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判这场军事冲突的道德问题,到底以什么为依据?从哈马斯和以色列的各自作为,还有近代历史的二战,都可以作为指标。
众所周知,这次以色列轰炸、进攻加沙的主要原因,是哈马斯一直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火箭弹,杀害以色列平民。
哈马斯的行为毫无任何道理可言。因为以前巴勒斯坦人用他们的土地被以军占领为由,攻击以色列还有一点逻辑,但在2005年,以色列军队就全部从加沙 撤出,把那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给了巴勒斯坦人。这是以前的土耳其、英国、埃及、外约旦等在加沙的统治者从来没有做过的事。巴勒斯坦人不是一直要求建国吗?这 次以色列完全撤出了,他们却没有去建国,也没有去修路、盖厂,抓经济,而是把加沙变成了袭击以色列的基地,旷日持久地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还挖了几百条地 道,钻进以色列,进行自杀炸弹攻击。
前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1月7日在《华尔街日报》发表“哈马斯威胁我们所有人”的文章说:“想象一下,空袭警报只给60秒时间,你就要在哈马斯的火 箭弹落下之前,找到安全处。哈马斯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年又一年地炸以色列的居民区。从这个场面,你就能想象出以色列人生活在怎样的恐惧 之中。从三年前以色列撤出加沙,哈马斯已向以色列发射了6,000多枚火箭弹。”
以色列驻中国大使安泰毅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说,“以色列的3岁孩子,他们从1数到15非常流利,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要用15秒的时间找到一个地方来逃生,他们长到 7岁还不知道其他的一些事情,只会数这个数字。”
任何一个政府,都无法容忍自己的人民这样受威胁,都必须采取行动。但只要以色列军队一反击,哈马斯和穆斯林就喊遍全世界,说他们是弱者,被强大的以 色列欺负,他们死了多少人,伤亡不成比例等等。但这里明显的不同,也是划开道德界限的关键:哈马斯是用火箭弹有意杀害以色列的平民,而以色列在被迫反击 时,从没把加沙的平民作为目标。加沙的平民伤亡,很多是因为哈马斯用自己的人民做盾牌。哈马斯从居民区发射火箭弹,在清真寺制造武器,把***大学当作弹 药库。几天前,以色列在反击时炸到一所学校,造成40多人死亡,电视画面展示,哈马斯对此大做文章,把尸体用五颜六色的绸缎包起来,一排排地放在大街上展 览,然后是万众下跪,齐声喊叫“灭掉以色列”。哈马斯的头子说,他们将在全球范围内屠杀犹太人儿童展开报复,理由是以色列在进攻中炸死了他们的孩子。但他 们绝口不提,他们是从这所学校发射的火箭弹,才导致以色列回击到这里。哈马斯有意杀害以色列平民,已属战争犯罪,而他们把自己的人民当盾牌,故意让自己的 平民更多死亡,更是残忍、卑劣的双重犯罪!
其实,这场加沙之战如果让伊朗的毛拉来打,或者当年敢用毒气的萨达姆来打,恐怕几天就打完了。因为他们会不问青红皂白,乱杀一气。在更大的邪恶面 前,哈马斯早就会蔫了。即使交给当年在中国实行“三光”政策的日本鬼子来打,也一定很快就把狭小的加沙地带杀光、烧光、抢光了。今天以色列这个仗所以难 打,就是出于人道主义的顾忌太多,太考虑巴勒斯坦平民的伤亡。
以色列是民主国家,有反对党,有自由媒体,它的政府的任何不受国际规矩的行为,都会受到自己内部的舆论制约,还有选举(下台)的惩罚。除此之外,以 色列更受自己属于西方体系的文明价值的制约。在这次地面部队进攻加沙之前,以色列军方向加沙城内居民散发了阿拉伯语的传单,拨声讯电话,告诉他们,如果他 们家或附近有弹药武器,要离开。2006年以色列轰炸黎巴嫩的恐怖组织真主党时(那次也是他们袭击以色列,以色列被迫反击),事先也是向黎巴嫩南部的居民 发出警报,通过广播、空投传单,手机简讯等,通知他们撤离,避免受到伤害。《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克劳萨默(Charles Krauthammer)曾评论说,这些传单和警告将使真主党战士有时间脱逃、重新组编。事前通知对方即将发动攻击,让真主党更能精心策划埋伏突袭。结果 是,以色列步兵伤亡的比例竟是出乎意料之高。克劳萨默感叹,以色列的“道德洁癖换回的是血腥回报”。但这就是以色列,这个属于西方文明体系的国家,他们宁 可付出这个代价,也想尽力避免当地平民伤亡。
至于在冲突中,以色列的伤亡数字相对比较少,就被阿拉伯世界骂是暴行,被有些西方左派斥为“不成比例地回击”,甚至联合国要由此评断是非,《华盛顿 邮报》专栏作家克劳萨默愤怒地说,“这听来让人恍若置身乔治.奥威尔式(Orwellian)的道德世界。……联合国官僚的道德感荡然无存。”
在加沙进行的是一场战争,在评价一场战争时,哪一方死亡数字的多少,并不能成为哪一方是否道德和暴力的理由。因为任何战争,都必须以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来划分,尤其不能用所谓“不成比例的反击”作为标准。
例如,在二战时,德国并没有侵入英国,只是轰炸,但英国人后来的反击,以 “不成比例”的空袭回炸了德国,数不清的德国人丧生,其中包括大量妇女儿童。德国东部的主要城市德累斯顿,当年就被英国轰炸到几乎成平地,主要建筑都被摧 毁,包括14,000栋民宅、72所学校、22家医院、19座教堂、5个影剧院、50家银行和保险公司、31家百货公司、31家大型宾馆、62座行政大 楼。轰炸中25,000人丧生。但德国人最后明白了这场战争的是非,几年前在德国举行的德累斯顿大轰炸60周年纪念会上,德国社会民主党议员科尔内留斯. 魏瑟说:“我们不能忘记德累斯顿大轰炸后的地狱般景象,但是更不能忘记它为什么遭到轰炸。”
同样在二战中,日本偷袭了珍珠港之后,美国被迫反击,最后对日本主要城市的回炸,更是“不成比例”。仅1945年3月9日对东京的大轰炸,美军就投 下1,858吨燃烧弹,摧毁了东京63%的商业区和20%的工业区,有83,000人丧生,10万人烧伤。更不要说后来对广岛、长崎扔了原子弹,超过12 万人瞬间死亡。日本政府在随后的视察中看到很多学校教室里规规矩矩坐在桌前上课的孩子,瞬间变成了灰,而那些灰都还整齐地排在桌前。面对如此地狱般的景 象,日本才立刻宣布投降。否则,每一天,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都有更多的平民伤亡,美军则要付出更惨烈的代价。
虽然对于美国最后扔原子弹的举动今天仍有非议,但在2006年1月19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就公开宣称,如果法国遭到恐怖袭击,他会考虑使用核子武器,进行回击。
在二战中,德国死亡的人数是美国的20倍。日本有几百万军人和平民丧生,而美国在整个二战中阵亡的军人是40万,平民伤亡很少。难道今天人们要用美 国死伤人数比较少,英美盟军“不成比例地反击”,造成轴心国大规模死亡,就认为德国纳粹和日本帝国是道德的吗?是值得同情的吗?意大利记者法拉奇曾写道, 在二战中,由于英美盟军的轰炸,意大利人像蚂蚁一样死亡。但是,她高度赞扬盟军的轰炸,认为那是解放意大利。难道不是吗?!
2006年8月,英国《星期日邮报》报道说,一对居住在东伦敦的年轻穆斯林夫妇,竟打算用自己6个月大的儿子作“掩护”,炸民航飞机。25岁的丈夫 将致命的液体炸药和牛奶混在一起,藏在抱在怀里的婴儿的奶瓶中,带上飞机。他的23岁的妻子竟赞同丈夫的计划,心甘情愿地准备“牺牲”掉自己才半岁大的孩 子。由于破获此案,英国民航随后要求所有带婴儿上飞机的母亲,在登机前的检查时,必须亲口尝一下婴儿奶瓶中的牛奶。
恐怖分子为了意识形态,连自己6个月的婴儿都要下毒手,这个事件已为包括加沙冲突在内的人类反恐战争给出答案。这场战争,对错是非、道德和不道德, 非常清楚。它根本不是亨廷顿所说的什么“文明的冲突”,而恰恰是文明和不文明的冲突,是文明和野蛮的冲突。但不管人类要付出多大代价,自由世界遇到多大阻 力和艰难,结局也会像二战一样,最后一定是文明战胜野蛮!
相关日志
- 2014/07/13 -- 加沙蹀血:当记忆被边缘化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7/09 -- 陶短房:巴格达迪亮相和伊拉克乱局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7/02 -- 以色列陆海空大举轰炸加沙 以总理称消灭哈马斯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6/30 -- 芦笛:无限怀念萨达姆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6/22 -- 《时代周刊》伊拉克的终结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6/22 -- 华尔街见闻:普京表态支持伊拉克政府 中东主要”玩家”悉数入场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6/21 -- 华尔街见闻:关于伊拉克局势,你必须了解的最新进展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6/19 -- 伊拉克局势:ISIS的攻势极限所在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6/19 -- 《纽约时报》伊拉克局势恶化考验中石油巨额投资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6/18 -- 伊拉克局势恶化 中石油项目组一工作人员被绑架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73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