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上上周,“安倍经济学”(Abenomics)两个核心要素——宽松与杠杆——的合力似乎还在完美地发挥作用。
高尔夫球俱乐部的会籍价格——泡沫年代的典型经济指标——出现了上涨。股市也是如此,6个月里上涨了70%。上涨的还有家庭用电的价格。换句话说,资产价格上涨和实体经济通胀似乎都终于站稳了脚跟。
但日本国内的情绪却与这一切不太合拍。日本央行(BoJ)中有人担心2%的通胀目标实现不了,理由是这个目标野心太大。市场则担心日元贬值的程度可能不足以引发出口的真正复苏,而出口是日本曾经有过的唯一真正增长引擎。
然而,美联储(Fed)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近期关于“逐渐减弱”量化宽松力度的讲话所引起的股市和日本国债市场动荡表明,人们应该朝“截然相反的方向”担心。“安倍经济学”的真正危险不在于通胀以及日元贬值的力度不够,而在于力度过头。
尽管不少分析师都认为现在谈论减弱量化宽松的力度还为时尚早,但即便只是提一下逐渐收缩美联储资产购买行动这个想法,也足以令市场陷入混乱。这一可能前景对于日本及亚洲新兴市场的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都会产生影响。
如果美联储真的减弱量化宽松力度、而且美国经济不断走强,那么美元很可能会大幅升值,这意味着日元会大幅贬值。这会导致进口成本上升,进而使得通胀率有可能突破2%这一目标。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利率将会大大升高,凸显出“安倍经济学”的核心矛盾:想要通胀走高和超低利率二者兼得是不可能的。
日本可能很快就会发现,还有比通缩和零利率更糟糕的事情,那就是错误类型的通胀和高利率。日本经济脆弱性的最大来源当然是其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所有进口原材料的成本都是以美元计价的,因此将会大幅上涨,这至少会部分抵消弱势日元对出口商竞争力的提振效应。考虑到日本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由于临时工的占比越来越高,日本的工资水平不太可能相应上升。这意味着,许多日本人的生活水平将会下降,消费方面出现的任何增长最终都将被证明是临时性的。房地产价格及股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并不能影响到多数员工,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员工。
到目前为止,日本企业管理层的“动物精神”只激发到了这种程度:他们上调了几次一次性奖金,对年薪却未作调整。与此同时,日本企业的资本支出在今年第一季度出现下降,这已是迄今为止的连续五个季度下降。结构改革的压力有所降低,而这完全是因为弱势日元营造出一种形势缓和及竞争力增强的假象。于是,贬值取代创新成为日本经济增长乏力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些经济学家,比如摩根大通(JPMorgan)驻东京经济学家菅野雅明(Masaaki Kanno),已在相应调低自己对结构改革内容的预期。日本致力于使用负责任能源的努力,将会让位于向使用核能的缓慢回归。围绕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所需达成的相关条款展开的谈判,并不会导致日本大幅改变保护主义的农业政策。移民问题也没有提上议程。
另一方面,日本的邻国中国和韩国对日元贬值日益感到不安,德国或许很快也将加入质疑者的行列。经济形势正在加剧亚洲的政治紧张局面(而日本11年来首次增加军事开支之举无助于形势的缓和)。
与此同时,伯南克关于美国宽松货币政策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的提醒所导致的第一个后果,是加大了日本股市和日本国债市场的波动性。这种波动性证明,市场情绪(尤其是日本国内市场情绪)依然多么脆弱。
另外,这种波动性不会局限于日本。如果美元继续升值而日元继续贬值,大量流入亚洲新兴市场的资金可能会再次流出。随着美元相对新兴市场货币逐渐升值,这些经济体也将面临成本上升和企业盈利承压的窘境。
日元上一次剧烈贬值促成了15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没错,这一次多数新兴市场已削减了自身的债务负担、尤其是外币债务负担,因此爆发类似危机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但日本进行的实验仍有可能给本国和世界其余地区带来不良后果。如果日本央行以如此高昂代价为日本企业界争取来的时间最终被浪费掉了,那实在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
自动售货机,日本战胜通缩的顽固障碍
东京——从素有东京香榭丽舍大街之称的林荫购物大道表参道,到箱根等温泉镇的小街道,甚至到1.2万英尺(约3657.6米)、山顶白雪皑皑的富士山上,摆满汽水的自动售货机似乎遍布日本每一个角落。
自动售货机也象征着日本的经济大问题:通货紧缩。15年来,自动贩卖机里的汽水价格岿然不动。现在,乔亚咖啡(Georgia Coffee)、宝矿力水特(Pocari Sweat)或麒麟柠檬汽水(Kirin Lemon soda)一般每罐120日元,约为1.2美元(约合7.3元人民币)。在一些有折扣的自动售货机上,每罐可以低至80日元,低于20世纪80年代的价格。
自从去年12月就职以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把扭转通货紧缩作为首要任务,为日本经济注入低利借款,并增加公共支出,以强力推动增长。
这些举措帮助抬高了法拉利、高尔夫俱乐部会员资格、高端房地产及名酒价格。但是,迄今为止,政府的举措并未对日用品产生多少影响,例如一罐汽水的价格。
尽管原材料及能源成本在上升,但饮料公司不能轻易提价,否则利润会有风险。竞争很激烈,而且消费者仍然不愿意花钱。
日本机器服务公司(Japan Machine Service)在全东京约300台自动售货机上以80元每罐的价格出售罐装饮料。该公司负责人片桐重雄(Shigeo Katagiri,音译)说:“市场竞争很激烈,如果我们先涨价,我们就不要做了。”
零售业、消费电子产品及其他产业,存在的也是这种问题。这也是安倍晋三致力于扭转通货紧缩进程中最大的阻碍之一。
理论上,安倍晋三的经济计划是有道理的。经济中有更多的货币流通,价格应该更高,并且有助于催生一个更多投资、利润、工资、支出及增长的良性循环。这也使日元贬值,帮助出口商出口更多商品,并提高进口产品价格。例如,苹果(Apple)的iPad涨价了。
尽管早期的迹象令人振奋,但是这些举措是否有持续效果,他的目标能否实现,还要拭目以待。一些经济学家怀疑,他是否真能在两年内实现他的2%通胀目标。对于多数国家来说,这个目标不算大,但是对日本来说,却高的离谱。迄今为止,在日本这个仅15%家庭持有股票的国家,股市回暖并未过多影响工资及财富。而且,尽管经济行情见涨,消费者却仍然节俭;周五的政府报告称,消费者支出已经冷却了下来。
东京海上资产管理投资株式会社(Tokio Marine Asset Management)的首席资金经理平山贤一(Kenichi Hirayama)称:“收入的增加依然仅限于一部分人。”
在许多方面,自动贩卖机的演变,代表着日本的希望及问题。
20世纪60年代,在日本战后的经济热潮及收入上涨中,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将第一台自动售货机引进日本,每罐饮料售价约为50日元。1973年,日本创业企业百佳公司(Pokka)开发了第一台出售热饮料的自动售货机。
随后,随着油价高涨导致通货膨胀,每罐饮料的价格以每年10日元的幅度连续三年上涨。到1983年卖到了每罐100日元,1998年为120日元。
然后,日本经济泡沫破灭,日本陷入通货紧缩及经济停滞。多数饮料公司并未降价,选择承受更低的利润,因为消费者在减少支出。但是众多像片桐重雄的日本机器服务公司这样的第三方自动贩卖机运营者,开始以低利润及低于生产商建议的价格出售汽水。
到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期,甚至折扣饮料市场都开始饱和。饮料市场研究及咨询公司饮料研究(Inryou Souken)估计,现在东京约有30%的自动贩卖机出售低于120日元的饮料。
日本自动售货机工业协会(Japan Vending Machine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称,现在,日本街头有约380万台自动售货机,换句话说,就是每33个人就有一台。约三分之二的机器出售饮料,由饮料厂商或第三方销售者维护。(其他机器出售从香蕉到文具等各种商品。)
日本有几十家饮料大厂,数不清的饮料销售商,恶性竞争及微薄利润成了这一行的常态。
朝日饮品(Asahi Soft Drinks)卖的最好的饮料是Wonda早咖啡(Wonda Morning Shot Coffee)、三津屋苹果酒(Mitsuya Cider)及十六茶(Juroku-Cha)绿茶系列。该公司表示没有涨价计划。公司在东京的发言人板野明美(Akemi Banno,音译)称,“我们想在别的地方削减成本,这样就不必把高价转嫁给消费者。”
分析人士称,该产业要重新实现供需平衡,就要通过合并、收购、退出甚至是破产,进行优胜劣汰。
但是这些情况出现的很缓慢,由于劳动法很严苛,从未听过说大规模的全职雇员被裁员事件。合并与收购仍然相对困难。股东也不会迫使那些获利极少甚至赔钱的企业退出市场。
有些改变的迹象。去年,饮料生产者札幌饮品(Sapporo)及百佳合并,提高了市场巩固的信心。然而,这两家公司一起,也只占到仍然支离破碎的饮料市场的不足3%。业内领袖麒麟及三得利此前的合并洽谈以失败告终。周三,三得利啤酒及食品公司(Suntory Beverage and Food)获批在东京股票交易所(Tokyo Stock Exchange)上市,给以海外扩张为目的的首次公开募股铺平了道路。
一些公司利用日本人痴迷健康的心理,成功地为号称有药效的饮料制定了更高价格。例如,花王(Kao)称自己的健康咖啡(Healthya coffee)含有特殊多酚,有助于燃烧脂肪,每瓶卖150日元。
饮料研究的饮料业专家宫下一博(Kazuhiro Miyashita,音译)称:“这是唯一的出路,只有能提高价格的公司才能繁荣发展。”
相关日志
- 2013/05/30 -- 安倍经济:GDP上涨,实力下滑
- 2013/05/27 -- 安邦-每日经济-第4428期
- 2013/05/25 -- 李稻葵:以邻为壑的安倍经济学
- 2013/05/24 -- 日本机电产业,日元飞速贬值也高兴不起来
- 2013/05/24 -- 许一力:日本为何爆发大规模国债危机?
- 2013/05/22 -- 日元贬值未必救活日本经济
- 2013/05/19 -- 安倍经济学奏效的四大理由
- 2013/05/17 -- 转战东南亚,日本欲避开中国“七重苦”
- 2013/05/16 -- 安倍這一把真是賭大了
- 2013/05/11 -- 《金融时报》日本为何突然奋起?
from 墙外楼 http://feedproxy.google.com/~r/letscorp/aDmw/~3/T7W0Z4AFyfM/5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