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18 March 2016

《金融时报》安邦:贪婪并购后的管理问题

疯狂购物可以让人快乐。但贪婪并购的中国企业集团安邦(Anbang)已经发现,在收购之后,对所购企业做决策可能是件更难的事。

过去18个月,安邦一直在大力地进行企业并购。安邦达成的多笔收购——包括具有艺术风格的纽约华尔道夫酒店(Waldorf Astoria Hotel)、一家韩国保险公司及一家比利时银行——已经让该公司远离了其根源所在的中国汽车保险业务。

本周,这家雄心勃勃的集团进一步进军休闲产业,同意斥资65亿美元收购美国集团Strategic Hotels & Resorts,并报价130亿美元收购喜达屋酒店及度假村集团(Starwood Hotels & Resorts)——喜来登(Sheraton)连锁酒店的母公司。

对与安邦谈判的酒店高管和银行家而言,这个过程可能非常艰难——甚至令人感到挫败。一位与安邦打过交道的人士称:“他们是非常、非常强硬的谈判者。

“他们会磨得你筋疲力尽。他们会在每个点上一步步逼你。如果遇到他们不喜欢的,他们就开始说中文。如果你不同意他们说的,他们就称这是中国人的方式。他们每一个点上都要硬磨。”

还有一些与安邦打过交道的人表示,安邦行动迅速而果断,往往聘请最好的顾问。他们指出,所有重大决策都由安邦低调的董事长吴小晖做出。

安邦的强硬作派不会因纸面协议的签署而结束,去年2月被安邦收购的荷兰保险公司Vivat的员工可以证实这一点。这笔1.5亿欧元的全盘收购曾被认为是这家荷兰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杰拉德•范奥尔芬(Gerard van Olphen)职业生涯的高点,后者曾肩负着引领这家被国有化的集团重新私有化的重任。

他当时称:“这一交易将保障Vivat投保人及员工的利益。”

但它未能保住范奥尔芬本人。交易完成6周后,他就走人了。

他的意外辞职——理由是“为了公司的利益”——并非孤例。去年9月至圣诞节之间,大批高管相继离开。首席财务官走了,首席风险官也走了。管理层迅速离职引发了对文化冲突的指责,而Vivat的中国投资者被描绘为控制欲强、要求苛刻。让高层管理人员感到震惊的是他们在集团发展方向方面话语权之少以及自身处境之糟。

Vivat表示:“新股东参与制定公司的战略方向是很自然的事,因此自然要任命符合公司新结构与战略方向的董事。”

Vivat执行董事会有6名成员,其中4名由安邦任命,安邦已向该公司注入13.5亿欧元。

拒绝对此置评的安邦于2015年2月收购韩国保险集团东洋人寿(Tongyang Life)的63%股权后,同样成为积极参与该公司管理的股东。

虽然东洋人寿的韩国籍首席执行官Koo Han-seo得以留任,但安邦向韩方派驻了中国籍董事和员工。董事会9名成员中5名是中国人,3人来自安邦。中国籍董事负责集团运营重大事项,包括人事和财务。

业内观察人士称,安邦正试图通过东洋人寿加强其保险销售能力,在韩国多样化其销售渠道。安邦今年的目标是,通过为保险产品提供更高的利率,将东洋人寿的销售额提高近10%,从4.7万亿韩元升至5.1万亿韩元(合44亿美元)。

东洋人寿的积极扩张与其当地竞争对手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正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应对利润放缓、专注于改善自身财务状况。

安邦投资的其他公司经历的变动相对较小。比如比利时保险公司Fidea,其10人董事会中有4人由安邦任命,其首席执行官也得以留任。

安邦2014年从德尔塔•劳埃德集团(Delta Lloyd)收购的一家比利时银行被更名为Nagelmackers,其首席执行官退休,但外界早就预测安邦会实施这两项举措。安邦并未尝试让其收购的这两家比利时公司合并。

类似地,安邦还透露计划保留其以16亿美元收购的美国艾奥瓦州人寿和养老保险公司——信保人寿保险公司(Fidelity & Guaranty Life)的管理团队,以及安邦作为最大股东的中国民生银行(China Minsheng Bank)的管理团队。

安邦目前在民生银行的董事会里只占一席,但民生银行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可能很快就要全面变更董事组成。中国当地媒体引用安邦和民生银行不具名人士的说法称,安邦最终还是想要获得完全的控制权。

喜达屋和Strategic Hotels的员工可能正从安邦收购华尔道夫酒店的交易中寻求线索,以推断安邦可能的下一步行动。

对喜达屋和Strategic Hotels,安邦所表现的雄心到目前为止相对较小,管理团队也得以留任。安邦的战略性变动仅限于对酒店进行重新装修,以及实施吸引中国游客的举措——可能是来美国购物的那种游客。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103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