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蘋果日報 2014年7月29日
據報,反佔中簽名人數超過 81萬,「張融」希望有80萬人支持的目標已經達到。和平佔中的民間全民投票是爲了發現民意,所以投票人數超過79萬的結果,使得原預計人數不夠10萬而 準備向市民道歉的佔中三子驚喜不已;而反佔中簽名是塑造民意,財大氣粗的建制派人馬,採用推拉戰術,一面在眾多機構內向員工強制推行簽名,一面在全港18 區街頭設立近500個簽名點拉動遊人參與,其動員力度乃至成本遠遠高於「和平佔中」公民投票活動。
反 佔中簽名的結果,驗證了王卓祺教授參照內地維穩洗腦經驗提出的「由偏見堆成的民意」觀點,即「每個社會,若追求穩定及共識,都有必要灌輸主流價值及規 範」,通過塑造民意去「競爭論述霸權」。我曾撰文《民意背後的正當性追問》與王教授商榷,質疑內地用思想壟斷手段控制傳媒和引導民意的做法,阻止民眾對政 治正當性的商討和追求。現在的問題是,在香港「尚且」自由的輿論環境中,如何看待民意分歧反映出的對不同「正當性」的持守。
佔 中爭取的是「公平」,而反佔中訴諸的是「和平」。人們需要追問的是,在一個不公平的社會中,會不會有持久穩定的和平?換言之,為了一時和平,是否可以去忍 受不公平的現象?和平佔中投票與反佔中簽名,反映的不僅僅是對如此單一社會事件的爭執,其深層更是兩種政治倫理的較量,即追求人人平等的普世原則與服從 「差序格局」中社會等級秩序的衝突。
「差序格局」是費孝通先生提出的一個社會學概 念,相對於以個人權力為本位,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西方社會,中國傳統社會卻是以宗法群體為本位,等級森嚴、親疏有別,宗法先於律法。而且家國同構,「天 子之於諸侯,諸侯之於大夫,猶大宗之於小宗。此古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一以貫之」。父為家君,君為國父,形成了「移孝作忠」的政治倫理,百姓 不得與(家或國之)「中央」對抗,「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八十年前,林語堂著 《吾國吾民》一書,指出上述社會等級觀念導致了「比羅馬的天主教還要永恒,比美國的憲法還要權威」、制約着中國人行為規範的三位女神的產生,那就是恩惠、 命運和面子。這三位女人「使我們的祭司墮落,向我們的統治者獻媚,保護強者,引誘富豪,麻醉窮人,賄賂有雄心壯志的人,腐蝕革命陣營。它們譏笑民主,蔑視 法律,拿人民的權利開玩笑,踐踏所有的交通規則」。
林語堂不愧是大師,八十年前的觀點至今仍然如此一針見血。所謂「恩惠」,即「人民得不到憲法的保護,就只能乞憐於地方長官」,這樣,官員應該所做的一切,都成了政府的恩惠。有如今日香港,實行普選本來是還政與民,卻被稱作是中央授予的權力,美名為恩賜民主。
所 謂「命運」,即宿命論,「這種信仰與社會等級觀念密切相聯。有以下說法為證:『安份守己,聽天由命』,『順應天命』」。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接受媒體採訪時 說:現時中國由共產黨領導,亦見不到其他可能;至於共產黨執政是否得到人民授權,曾鈺成回應:「這是歷史的選擇」,國人、港人皆須認命。
所 謂「面子」,就是建立在等級制度之中的人際關係學,人情和特權「可以凌駕於一般法律和憲法上」。林語堂指出,除非在法律面前一視同仁,不講面子,「否則中 國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民主國家」,「面子政府被法治政府取代之時,我們才會有真正的共和國」。看如今的內地,並不允許有任何質疑中共「面子」的言論存在, 中央企圖「全面控制」香港,讓反對派滅聲,以儆效尤。
佔中會不會發生?發生後結局 如何?作為一場陣地戰,這個社會事件遲早會結束,但追求公平正義世界與維護專制等級秩序的持久戰卻不會停止。在香港,參與這場持久戰近兩年的《主場新聞》 於上周六突然結業,證實了民主自由之戰的嚴峻性和緊迫性,八十年前林語堂先生上述對中國官場和百姓之國民性的分析,更讓我們看到這場政治倫理世紀較量的持 久性。
沈舟
獨立評論員
據報,反佔中簽名人數超過 81萬,「張融」希望有80萬人支持的目標已經達到。和平佔中的民間全民投票是爲了發現民意,所以投票人數超過79萬的結果,使得原預計人數不夠10萬而 準備向市民道歉的佔中三子驚喜不已;而反佔中簽名是塑造民意,財大氣粗的建制派人馬,採用推拉戰術,一面在眾多機構內向員工強制推行簽名,一面在全港18 區街頭設立近500個簽名點拉動遊人參與,其動員力度乃至成本遠遠高於「和平佔中」公民投票活動。
反 佔中簽名的結果,驗證了王卓祺教授參照內地維穩洗腦經驗提出的「由偏見堆成的民意」觀點,即「每個社會,若追求穩定及共識,都有必要灌輸主流價值及規 範」,通過塑造民意去「競爭論述霸權」。我曾撰文《民意背後的正當性追問》與王教授商榷,質疑內地用思想壟斷手段控制傳媒和引導民意的做法,阻止民眾對政 治正當性的商討和追求。現在的問題是,在香港「尚且」自由的輿論環境中,如何看待民意分歧反映出的對不同「正當性」的持守。
佔 中爭取的是「公平」,而反佔中訴諸的是「和平」。人們需要追問的是,在一個不公平的社會中,會不會有持久穩定的和平?換言之,為了一時和平,是否可以去忍 受不公平的現象?和平佔中投票與反佔中簽名,反映的不僅僅是對如此單一社會事件的爭執,其深層更是兩種政治倫理的較量,即追求人人平等的普世原則與服從 「差序格局」中社會等級秩序的衝突。
「差序格局」是費孝通先生提出的一個社會學概 念,相對於以個人權力為本位,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西方社會,中國傳統社會卻是以宗法群體為本位,等級森嚴、親疏有別,宗法先於律法。而且家國同構,「天 子之於諸侯,諸侯之於大夫,猶大宗之於小宗。此古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一以貫之」。父為家君,君為國父,形成了「移孝作忠」的政治倫理,百姓 不得與(家或國之)「中央」對抗,「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八十年前,林語堂著 《吾國吾民》一書,指出上述社會等級觀念導致了「比羅馬的天主教還要永恒,比美國的憲法還要權威」、制約着中國人行為規範的三位女神的產生,那就是恩惠、 命運和面子。這三位女人「使我們的祭司墮落,向我們的統治者獻媚,保護強者,引誘富豪,麻醉窮人,賄賂有雄心壯志的人,腐蝕革命陣營。它們譏笑民主,蔑視 法律,拿人民的權利開玩笑,踐踏所有的交通規則」。
林語堂不愧是大師,八十年前的觀點至今仍然如此一針見血。所謂「恩惠」,即「人民得不到憲法的保護,就只能乞憐於地方長官」,這樣,官員應該所做的一切,都成了政府的恩惠。有如今日香港,實行普選本來是還政與民,卻被稱作是中央授予的權力,美名為恩賜民主。
所 謂「命運」,即宿命論,「這種信仰與社會等級觀念密切相聯。有以下說法為證:『安份守己,聽天由命』,『順應天命』」。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接受媒體採訪時 說:現時中國由共產黨領導,亦見不到其他可能;至於共產黨執政是否得到人民授權,曾鈺成回應:「這是歷史的選擇」,國人、港人皆須認命。
所 謂「面子」,就是建立在等級制度之中的人際關係學,人情和特權「可以凌駕於一般法律和憲法上」。林語堂指出,除非在法律面前一視同仁,不講面子,「否則中 國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民主國家」,「面子政府被法治政府取代之時,我們才會有真正的共和國」。看如今的內地,並不允許有任何質疑中共「面子」的言論存在, 中央企圖「全面控制」香港,讓反對派滅聲,以儆效尤。
佔中會不會發生?發生後結局 如何?作為一場陣地戰,這個社會事件遲早會結束,但追求公平正義世界與維護專制等級秩序的持久戰卻不會停止。在香港,參與這場持久戰近兩年的《主場新聞》 於上周六突然結業,證實了民主自由之戰的嚴峻性和緊迫性,八十年前林語堂先生上述對中國官場和百姓之國民性的分析,更讓我們看到這場政治倫理世紀較量的持 久性。
沈舟
獨立評論員
from Vicsforum - One man's forum http://vicsforum.blogspot.com/2014/07/blog-post_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