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11 March 2016

印度对华政策变化值得中国反思

丁咚   文



在中国雄心勃勃地发展航空母舰、远程战略轰炸机、战略导弹、核潜艇等战略性武器,并致力于在周边展示军事力量和外交技巧的时候,可能有一个国家的改变对中国来说,意味深长。

印度是中国庞大的邻居,该国国土面积在世界上居于前列,人口数量更是仅次于中国,而且它还是亚洲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经济和社会发展富有活力,与不同的是,它信奉自由主义价值观和资本主义制度。印度和中国具有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关系。它是最早与中共领导下的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但两国也曾在边境发生武装冲突,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也成为中印恩怨情仇关系的组成部分,进入新时期后,两国经贸关系密切,但在地缘上又相互竞争,彼此警惕。印度尤其对中国进入印度洋备感焦虑——印度向来将印度洋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自尼赫鲁以来,印度就自恃为世界性大国,并将其作为本国的战略目标,他要成为国际游戏的一个重要参与方,而不是别人摆布的棋子,正因如此,长期以来,它宁愿与所有世界大国都既合作又保持一定距离,实行不结盟主义,以便更有效地实现自身的国家利益和长远目标。在这一战略之下,印度与中国的关系亦很密切。尤其是中国为应对东和南方向的海洋争端等紧迫挑战,稳定西部边陲成为重要的政策选择,中国和印度之间关系的密切、稳定与和平至关重要。

尽管如此,但印度正在发生的一些微妙变化值得关注。在印度邀请下,日本自去年开始成为美印年度“马拉巴尔”演习的永久成员。这一战略演习机制今年将移师到敏感的菲律宾西面的北部海域。而印度此举并非一时兴起。在美印领导人互访时,都就南海正在升温的紧张局势和海洋领土争端表示关切。美国国防部长卡特说,他已和印度国防部长马诺哈尔·帕里卡尔达成协议,要求在今年举行一系列的联合军事演习。

印美关系在安全领域大幅度推进,卡特在不久前国会表示,美国现在跟印度距达成一项将允许两国军方在加油和维修时能更方便地使用对方资源的后勤协议已更进一步,有望在下月其本人访印时签署该协议。该协议如能达成,意味着两国朝军事结盟关系前进了一大步。

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甚至旧话重提,将搁置达十年的“美日澳印”四国海军联盟作为未来亚太战略的一个选项。哈里斯认为,强国在试图“通过威吓和胁迫手段欺凌较小国家”——这与奥巴马称中国奉行“强权即公理”逻辑是一脉相承的,给广泛的海军写作是避免这种情况的最佳方式这一论点提供理由。随着局势发展,我们认为,四国海军联盟也即舆论所称之亚洲版“北约”很有可能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印度加强与美国的关系并非唯一的,印度正在采取行动,与亚太的重要大国日本、澳大利亚强化战略沟通,三国已形成外长级定期会晤机制。而印度与日本的关系尤其引人注意。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印度总理莫迪共同宣布,两国结成“特别战略全球伙伴关系”,一般认为两人对华观点相似,都高度警惕中国的崛起对区域的战略影响,尤其是对地缘政治的改变。事实上,安倍始终努力将印度纳入其构想的安全保障钻石圈中,在这个构想中,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亚太大国都是其重要成员,其主要针对的目标就是中国。

这些都表明,印度正在加入到制衡中国的海洋扩张的“大合唱”中。在这一点上有关各国是一致的,虽然它们的利益诉求可能不同。四国中,美国、日本的经济、安全和发展利益更直接些。而对于印度来说,牵制中国在南海和东海的行动,不仅关乎国际道义,也更涉及到自身在印度洋的利益。所谓唇亡齿寒,显然,在它看来,中国在东海和南海获胜,印度洋将成为未来更直接的扩张目标。印度此举实际上是未雨绸缪,通过国际联合保障自身在印度洋的安全和利益。

中国需要反思自身全面开花的安全政策是否合乎其宜。中国在东海、南海的军事和安全政策正变得咄咄逼人,就在国际上对中国产生警惕,并吁求相关区域非军事化后,中国干脆公开了本国在这些地区的军事布防——包括战斗机、导弹和飞机场建设等军事部署。而令印度耿耿于怀,也是直接触及其敏感神经的是,中国在实施一带一路计划的同时,将军事触角也延展到该地区——似乎中国与印度谋求和平的意愿以及稳定西部以解除在东南方向局势紧张背景下的后顾之忧的策略,并不一致。中国应该考虑,全面树敌是否有利于或有助于国家利益?


from 丁咚 http://dingdong805313676.blog.163.com/blog/static/12722224720162119619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