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16 December 2023

港英時代創互委會.消失中的香港社區民主



張逸峰

(曾於大學研究香港社會政治發展,並任教香港的中學通識教育科十多年,現時於英國居住)

2023年12月11日

關於香港的社會政治民主發展歷程,大部份人會比較著眼於立法會(主權移交前稱為立法局)、區議會等議會。然而,早於香港各區區議會未出現之前,由港英政府前總督麥理浩提出的「互助委員會(簡稱「互委會」)」已於1970年代誕生,標誌著香港社區民主的實踐。可惜的是,當香港各區區議會的民主選舉於2023年12月被「完善」(由2019年超過90%直選議席變成2023年只剩下20%直選議席,並且把區議會各選區範圍大幅擴大)之際,「互委會」比區議會「先走一步」,在2023年1月被香港現屆特區政府宣佈正式結束,由非直選產生、政府委任的各區「關愛隊」取代。

香港於1980年代剛剛成立區議會及開始有一人一票直選議席之初,政治組織以至政黨仍未十分成熟,故此當時不少區議會直選議席的議員均和「互委會」有密切的關係。由於香港有大約一半的人口是主在政府興建的公共屋邨(簡稱「公屋」),不會像私人樓宇般有「業主立案法團」,故此大多數公屋大廈都成立「互委會」,一般由大廈每層以「一戶一票」方式選出「層代表」,並由「層代表」選出主席和執委。因為「互委會」是受政府的認可,所以比較容易向各大政府部門尋求意見及協助。

一直以來,香港不同地區的區議會各個選區範圍不大,隨時幾幢公屋或私人樓宇大廈已經可以組成一個選區。「互委會」主席或執委要去參加區議會直選,能夠獲得街坊於區議會選舉投票而成功當選為區議員的機會確實頗大。若說「互委會」是香港社區民主的基礎,的確有其道理。雖然「互委會」的角色在2000年代開始逐漸被香港各大政黨、政治組織及社區團體的進一步發展而淡化,但「互委會」始終是香港社區民主發展的先驅,未能在今時今日的「美麗新香港」繼續立足實在是十分婉惜。

筆者自小住公屋長大,見證著1980至1990年代「互委會」和區議會以至立法機關「密不可分」的時光。年少時自己曾經跟隨父母出席由同一公屋幾幢大廈各個「互委會」聯合舉辦的新春聯歡晚宴,除了會有「互委會」的代表講話之外,也會邀請到當區區議員甚至是立法機關的直選議員於演講台上簡單匯報工作近況。當時,香港的民主確實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就在你的身邊。不過,經歷了立法會選舉、區議會選舉被一一「完善」,以及「互委會」正式走進歷史名冊之後,「民主並非遙不可及」這句說話在「美麗新香港」彷彿頓成泡影。當然,現時仍身處香港的朋友,在社區遇到有任何疑難,依然可以找選舉被「完善」後的區議員幫手。不過始終「貴人事忙」,沒有了「互委會」,區議會選區又被大幅擴大,昔日隨手可得的社區民主,今時今日「尊貴的」大選區範圍區議員是否有空伸出援手,實在是未知之數。

from 同文 Commons https://commonshk.com/2023/12/16/%e6%b8%af%e8%8b%b1%e6%99%82%e4%bb%a3%e5%89%b5%e4%ba%92%e5%a7%94%e6%9c%83%ef%bc%8e%e6%b6%88%e5%a4%b1%e4%b8%ad%e7%9a%84%e9%a6%99%e6%b8%af%e7%a4%be%e5%8d%80%e6%b0%91%e4%b8%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