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鐵日前通車令人震撼。教我最震動的是實際乘搭人數,比當局於 2009 年申請撥款時所預測的每日僅有 99,000 人次更少(需知我們其他路線通常有百萬之眾)。首天通車雖然有趁熱鬧及留為紀念的龐大需求,唯高鐵的乘客人數亦只有約 75,500 人,到了第二天則更暴挫至 46,500 人 — 港台視像新聞更拍得車廂空無一人的畫面(註 1) — 第三天的中秋節翌日假期則再低見 37,800 人。從此可見當局當初的預測,是如何的天馬行空。
當局當年以 99,000 人次來估算高鐵在 50 年裡有 850 億元的經濟效益,抵得過 669 億元的建造費。然而現時的建造費因為超支,已接近 1,000 億元,可是經濟效益隨著實際乘客人數大減,可能反過來要減少超過一半。那它是否值得興建呢?如果政府沒有「搬龍門」,按它的邏輯已是不說自明。
更大的落差來自香港乘客數量。最初政府估計 99,000 人中,有 69,300 人為香港居民(註 2);但到了第二天的 46,500 名乘客當中,香港乘客只有 10,800 人(註 3),比預期少 84.4%,誤差非常驚人。另外,now 的記者實際試搭,發現從九龍塘站出發,乘原有的鐵路到深圳北站再轉乘中國高鐵往廣州南,比到西九龍站乘高鐵還要快 9 分鐘,而且便宜許多(註 4)。有許多香港人根本不會選用香港高鐵,這一點其實早就如同反對者的預測一樣,是鐵一般的事實。即使政府反智地開一條 W3 巴士路線,接載與大陸接壤的上水居民先南下去西九龍再搭高鐵北上(光這一程巴士已要一小時),也是無濟於事。
事實上最初反對者建議以錦上路作為替代方案,實在非常明智,那一方面保住了有關當局誓要興建高鐵的面子,另一方面則能節省大量資金,用在更有必要的社會事項,或至少為我們「止蝕」;那甚至還能提前通車。是的,我明白取道錦上路甚或直接用固有的東鐵上深圳北的方法,不及坐高鐵一程過舒適;但問題是,我們不能用 1,000 億元,來為那 10,800 名尊貴港人提供一項並沒有快捷多少的頭等服務。這是極為嚴重的資源錯配。
我們在九年前提出的所有反對理據,不只全部應驗,甚至程度比我們所想像中更糟。如果當年我們要反高鐵,今天通車了,也沒有反過來叫自己當天贊成的理由。可惜當年的建制派立法會議員並沒有回應任何的具體質疑,在議會發言時只懂說為下一代着想,必須建這條高鐵。他們每一句發自肺腑的廢話,如同「阿媽係女人」卻不是事實的斷言,對我來說都是椎心之痛。而建制派挾功能組別具有過半數議席,當年在立法會財委會要通過撥款,當然也是易如反掌 — 不管我們多費煞思量、肝腦塗地去為它分析。
但高鐵米已成炊,既已建成也無話可說,當年的運房局正副局長鄭汝樺及邱誠武儘管健在,也不會出來為離譜的預測道歉(甚至道歉也沒有用)。唯慘痛的是故事原來沒有完,後來我才知道高鐵只是頭盤,接下來還有耗資 7,000 億元、被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譽為「逆天行道」的東大嶼都會。但我知道形勢比人強,你可以努力建言,但結局不會改變。我已經清楚得很,有這樣的香港人,我們就只能承受這樣的共業,這只是最簡單的因果論而已。
註 1:參見香港電台視像新聞:〈高鐵通車後首個工作日早上 西九站及列車乘客寥寥可數〉
註 2:參見《香港 01》:〈政府最新預測:高鐵每年港客下調 200 萬人次 大削商務客 400 萬〉
註 3:參見《立場新聞》:〈高鐵第二天客量大跌四成 遠遜預測〉,以總人數減去內地人數,得出非內地人數。這裡已假設他們全為香港人,也只得出 10,800 人
註 4:參見now新聞台:〈香港經深圳轉乘高鐵去廣州較直達車省時〉
(標題為編輯所擬,原刊於作者 Facebook)
原文連結
from 港文集 http://hktext.blogspot.com/2018/09/476_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