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港股那点事
左口袋倒右口袋
前段时间,个税改革政策落地,起征点提高到了5000元,当然,比起这个意义更大的是个税档位的调整,以前超过9000到35000这一大砣全部按25%交,税改后,档位更细分了。
这个细分的效应还是比较大的,比如交完五险一金后收入还有10000的,一个月个税能省455元,一年能少交5460元,这还是不错的。
人在江湖混久了,自然也会知道,这块肉,韭菜岂能独得,不少人都会垂涎的,比如房东,给你租金加个10%,这块肉就要少许多了。
但是,这把韭菜房东也是割不上了,因为它又被收回去了,收回去的方式是社保税。
这个新闻其实今年7月20日就出了,但最近才满网风雨。7月20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按照这个改革,从2019年1月1日起,各项社保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
社保名义上称为福利,其实也算是一种税,比如美国,就一直是采取社保税的形式,现在中国交由税务部门,社保税的称呼也名正言顺了。
但实际影响就不只是名正言顺而矣,这点你问问周围,就大概可以知道,相当一部分企业并没有实打实的交社保。根据国泰君安的数据,合规交社保的企业占比只有24%,按最低基数缴费的有23%。
而且这个基数合规情况这些年还在下降。
现在政策调节的方向是从2019年1月1日起由税务局来管社保的征收,我们知道,税务局掌握了企业比较真实的员工人数以及工资总额,这就意味着除非税务局会给过度期,企业在社保上的灵活缴费空间基本是没有了。
这样一来,企业的用人成本将会短期内大幅上升,中国的社保成本,如果完全按照合规来,全国平均,企业一方要交到员工工资29.25%左右,这在全球是比较高的,这还没有加上公积金。
然后比较悲催的是,虽然企业的用人成本突然上升,但员工那端的到手收入没有增加,反而减少,员工大概要交工资的10%左右。
所以,就有这样一个版本。
所以,如果个税改革与社保改革联系起来看,会发现,这其实只是国家资金左口袋与右口袋的腾挪,把个税腾挪到社保上。
那为什么会有这个腾挪呢?
社保的BUG
其实大家基本上都知道,因为养老金出了BUG。
我们看去年10月人社部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报告2016》,可以看到养老金的支付形势是非常不乐观的。绝大多数省份的可支付月数都是下降的,最悲催的是黑龙江,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央资金的划拨,基本上发不出养老金了。
看2016年的当期结余,有7个省收不抵支。2017年的数据预计下个月会发布,情况不出意外应该是更糟糕的。
养老金这个BUG有历史的原因,中国的社保属于半路出家,一大批之前国企的员工没有缴费,但视同缴费,到退休年龄一样可以领取养老金。
这笔账早晚要有人认了。当然,早期这个问题并不严重,但现在却越来越严重,主要的原因是抚养比的下降。
2016年全国平均是2.8,就是指2.8个劳动力(缴社保)养一位老人(领社保),这个数字2014年是2.97,2015年是2.87,持续下降。如果分地方看,就更恐怖了,由于劳动力的流入流出,广东有虹吸效应比较强,抚养比9.25,而黑龙江只有1.3,几乎一个劳动力养一位老人。但不管哪个省,与2015年相比抚养比基本是下降的。
这个抚养比的问题解决不了,即使没有半路出家那笔账存在,社保的BUG也会越来越大,社保的游戏是用后面人缴的钱填前面人,如果缴费的人越来越少,而领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收不抵支,这个游戏就会玩不下去。
看目前中国的人口形势,老龄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按国际标准,我们已经进入老龄社会,15-59岁的人口绝对数量在逐年下降。如果不做点什么改变的话,这个游戏很快就出死机。
要解决这个问题,长远之计当然是提高抚养比,也就是多生娃,但且不说大家愿不愿意生娃,小朋友长大还要十多年,而现在问题已经是火烧眉毛了。
现在追究老龄化为什么这么快到来,追究抚养比为什么持续下降,是没有多少意义的,解决不了当下问题。对决策者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加大社保的征收力度。
从另一个角度看,同样是做企业,我合规地交,你不合规地交,这也就存在不公平。现在制度上调整把这个漏洞堵上,方向上来说是没有错的,但是时间上可能是有问题的。
动了谁的蛋糕
目前这个时间点上,讲真的,看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其实是不错的。经济增速也好,发电量也好,这些指标都是不错的。
但股市一片绿油油的,无论A股,还是港股,基本垫底全球。
其实不独市场悲观,国家也很认真的,国务院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稳健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
这其中缘由是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恶化了。
这几年,政策的基调是供给侧改革,具体一点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这个方向是对的,但影响却是不均匀的。
去产能主要体现在上游,国企是主角,PPI上涨,CPI却没有上升,这反映的是利润在向上游倾斜,而成本主要由中下游的民企部门承担。
来看这些年的利润增速,可以明显看到国企的利润增速在上升,而民企的增速在下滑。
去杠杆又正好撞上全球流动性的拐点,直观感觉,我们会觉得利率上扬会降低人加杠杆的意愿,但事实上是,利率上扬导致偿债压力变大,为了生存,企业被迫进一步加杠杆。也就是,去杠杆压力导致的生存渴望会把弱者的杠杆推向更高峰,直到破产清零。
2017年以来,国企在去杠杆,但民企的杠杆却在继续攀升。相比大手大脚的国企,民企对成本更为敏感。它当然知道利率在不断上扬,但除非咽气,一丝的生存渴望都会诱惑它去继续加杠杆。
我们看利息支出,民企的利息支出增速上得快得多。
除了去产能,去杠杆,还有一项,环保的成本在上升。早年的时候环保欠了一堆账,现在民众对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青天白云当然是大家喜见的,但它不是无成本的。
去产能、去杠杆、环保分开来看都是对的,但是它来得太过密集,而且还是在全球流动性大拐点来临之际(以此也可见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还是国家,都是有惰性的,日子好的时候很难去做未雨绸缪的事情,现在的新兴国家像土耳其危机,也是这个道理)。
三板斧接二连三砍过来,都是要命的。
这种时候再砍来社保第四板斧,急剧推高用人成本,已经在前面三板斧苟延残喘的民企,还能躲得过不?
对个人来说,减个人税,加社保税,一来一去,影响还不显著,但是企业的用人成本大幅上升,工资的增长恐怕就无望了。而到手收入的减少,房租房价的高位,又会进一步抑制消费。
这对企业来说,会是一个更不乐观的宏观经济环境。
当然,这些问题,我们看得到,国家当然也看得到。看昨天盘后,高层就出来发声了,这里也可以看出高层其实也是看到问题的。社保的BUG是一定要填的,就看究竟用哪块去填。
在个人上,是拿个税去填了社保税,中间多撸了点羊毛。企业上面,也可以有同样的做法,中国企业的宏观税负是很重的,可以税负上降点。这样也是国家资金的一个腾挪,就是把税变成了社保金。
如果想在腾挪的过程中再多撸点羊毛,这个时间真的是很糟糕的,一方面是上面说到的这些问题,另一方面是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在减税,这是一个竞争。
结语
做投资的知道,如果一家企业不进行研发,不维护机器,当期的费用是减少的,利润会很好看,但这是以损害长期竞争力为代价的。
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养小孩好比资本支出,而养老人好比是费用支出(这个支出当然是必要的)。
计划生育减少了养小孩的支出,在早期阶段,孩子比例的下降多于老人人比例的上升,抚养压力下降,更多的人口可以释放到生产性劳动中去,经济产出也可以更多用于生产积累,因而有利于经济的增长,这也是人口红利之一。
但是,就像企业的固定资产会折旧,会因为得不到维护而退化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比例的下降会小于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更严重的抚养压力出现。而这个抚养压力主要是养老人,属于费用支出,而不是资本支出。
抚养比的压力导致现在政策加大社保的征收力度,这意味着我们经济产出中更大的比例要拿去填这个费用支出,不能用来提升技术等有利于未来经济增长的支出。
这预示着未来可能惨淡的经济前景,这反过来又会让社保这个BUG未来变得更大,更难填上。
所以现在的局是,在不友好的外部环境下(全球流动性拐点+中美贸易冲突),国家又要平衡社保,又要刺激消费,鼓励生育。前者要求国家撸羊毛,后者要求国家让利于民,要同时实现这两个,并考虑时间的紧迫性(留给中国提升生育的时间窗口期已经不多了),中国经济只有减少损耗,高效率地运转。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09/%E7%A4%BE%E4%BF%9D%E2%80%9C%E8%B4%B9%E5%8F%98%E7%A8%8E%E2%80%9D%EF%BC%8C%E5%8A%A8%E4%BA%86%E8%B0%81%E7%9A%84%E8%9B%8B%E7%B3%95%EF%BC%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