媒”
主题归类:限电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近日,四川省下达文件《关于扩大工业企业让电与民实施范围的紧急通知》,要求有序用电方案中所有电力用户生产全停6天时间。大量上市公司因此受到影响,随着多份公报的发出,四川限电成为热议焦点。

影响颇大的限电
根据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以及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联合发布的这份文件,本次限电的时间从2022年8月15日0点一直到20日24点。随后,多家上市公司都发布了相关公告,表示已经接到了政府相关通知,会配合执行。

从上市公司的公告来看,目前四川限电涉及到的公司类型和行业包含了:硅料、化肥、化工、电池等。这无一不是高耗能企业,而且在近来的大宗商品上涨潮中,这些行业都是涨价的主力。现在遭遇长时间停产,其对行业的影响确实足以引起各方关注。

四川是中国光伏产业大省。除了本土企业通威股份以外,包括晶科能源、协鑫科技等均在四川设有生产基地。需要指出的是,光伏硅料生产及拉棒环节的电耗水平较高,限电对这两个环节的影响也较大,本轮限电令市场担忧本已出现的产业链供需不平衡矛盾是否会进一步加剧。

数据显示,四川金属硅有效产能共计81.7万吨,占全国总产能16%左右,7月份四川金属硅产量在6.56万吨,占全国供应总量的21%。当下,硅料价格已经处于高位。8月10日,单晶复投料价格最高已涨至30.8万元/吨。

除了硅料等产业受到限电政策影响外,四川省的电解铝、锂电池、化肥等行业也将受到一定影响。

早在7月份的时候,《能源》杂志就了解到成都及周边地区的工商业企业就屡屡遭受限电之苦。一家制造业企业负责人告诉《能源》杂志记者:“每天都要盼着不停电。最害怕就是突然告知马上停电,连停产的准备都来不及做。”

四川是水电大省,现在理论上正值丰水期。为何四川会出现严重的限电问题呢?

限电的直接原因

丰水期缺水,是今年四川省被迫实行严格限电的主要原因。

我国水电有着明显的“夏丰冬枯”的特点。一般四川的丰水期为6月到10月,枯水期为12月到次年4月。

但今年夏季的气候却极度异常。

从水利角度来看,今年旱情严重,严重影响了长江流域的水量。6月中旬以来,长江流域降水由偏多转为偏少,其中,6月下旬偏少2成,7月偏少3成多,尤其是长江下游干流及鄱阳湖水系偏少5成左右,为近10年同期最少。

长江委水文局长江水文情报预报中心水情室主任张俊在接受采访时说:当前,由于来水偏少,长江上游大部分控制性水库蓄水量偏少,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也呈持续消退态势,较历史同期大幅偏低,如汉口、大通等主要站水位当前偏低5—6米。据预测,8月中下旬长江流域降水仍将偏少,其中长江中下游干流南部将明显偏少。

8月13日,武汉长江汉口站水位为17.55米,直接降到了有水文记录以来的历史同期最低值。

干旱的气候不仅导致水电发电量骤减,也直接拉高了用于降温的电力负荷。

入夏以来,由于极端高温导致空调降温用电需求激增,国网四川电力7月售电量达290.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79%,刷新了单月售电量最高纪录。

7月4日至16日,四川遭遇历史罕见长时间大范围高温极端天气,四川电网最大负荷达5910万千瓦,较去年增长14%。居民日均用电量达到3.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3.3%。

一面是电力供给大幅度减少,一面是电力负荷的持续增长,电力供需之间的不平衡持续错位,无法缓解。最终导致了限电的结果。

深层次原因:外送矛盾与调节能力缺乏
然而四川却同时也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力外送大省。截止到2022年6月,四川电网已累计向华东、西北、华北、华中、重庆和西藏等输送电量1.35万亿千瓦时。

外送是因为从发电量来看,四川省的电力供给是过剩的。2021年四川省发电量为4329.5亿千瓦时,而全社会用电量只有3274.8亿千瓦时。如果不外送,四川的水电还是会存在浪费的问题。

目前,四川省的外送电能力达到了3060万千瓦,有“四直八交”外送通道。

但四川水电的外送并不是“我先用,用不完了再外送”,而是类似“照付不议”的外送原则。外送通道都有着相应的电力落地省份,“什么时候送、送多少”是有协议的。

四川的朋友也许会觉得“不公平”,不过这体现的是契约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外送,四川省内的水电建设就会变得没有经济效益,进而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水电站。这是现行体制机制下,发展换来的成本。

但即便是没有外送,水电大省四川依然存在季节性的电力供应紧张问题。

我国水电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季节性差异和缺乏径流调节能力。这意味着水电站只能依靠来水多少来发电,一旦到了冬季枯水期,水电站的发电量就骤减。因此,我国水电有着明显的“夏丰冬枯”的特点。一般四川的丰水期为6月到10月,枯水期为12月到次年4月。

丰水期发电量巨大,甚至供大于求,这就有了“弃水”。到了枯水期发电量不足,有可能导致供不应求。

四川省当然也具备一定的季节性调节手段,现在是以火电调节为主。

截至2021年10月,四川省电力装机超过1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8596.79万千瓦,火电装机不到2000万千瓦。根据四川能源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火电大约是2300万千瓦。

但是今年7月,四川电网的最大用电负荷达到了5910万千瓦。显然,如果水电出现严重枯水没法发电的问题,(即便不考虑燃料的限制)仅靠火电也很难支撑起四川的用电负荷。

另一个调节手段是水电的自调节。首先,水电站也是一个库容量大小不一的水库,可能实行季节性的水量调节,让枯水期也有电可以发。但水电站的水库往往库容量小,调节能力非常差。因此,需要龙头水库。

龙头水库是在流域内电站的最上游建设,发电装机很小或者没有,但库容量巨大。这样就可以实现流量的季节性控制。

根据四川省政府的数据,具有季及以上调节能力的水库电站装机不足水电总装机的40%。如果说今年夏季电力的严重短缺是偶发性因素,四川冬季枯水期电力供应紧张完全可能是一种常态。

如何避免限电?
这里有好几个层次的问题。首先,水电的季节性问题需要加强龙头水库的建设,也要加强灵活性电源的建设。如果考虑到未来的碳约束,兴建火电站可能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主意。

参考北欧国家挪威的经验来看,其90%的电力是由水电供给,不仅保证了国内电力的安全稳定,还能够输出绿色电力。合理的电力市场建设再加上充分发挥水库自身的调节能力就是成功的关键。

如果不能解决季节性的问题,从纯粹市场、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水电有丰枯的不同,那么电价自然也应该随着供需变化而有相应的变化。这是不是会减弱四川对高耗能企业的吸引力呢?

当然这不能一概而论。水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不仅要考虑电价,还要考虑其绿色价值。而且水电的丰枯问题,有可能会在龙头水库建设之后得到改善。那么即便是市场交易导致电价波动,也不会频繁地出现巨大差异。

四川的外送电规则,能不能修改?在“照付不议”的规则限制下,如果电力供给进入宽松时期,受电方即便是不需要这么多外电,也要消纳,损失的是受电端省内发电企业的利益。

所以,从来没有完美的规则,只能做到尽可能的公平。在实际上的“全国一张网”暂时难以实现的情况下,基于相对公平的全电量市场和绿电资源稀缺性等原因,或许应该首先考虑送端省份的市场边界,再由受端市场主体直接与送端市场主体进行交易。这样尽可能同时满足“送电端省份不缺电”和“受电端省份按需买电”

在电力供需严重失衡的情况下,有计划的限电无疑是优于突然的拉闸限电,避免了更大规模的经济损失。限电不是目的,而是为防止更大规模电网事故的手段。

近两年来,“限电”突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视野中。这说明电力行业突飞猛进发展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一系列因素影响之下,我们可能要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电力供需平衡问题。

勇敢地直面原因,大胆地通过改革、技术革新等手段解决问题才是再次“彻底消灭限电”的最正确选择。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86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