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感受到20年通缩带来的疼痛,誓言通过财政及货币政策杀掉“通缩怪物”;
现在是日本成为全球经济复苏发动机的时机;
将彻底清除抑制企业活力的障碍,允许在互联网上销售非处方药;
准备减少监管,将开放健康及基建产业,建立经济特区,吸引海外的技术、人力资源和资金;
将加快推进小型农场的整合,建立大型农场。
全面放开零售电力市场,计划在未来10年内将公用设施投资增加50%;
到2020年,将外商直接投资(FDI)存量增加至35万亿日元,将基建出口增加至30万亿日元;
将在未来10年内将公共/私人部门对公共设施投资增加至目前的3倍即12万亿日元;
增长策略是经济政策的核心,将在3年内赚回原本失去的50万亿日元的国民收入。
—————–
全球投资者开始质疑日本经济复苏计划之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周三揭晓了一份旨在提振该国长期增长前景的雄伟蓝图,承诺实施一系列改革,所涉领域涵盖广泛,比如不景气的农业和能源市场,以及鼓励外商投资和风险资本的新税收优惠。
其中一些措施即便不会对长期增长产生影响,也可能产生短期市场影响,例如建议放松对于日本庞大公共退休基金的投资规定,允许这些基金购买更多股票并卖出回报虽稳定但很低的政府债券。
但是在这个备受期待的“增长战略”(旨在补充此前震撼市场的大胆财政和货币刺激计划)中,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解决日本经济长期低迷根源问题所需的一些艰难决定遭到了回避。该战略只包含了一些温和措施,使得工业巨头裁员变得更加容易,外界广泛认为就当前需求而言,这些工业巨头职员冗余。
日本研究院(Japan Research Institute)首席经济学家Hisashi Yamada称,安倍的提案不足以帮助日本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克服通货紧缩问题;劳动力市场不改革,日本经济增长就会碰壁。
安倍晋三发表讲话正值金融市场的敏感时期。自去年11月中旬安倍竞选活动开始以来,日本股市一度上涨了逾80%,然后大幅回调,日经指数在过去10个交易日里下跌了15%。
安倍晋三中午在东京发表演说称,现在是日本成为全球经济引擎的时候了。
安倍所谓的第三只经济刺激计划之箭旨在向外界展示,备受关注的安倍经济学不仅仅只有大规模的新公共项目支出以及增加货币供应量等立竿见影的前两只箭。正如安倍在他的讲话中所说的,安倍经济学的目标是让努力工作的人享受到实体经济增长的成果,而不是短期的货币游戏。
官员们表示,这一计划一旦实施,将结束日本长达十年的通货紧缩局面,并帮助日本在未来十年内实现年均2%的增速,该增速比过去十年的增速高出一倍多。该计划将医疗保健、医疗设备和制药作为日本最主要的增长领域。日本是全球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目前还很难判断该计划可能产生的影响,原因是诸如拟定 税额的规模等诸多细节要到今年晚些时候才能确定。很多条款也需要国会通过相关法律,而这些法律尚未起草。
在过去十年中,日本前几任首相曾出台了多项“增长策略”,但大多收效甚微。该计划的支持者认为对这次的计划可以持乐观看法的理由是安倍似乎比他的很多前任更有影响力和持久力。安倍领导的自民党(Liberal Democratic Party)预计将在7月份的选举中获得压倒性的胜利,这将使他能够牢牢控制立法程序。
在日本政府周三将首次公布上述计划的全部内容的同时,安倍晋三在早些时候发表演讲时介绍了其中的部分方案,这些方案要求采取措施促进资本支出,并将农产品出口提高一倍。日本政府业已采取了计划中包含的一些重点措施,包括日本国会近期通过的增加研发税项减免的法案,还简化了环保方面的监管规定,由此预计日本将在10年来批准建设首座新的燃煤电厂。
不过,一些措施的力度远不如专家们早些时候所倡导的那样大。对于一项要求日本企业在董事会任命至少一位独立董事的建议,企业只要进行公开说明就可以不任命独立董事。批评人士表示,不设立独立董事将削弱股东对日本企业的信任度。
上述计划包括了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具体内容。日本政府通过制定新规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要求加强职位匹配和新职介绍服务等,而不是让企业迅速解雇冗余人员。据政府估计,日本企业的冗余人员总数为460万人。
尽管该计划纳入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企业税减免措施,但是未包括许多商业团体认可的全面减税内容。
NLI Research Institute的资深经济学家Tsuyoshi Ueno表示,在某些关键政策方面,安倍政府的“第三只箭”可能令人失望,例如它将在全国范围内削减公司税率的建议搁置一旁。
安倍晋三声称这项计划旨在弱化政府职能,重新激发日本私营部门的活力。Ueno表示,相信日本民众和企业的创造力及取得突破的能力,这才是安倍内阁的作用,私营部门的力量是安倍经济学的关键推动力。
——————-
“安倍经济学”的五个解读误区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沈建光
自从推出以来,“安倍经济学”一直褒贬不一,充满争议。中国的学者持负面意见的偏多,质疑者认为安倍经济学不仅“无用”、甚至是“绝望”的表现,而且最终可能将日本“引向灾难”,同时日元贬值也加剧了“货币战争”,对人对己都未见有利;不过,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在内的赞成者则认为,安倍经济学中积极的货币宽松和财政刺激倡议正是日本所需要的,并主张美国效仿。
应该如何看待安倍经济学对日本以及全球经济的影响?日本股市近期大跌是否意味着是安倍经济学的失败?真正的风险点又在哪里?笔者认为中国国内关于安倍经济学的评价和判断恐怕过于草率,存在5个误区。
一:安倍经济学“无用论”?
一季度经济数据似乎反驳了“无用论”这一观点。至少短期来看,安倍经济学效果明显。例如,经济增长方面,一季度日本GDP年化增长3.5%,环比增长0.9%,均高出市场预期。物价方面,东京物价环比从3月以来由负转正,最近3个月环比分别上升0.3、0.3、0.1。工业生产方面,经季节调整以后,日本4月工业生产按月升幅扩至1.7%,连升第五个月,远超出市场预期。
另外,在基本面与财富效应的共同作用下,日本股市从去年以来上涨了超过50%。当然,近期日经指数有所回调,有观点认为这意味着安倍经济学的失败。而在笔者看来,这样的判断未免草率。因为从日本国内看来,股市下滑也是对早前大幅上涨的一种回调,并不意味着转折点的到来。从外因来看,日本股市下跌受到了美联储量化放松退出预期加大以及中国经济数据低于预期等利空消息的影响。而笔者判断,如果未来通胀预期实现,将进一步利好日本股市与房地产市场。
二:安倍经济学“绝望论”?
有观点认为,安倍经济学不仅无用,更是日本绝望的体现。但笔者倒认为,日本将通胀目标史无前例地提高至2%,是对以往过于保守货币政策目标的修正。如果日本通缩持续,日本经济又将继续面临失落的“三十年”,反而更加绝望。
实际上,仅就当前安倍经济学第一支箭──量化放松来讲,有些美国第一轮量化放松的味道。当年受次贷危机影响,美国曾一度出现通缩局面,在此背景下,美国于2008年11月首次提出购买机构债和MBS购买,即第一轮QE。相对其后几轮为刺激经济增长而推出的量化放松而言,第一轮QE主要任务是抗通缩,还是情有可缘的。
但与美国相比,日本以往对抗通缩一直都是浅尝辄止。过去20年,每当稍有成效,通胀略见回升,政策便戛然而止,因此最终效果平平。如此看来,新政策对以往过于呆板政策的修正是值得肯定的,日本央行从不设通胀目标,到通胀目标定为1%,并继续调高至2%,也是个重要事件,标志着日本央行态度的转变以及未来为抗通缩将作出更大的努力。
三:安倍经济学“引向灾难论”
对于安倍经济学最悲观的判断便是这一政策无异于饮鸩止渴,因为积极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扩张会推高日本债务,鉴于日本是当前全球债务最高的国家,日本债务占GDP比重为240%,加大财政支出也会加大财政隐忧,如果后续政策未能跟进,债务扩张后,日本将最终走向灾难。
这恰恰是最令人担忧所在。而这也就意味着,日本是否能够切实出台结构性改革政策,对劳工市场进行深刻改革,即安倍经济学第三枝箭能否及如何发挥效用,最为重要。当然,现在做出判断还为时尚早。
四:安倍经济学“以邻为壑论”
还有观点认为,日元贬值直接造成了中国贸易顺差下降与人民币汇率上升,是一场阴谋。但是若按此逻辑,日元升值是否也应造成中国贸易顺差增加?实际上,2007年-2011年日元大幅升值期间,中国贸易顺差未升反降,从2007年的2万亿占GDP比重7.6%下降至如今的1.4万亿,占比2.8%,可见,日元升值并未直接有益于中国出口。
其实,日元汇率变动对韩美德的影响要显著大于中国,具体表现在:过去日元升值的几年内,韩国贸易顺差大幅提升,2011年韩国贸易顺差超过了300亿韩元,是2007年的2倍。期间,韩国企业,如三星、现代等,借助贬值全球竞争力明显提升。
而从贸易收支情况来看,日本对中国一直以来保持着贸易逆差,对韩国、美国保持逆差、对德国基本平衡;因此,就日元贬值而言,韩国企业受到的冲击更大,似乎更应该指责,而实际情况是,当前韩国、德国等日本的竞争对手,也仅对本轮日元贬值表示关注,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行却表示支持。
五:安倍经济学是“货币战争论”?
究竟为何竞争对手能够容忍?笔者认为,日元贬值不应孤立来看。实际上,金融危机之前,美元兑日元汇率大部分时间在100-120之间振动。而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启动量化放松政策加大了日元与瑞士法郎的升值压力。
但是,相对于瑞士央行的积极干预,日本央行一直比较保守,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这也使得瑞士法郎兑欧元维持在1.2,而日元几年间大幅升值,兑美元最多升值至75。
而从经济形势来看,近几年日本经济要差于欧美等国,基本面显然不支持早前日元大幅升值。因此,笔者认为,本轮日元贬值是对早前日元大幅升值的一种回调与修正。
当然,日元也不会一路贬值下去。据笔者所知,当前如IMF等国际机构对日元均衡汇率的判断普遍判断在100-110之间。而这或许也是当前国际社会仍然能够对日元贬值表示默许,并未加以反对的重要原因。当然,如果日元对美元超过110,便超出了国际上普遍认为的均衡汇率区间,相信国际社会的态度也会发生明显转变。
对日本来讲,日元也非越贬值越有利。由于日元贬值造成了日本进口价格的提升,成本上涨对于日本进口石油和天然气显然造成了较大压力。日本官方与学界也大多赞同日元的合理水平应该100-110之间,如果超出这一范围,非但会遭到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也并不利于日本经济。
相关日志
- 2013/06/04 -- 《金融时报》“安倍经济学”真正的危险
- 2013/05/30 -- 安倍经济:GDP上涨,实力下滑
- 2013/05/27 -- 安邦-每日经济-第4428期
- 2013/05/25 -- 李稻葵:以邻为壑的安倍经济学
- 2013/05/24 -- 日本机电产业,日元飞速贬值也高兴不起来
- 2013/05/24 -- 许一力:日本为何爆发大规模国债危机?
- 2013/05/22 -- 日元贬值未必救活日本经济
- 2013/05/19 -- 安倍经济学奏效的四大理由
- 2013/05/17 -- 转战东南亚,日本欲避开中国“七重苦”
- 2013/05/16 -- 安倍這一把真是賭大了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51165?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