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16 December 2023

台湾民防团体多元崛起,汲取乌克兰经验备战

来源:
美国之音

受到俄乌战事的启发,台湾有越来越多的民防团体积极汲取乌克兰民防组织的运作,以应对强邻中国的武力恫吓。其中,部分团体推动小区互助,强化社会韧性,也有一些团体持续聚焦各式射击或急救训练课程,更有不少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互相串连,建立紧急通信管道,以防台海突发战事时,台湾周边的海底电缆遭敌军切断,引发对外通信全面中断的困境。

“短波天线没有一定的款式,只要频率正确、到达谐振点,就能够发射信号。”这是中华民国业余无线电促进会桃园支会会长温子毅12月9日晚间,出席北台湾桃园的一场定期技术交流会时,对着桌上琳琅满目的通信器材,所详细解说的部分无线电通信知识。

防通信中断 台湾业余无线电同好备预案

他和许多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避开工作时段,选在周末夜聚会,以交流无线电的操作,一方面是基于兴趣,另一方面也基于大伙对防卫台湾国土安全的共同使命。

不过,不同其他业余活动,业余无线电受限于电波管制,包括温子毅在内的所有与会者都必须取得执照并拥有台湾官方颁发的国际通用呼号,才有资格加入这场交流会。

温子毅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短波无线电通信最引人入胜之处,就在于其所发出的电波透过电离层反射,可以跨越地形障碍,若搭配专业操作,还可实现跨国通讯。

他说,當风灾、地震损及民众平时高度依赖的电信光纤,导致宽带网络及电话信号都被切断时,无线电就可以做为紧急备援。另外,在战时或一如今年2月,台湾外岛马祖接连发生海底电缆断缆意外时,无线电也能取而代之,成为通讯的最佳利器。这让这群业余无线电同好们的忧患意识,从天灾延伸到战灾,尤其受到俄乌战事的启发,许多人都在平时就备妥装备,以防不时之需。

温子毅告诉:“像这些都是我平常放在车上用的,我们也有很多同好,他们平常就会有一些例会,就是装备点捡的概念。”

温子毅表示,全台各地的同好平时除频繁联系外,还展开野外架设演练,以因应战时或台湾周边海底电缆遭破坏导致的通信中断意外。他说,届时全台同好们的装备都会倾囊而出,并互相调配电台架设地点及频率,以协助相当单位恢复紧急通信。甚至必要时,他们也可以释出装备,供台湾军方征用。

温子毅说:“国军如果装备故障的时候,它也可以利用我们的设备,在国外,(当)发生战争(时),其实业余无线电都可以被拿来当战场工具,并没有特别的限制。”

地震、台风若袭台 业余无线电团体加入救灾

即便在平时,这群台湾资深的业余无线电同好也曾协助军方救灾。

台湾业余无线电促进会秘书长高大为回忆,台湾1999年发生总能量相当于30颗广岛原子弹威力的“九二一大地震”时,他们就在震灾后的第一时间,主动联系台中清泉岗空军基地的指挥官,并随即兵分五路,由军方直升机空投到南投山区,建立应急通信系统。

他说,2009年的莫拉克台风重创南台湾时,他们也是搭乘军方的陆航直升机深入灾区,搭建通信系统。

高大为告诉美国之音:“山上很多人是有服用一些药物,我们也是透过无线电去让医疗人员作为通讯,需要什么样的药物,请下一批的空投提供相关的资源。”

基于国际及两岸近期的紧张情势,台湾业余无线同好扩增了更多民防层面的讨论和行动。高大为说,他们配合台湾卫福部,每年进行两次的紧急通讯演练,一旦突发天灾或人祸等意外,他们便配合官方调度,赶赴各地担任紧急通讯志工。

许多危机意识强烈的同好,不仅备好发电机等备援电力,甚至轻量化到一只背包就能携带整套无线电设备,搭配生存口粮,就能快速反应各种紧急状况。

退役海军雷达士官许耿睿 监控共军扰台机舰

位于南台湾屏东的许耿睿是台湾海军退役的雷达士官,他多年来运用无线电技能,以自己的方式“守护台湾”。自2021年中共军机频频飞入台湾防空识别区侵扰后,他便开始监听台湾军方驱离中共军机军舰时的无线电对话,并设立脸书粉专“Taiwan ADIZ”,一一公开驱离广播,例如台湾空军常向中共军机的喊话:“中共军机注意,你已进入我空域,影响我飞航安全,立即回转脱离。”又例如,中共军机飞行员的回呛台湾军机的对话,让两岸在空中的交手如实呈现在台湾民众的视野。

许耿睿说,他满足台湾民众的知情权,让一般人也能掌握台海周边的情势,进而提高忧患和敌我意识。

许耿睿告诉美国之音:“如果是两岸是和平的,为什么共机跟共舰一直在台湾周边绕来绕去?这绝对不是一种和平的行径。”

从一开始的“单兵作战”,许耿睿说,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粉丝已加入他的行列,在台湾各地架设6个广播式自动监视系统(ADS-B)的分站,完整覆盖台湾的防空识别区,在相关系统和无线电监听的搭配下,让他能够更精准掌握台海周边空域的动态。

至于海面上的中共船舰动向,许耿睿说,他的渔民粉丝出海时,若遇到外国船舰也会协助记录,“达到全民国防的目的”,让他倍感欣慰。

以民防作为公民运动 台湾社会学者投入研究

除了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反思自身于战时可扮演的角色外,更多民防团体也兴起,由下而上展现备战实力。

位于台北的台湾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助研究员刘文说,据他调查,这些民防力量的崛起多受到两岸情势紧绷、新冠疫情防疫动员及俄乌战事的影响。

中研院社会学研究所11月24日曾邀集多名学者及民防团体举办“全民防卫工作坊”。

刘文在与会时表示,虽然台湾官方早就主导义警、特种防护团等组织的成立,并强调“全民动员”的民防体系,但多半流于形式。

相较之下,由民间自发性组成的民防团体,无论提供的是战场生存、救灾或辨识认知作战等各种短期训练,反而能吸引不少民众的积极参与。

刘文说,“这些民间团体是不是就是要全民皆兵,每个人都要拿枪?其实他们想象的主要是一个全面式的防卫,包含心防、医疗、资讯等等,而不是每一个人都一定是要做射击的训练。”

民防组织兴起 强化台湾社会韧性

由台湾企业家曹兴诚赞助的“黑熊学院”也出席中研院的民防工作坊,其共同发起人何澄辉于会中表示,借鉴俄乌战经验,他们希望传递给学员的基本概念是,身为国民,战时的第一要务是先求存活,再为他人和社会贡献一己之力。

何澄辉说:“(例如),你可以在网络上辟谣、协助军队进行有关的物资补给等等,如果你不会其他的任何技能,就是想办法,尽可能正常生活,好好工作,然后缴税。这看起来不经意的事情其实非常重要。我们不但要存活,进而必须要重新维护被摧毁的社会机制。”

台湾网络平台“沃草”也曾编撰《积极行动指南》,免费供台湾民众下载,以提高大众的民防意识,内容从敌我武器、军装识别到判断空袭警报、制作纸本避难地图等战时须知事项。

该指南的主编萧长展说,俄罗斯2014年并吞克里米亚后,周边瑞典、立陶宛等国早就出版类似的行动指南,来提高人民的防备意识,但台湾面临中国威胁多年,却仍缺乏这样的出版物,因此激发沃草采取行动。

台湾民团协会秘书长陈丽伊则于会中自嘲是个“怕死的团体”,但正因为怕死,所以更务实正视所有可能的战场情境,并做好充足准备。

陈丽伊说,自2022年起,该协会已在台湾各地成立18个“自训团”,目前拥有150名成员,自训团举办操作止血带等课程不仅为了推广知识,也是要串连各地民众,建立平时相互联系的平台,才能在战时,展开合作。

她说,该会未来将成立更多的“自训团”,让软件工程师可以分享应变程序、厨师能教导民众准备防灾食物等,因为面对逐年升高的战争威胁,台湾有太多准备要做。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12/%E5%8F%B0%E6%B9%BE%E6%B0%91%E9%98%B2%E5%9B%A2%E4%BD%93%E5%A4%9A%E5%85%83%E5%B4%9B%E8%B5%B7%EF%BC%8C%E6%B1%B2%E5%8F%96%E4%B9%8C%E5%85%8B%E5%85%B0%E7%BB%8F%E9%AA%8C%E5%A4%87%E6%8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