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港府擬將健康碼引入香港,引起民間熱議。雖然官方稱健康碼不具追蹤功能,符合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甚至推展粵港澳互認的健康碼制度,但不少人認為「健康碼」侵犯個人私隱,憂慮當局會將所收集的資料作監控之用。現時健康碼在港尚未正式落實,或許我們能從已落實健康碼系統的中國大陸中,窺探健康碼的魔鬼細節。
信用系統進化版 顏色分級準則無從稽考
在中國大陸,健康碼分為紅、黃、綠幾種顏色。被判定為「紅碼」和「黃碼」的市民會被限制出入公共場所,他們需分別完成 14 天和 7 天隔離,轉為「綠碼」才能回復通行。中國政府起初強調健康碼只作防疫用途,但一些地區政府卻意圖將其恆常化,推出永久的健康碼應用程式。杭州地方政府率先聯同阿里巴巴的姊妹公司螞蟻金服,推行「支付寶健康碼」,將健康碼和電子錢包軟體結合。健康碼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無論到超市購物、乘搭公共交通工具、還是上班亦需要「掃碼」。在最初的設計中,市民甚至需要將自己的煙酒習慣輸入軟體,可見除了行蹤外,當局有意得知市民的生活習慣,極度侵犯私隱。
健康碼對市民日常生活也構成諸多限制。當局卻從未披露判定健康碼顏色的準則,在大部分公共場所,市民都要出示「綠碼」以証自己健康,才允許進入。拒絕使用健康碼,或欠缺相關設備技術的市民(如一些鄉鎮的市民或者老人),變相被限制出行。例如在南昌,持有紅碼的市民禁止在所有公共地方通行,黃碼則只可出入居住的小區和醫療機構,並被禁止乘搭地鐵。另外,曾有市民因定位錯誤而被錯判「紅碼」,白白遭到14天隔離,杭州市健康碼系統也曾出現大規模故障,令大批市民不能乘搭地鐵,可見健康碼的準確性成疑,實行系統也漏洞百出,構成市民不便。
信息與執法部門共用 刻意隱瞞用戶
在具體操作上,幾間外媒早前曾披露健康碼的數據,是與公安部門共用的。《紐約時報》發現,一旦用戶授權軟體存取他們的個人數據,內置的「向警方報告信息與地點」( reportInfoAndLocationToPolice)程式會直接將他們的位置發送給警方。事實上,警方同時也是系統研發過程的重要伙伴。雖然中國政府用大數據監控人民在近年也備受質疑,但卻鮮有這種直接的「合理化監控」。若健康碼在香港正式實行的話,相關數據也極有可能被執法部門存取。
在9月初,中國江蘇省蘇州市政府將「健康碼」升級為「文明碼」,市民在闖紅燈或酒駕時會被扣分,參加義工活動則會加分,分數過低的市民會遭到懲戒。這種介入市民私生活,甚至用數據量化人民文明程度的做法遭強烈抨擊。基於蘇州居民的輿論壓力,官方暫時擱置計劃,但也引証了健康碼和信用系統是一體兩面。
在武漢肺炎為全球帶來空前的政治、經濟危機的同時,不少威權政府蠢蠢欲動,藉疫情加強對人民的管控,鞏固權力,《經濟學人》將這個現象名為「coronoptican」(新冠全景監控)。中國政府將個人健康和信用系統掛勾,進一步擴展並合理化監控行為。然而,其收集的個人資料明顯遠超防疫用途,政府更刻意隱瞞資料與執法部門共用的事實。在香港,國安法的實施令到人權自由蒙上陰霾,再加上港府在近年以推行「智慧城市」為名,引入智能燈柱等人臉辨識系統,為全方位監控鋪路。若健康碼在港正式推行,港府將更輕易全面滲透市民的日常生活,後果不堪設想。
from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https://thestandnews.com/politics/%E9%98%B2%E7%96%AB%E7%82%BA%E5%90%8D-%E7%9B%A3%E6%8E%A7%E7%82%BA%E5%AF%A6-%E5%81%A5%E5%BA%B7%E7%A2%BC%E5%A6%82%E4%BD%95%E5%B0%8E%E8%87%B4%E5%85%A8%E6%B0%91%E7%9B%A3%E6%8E%A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