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美国之音
就在美国总统拜登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五(3月18日)举办视频会议的同时,中国的审查机构对有关信息进行了严格管理,防止出现与官方不同的声音。而官媒则继续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反美宣传,将美国和西方描绘为乌克兰危机的始作俑者。
近日来,中国网络上出现了更多批评普京的声音,而一些官媒对乌克兰战争的报道也不再像以前那么亲俄。这引起了对中国高层改变立场的猜测。不过,专家表示,中国或许对俄罗斯的支持力度有所下降,但反美、反西方将持续作为其宣传战略和外交政策的主轴。
“中国的主张对中国来说相当合理,那就是‘自私的中立’”,《外交政策》副编辑詹姆斯·帕尔默(James Palmer)告诉美国之音,“它不会选择任何一边。”
严控拜习会讨论 仅推广官方通稿
拜登与习近平的视频会议于美国时间周五上午9点举行。这是两人自去年11月后、也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后举行的首次会谈。
开战以来,中国社媒上民族主义情绪激昂,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看作是战争的挑起人。但拜习通话开始前,中国的微博上却没有爆发对会谈的激烈讨论。微博热搜话题前50名排行榜上没有一条与之有关。
会谈开始后不久,名为“中美元首视频通话”的话题突然出现在热搜榜第六位。但搜索该话题后,出现的博文仅来自新华社、央视等中国官媒,且内容几乎完全一致。普通网民的微博则完全不被显示。
这些官方博文下的评论区同样受到了严格过滤,只有被筛选后的评论才予以显示。而这些评论多是对此次会谈的支持、对中国的赞誉和对未来美中更多交流的期望。
会谈过程中,中国官媒又放出习近平在会上讲话的文字片段,其中两句话迅速成为热搜话题,分别是“国家关系不能走到兵戎相向这一步”与“和平安全才是国际社会最应珍惜的财富”。这两个热搜话题同样受到严格管控。搜索结果仅显示官媒的微博,评论区也被严格过滤或关闭。
前微博审查员刘力朋告诉美国之音,这次的审查非常严格,但此类话题受到严格审查很常见。
“首先,这些新闻里都涉及习近平了,如果涉及习近平的话,这条微博也好,还是任何新闻、任何平台,都要关闭评论,”他说,“涉及习近平你就得‘禁评’,这是现在标准的操作。”
刘力朋补充说,涉及美中关系的话题同样会遭到类似审查。他举例说,国务卿布林肯和中共外务官员杨洁篪去年3月在阿拉斯加会谈后,中国大程度限制了对此事的讨论。
“一般来讲,他们会下指令告诉你,必须得严格遵守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的口径,”他说,“不可以私自转发、翻译外媒的文章。”
网络审查放松?反对声音开始浮现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初期,中国网络上的亲俄声音被放大,而反战或亲乌言论常常遭到审查。刘力朋说,那时候,“你跟克里姆林宫口径不一致的话,那也要被删掉。”
刘力朋注意到,过去几天来,中国社媒上反对普京和乌克兰战争的声音有所提高。他估计中国对这些言论的审查有所放松。
中国驻美大使秦刚日前在《华盛顿邮报》上发文,表示中国并没有提前得知俄罗斯的入侵计划,并写道:“中方不可能在知情的情况下不予劝阻”。
但《华尔街日报》报道说,这篇文章的中文版在微信上受到了大量网民的批评,他们拿出中国在联合国拒绝谴责或呼吁俄罗斯退兵的例子,对秦刚的文章进行反驳。
“在乌克兰被侵略的铁证事实面前,你玩弃权!是首鼠两端!是眼瞎还是心里压根就没有正义?”点赞数最高的一条评论写道。
“好话说尽,坏事做绝,这个某党拿手,”另一条热门评论写道。
这篇文章的前十多条评论全部对中国在乌克兰战争上的言行持批评态度。
在微博上,类似的现象也有发生。周三(3月16日),中国官媒选择忽视乌总统泽连斯基对美国国会的演讲,转而报道普京的讲话。但仍有不少网民转发了泽连斯基演讲录像,并对他表达赞赏。许多网民更是在普京讲话的热搜话题下指责普京的侵略行为。
中国未变立场 “反美”依是主轴
中国官媒日前的一些行为也引发了对中国高层开始转变立场的猜测。
一张央视新闻节目的截图在推特上流传开。截图显示央视新闻频道的《朝闻天下》报道了乌克兰军队在战场上的胜利,并使用标题“乌军摧毁俄军近1700辆坦克及装甲车”。
3月17日,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北美频道报道了俄军杀害10名排队等待面包的平民,并附上视频。
但许多观察人士认为,依然没有清晰的指标显示中国官方的态度有所转变。
“需要记住的是,任何来自中国官媒的英语内容都是专门面向我们的。这是一场对外的国际公关活动,不反映北京对国内民众发出的信息,”旅居德国的美籍华裔记者陈嘉韵(Melissa Chan)在推特上写道,“事实就是——中国依然没有把它称作‘入侵’。”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高级研究员明克胜(Carl Minzner)也在推特上指出,最能反应中国官方态度的《新闻联播》没有放下亲俄立场。
中国时间3月18日晚间的《新闻联播》依然没有播放乌克兰平民伤亡画面。不仅如此,节目还再次重复俄罗斯的“生物实验室”阴谋论,并引用专家的话批评美国和西方是这场战争的始作俑者。
《外交政策》的帕尔默认为,中国或许会开始使用“战争”而不是俄罗斯官方词语“特别军事行动”,并中立地展示战争情况,但不会用形容敌对国家的语言来描述俄罗斯。
“(中国)最终会持续谴责西方,和战争刚开始的时候一样,”他补充说。
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挺俄叙事和对美国的批评没有停息的迹象。在拜习通话的同一天,《人民日报》发起微博热搜话题,批评美国向乌克兰提供“致命武器”。拜习通话结束后,《环球时报》连发三条微博,分别转述普京的战争讲话、报道俄军对基辅人民提供保护、称欧美纳粹“涌入”乌克兰。
前审查员刘力朋也没有看出官方明显的转向。他表示,如果官方想要缓和与美国的关系的话,完全可以删除此前如美国投放“生化武器”之类的谣言。
“像这种官方操作的叙事,想要把它给收回来,其实是很容易的,”他说,“因为正着说反着说全都是它。”
不过帕尔默认为,由于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进度远远低于预期,中国官方的确在降低亲俄的程度,但这个趋势随时可能改变。
“(中国)依然是独裁统治,”他说。“也许习近平明早起床后突然决定普京是他一辈子的好朋友。”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203/%E4%B8%AD%E5%9B%BD%E7%A4%BE%E5%AA%92%E4%B8%A5%E6%8E%A7%E6%8B%9C%E4%B9%A0%E4%BC%9A%E8%AE%A8%E8%AE%BA%7C%E2%80%9C%E5%8F%8D%E7%BE%8E%E2%80%9D%E4%BE%9D%E7%84%B6%E6%98%AF%E5%AE%A3%E4%BC%A0%E4%B8%BB%E6%97%8B%E5%BE%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