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中還宣佈赤字率擴大到3.6%,突破了約定俗成的「赤字率不破3」的規律。再加上為應對疫情的1萬億元特別國債,將注資2萬億元提振經濟。
這次報告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篇幅最短的一次。從往年的1.5萬字-2萬字,縮減到9500字左右。在與美國關係、台灣關係以及香港形勢等備受關注的議題上一筆帶過。
新冠肺炎疫情:委婉承認防疫中的不足
新冠肺炎疫情作為今年對中國最大的衝擊,在報告中所佔篇幅較大,但並未突破疫情以來中國官方的一貫口徑。
報告中稱疫情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公共衛生事件」。
報告中強調疫情防控是習近平「親自指揮、親自部署 」,並稱「對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能在較短時間內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成之惟艱。」
美國和盟國紛紛對中國和世衛組織在應對疫情的表現提出批評,也有聲音要求對病毒在中國傳播展開獨立調查。
報告並未直接回應批評聲,而是繼續表示「中國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態度,及時通報疫情信息,主動分享防疫技術和做法,相互幫助、共同抗疫。」
不過,李克強在報告中也措辭委婉地承認了防疫中的不足——「在疫情防控中,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不少薄弱環節,群眾還有一些意見和建議應予重視。」
今年不設經濟增長目標
今年「兩會」前,中國的經濟學家已經就是否應該設置GDP增長目標展開辯論。
認為不該設增長目標者的理由主要有三:未來疫情發展趨勢不明朗,對經濟影響不確定性很大;設置目標可能綁架宏觀政策,而不得不採取「大水漫灌」式刺激政策;如果目標不切實際,地方政府可能進行「數據造假」等應對措施。
認為應該設置目標的理由為,如果要堅持保就業這條底線,經濟勢必需要一定增長,大致可以計算出合理目標;沒有目標可能造成地方政績難以考核。
最終,5月22日上午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2020年中國將不設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李克強解釋,「主要因為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我國發展面臨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這樣做,有利於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 『六穩』、『六保』。」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認為,「(這樣安排)凸顯了宏觀調控的底線思維和更加重視風險管理的新思路,可見在疫情衝擊和外部不確定性持續上升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形勢之嚴峻,已經要到了我們可以容忍的底線。」
雖然沒有具體增長目標,但報告中還是為今年經濟設置了四個目標數字,而相比去年,這些指標都有一定程度的下調和放寬:
- 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去年為1100萬人以上;
- 城鎮調查失業率6%左右,去年為5.5%;
- 城鎮登記失業率5.5%左右,去年為4.5%;
-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左右,去年為3%左右。
刺激政策:赤字率突破3.6%
報告中用「嚴重衰退」來形容世界經濟所受衝擊。對未來中國的發展,報告形容,面臨風險挑戰「前所未有」。這兩個詞在往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極其罕見。
這樣的經濟形勢下,外界期待中國推行大規模的財政刺激,但財政收入降幅不小,「救經濟」的錢該從哪兒來?
報告中,李克強稱今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相比於去年的2.8%大幅提高。這意味著將釋放出1萬億元的資金。
中國常年保持著較低的赤字率,在中國常年保持低於1%的赤字率,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為了刺激經濟,赤字率達到2.7%,此後3%成為約定俗成的新赤字率紅線,多年來未曾突破。
3%的赤字率紅線也暗合歐盟在1992年制定的《馬斯特裏赫特條約》中防範債務危機的參考標凖,即3%赤字率、60%的債務率。
不過,金融危機時期,歐盟、美國、日本等國財政赤字率都突破了3%。
對提高赤字率的擔憂,主要在於錢的流向。12年前「四萬億計劃」中,大量投資,推高樓市泡沫,出現建好卻無人問津的「鬼城」,同時造成鋼鐵水泥等產能過剩,刺激計劃雖穩住短期經濟,但帶來大量浪費,還推高了整體金融風險。
路透社援引中國國家發改委宏觀研究院原副院長馬曉河稱,「雖然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沒有明確提出4萬億的刺激規模,但從政府支出的安排上其實已經超過當年的4萬億。」
經濟學人智庫(EIU)經濟學家蘇月向BBC中文表示,總體的財政刺激規模與EIU預估的基本一致,在5萬億元左右。與2009年不同的是,此次刺激計劃主要著力提振消費,因此未來幾個月將宣佈更多政策來提高收入和消費。這也意味著,基建投資將不會成為拉動國內需求的主要動力,大宗商品的需求也不會如2009年一樣強勢。
報告中對在投資的方向上稱要注重「兩新一重」建設,即新基建、新城鎮化和重大工程。其中新基建特別列明瞭,發展5G,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等。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向BBC中文表示,上一輪的後遺症,來自於當年建高鐵,推進城鎮化,造成鋼鐵等製造業產能過程。現在更多的是科技和服務業,比如5G投資需求很大,加大刺激力度,可能會製造大量債務,但是不會有產能過剩的問題。
「這裏提到要支持民營企業平等參與,這是試圖避免2008年4萬億之後『國進民退』現象的重演。」路透社援引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張明表示,要優選項目、不留後遺症,這也是試圖避免2008年4萬億之後出現的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然而要做到這兩點,還需要進一步的配套措施。
特別國債一萬億元
疫情期間,中國已明確要發行抗疫特別國債。特別國債指有特定使用目的的國債,在中國歷史上一共發行過兩次(1998年和2007年),續發過一次。
5月22日上午發佈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了抗疫特別國債的規模為1萬億元。
再加上財政赤字釋放出的1萬億元。2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於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包括支持減稅降費、減租降息、擴大消費和投資等,強化公共財政屬性,決不允許截留挪用。」
除了發行特別國債,新增的財政赤字也可能以債務融資的方式實現,再加上報告中提到今年將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 .7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6萬億元,勢必推高中國的政府債務率。
張明認為,中央財政增加2萬億、地方專項債增加1.6萬億,共新增財政資源3.6萬億,佔到GDP的3%左右。新增財政資源力度低於之前的預期(佔GDP的5%左右)。
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數據顯示,2019年二季度中國政府部門槓桿率為52.4%。這一數字與發展中經濟體均值51.1%相當,低於通行的60%警戒線,也低於發達經濟體均值99.3%。相比之下,日本槓桿率高達204.1%。
中國存量政府債務規模在40萬億左右,本輪新增債務規模並未顯著推高負債水平。
在刺激經濟的力度上,中國遠不及美國。在一季度2萬億美元刺激基礎上,美國宣佈將在二季度發行3萬億美元國債,以刺激經濟,規模相當於超過20萬億人民幣。
各主要經濟體都在發債救經濟,但大量債務可能會拖累經濟體中長期增長前景,並埋下債務危機的種子。
但這其中,美國可能是特例。不久前,美國億萬富翁巴菲特解釋美國債務幾乎永遠不會違約,「如果你的債券是以自己印刷的貨幣發行的,那麼,你就不會違約,當然,這貨幣本身的命運未來會如何,倒是一個大問題。美國一直都是很精明的,總是以本國貨幣發債。」
中國的債務也以人民幣發行為主。但莊太量提醒,雖然中國發行人民幣債券違約風險小,但是中國和美國大有不同,美元在全球地位較高,需求大,大量印鈔或許影響不大,但人民幣還處在一個封閉系統,一旦印鈔過多,可能製造泡沫,還有通脹風險。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52766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