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0 May 2020

是教授無知?還是農民無用?經濟學家王福重要「消滅農民」!

王福重,經濟學家,教授,博士後導師......以前,我們並不知道有這樣一個人存在。但是,王福重教授已經不是第一次「火」了。近幾年,這位經濟學家,經常接受、參加各種商業活動講座,反中醫、懟河北窮等雷人語錄頻頻爆出......這次之所以被關注,是因為他關於農民的一番驚人言論。

有多驚人?我都擔心他的飯碗能不能就此保住!

王福重教授從經濟學角度出發,分析「農民值不值得尊重」這個話題,基本觀點如下:

1、我們吃的糧食與農民的關係並不大,農民幾乎沒有貢獻。
2、農民根本不會種地,農業科學家才會。「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不能發明農用機械,更不能生產化肥。
3、辛苦本身並不值得被尊重,辛苦不能創造,更不能創造新世界。
4、出力和流汗是懶惰和愚蠢的象徵。
5、拒絕思考,只會一味地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城市才是文明和發展的聚集地,必須消滅農民,讓他們變成城裡人,儘快完成城鎮化,中國才會越來越富強。

任何一種勞動都值得我們尊重,包括農民的辛苦付出。地球什麼時候變得智能化,可以自動種植、生產、收穫糧食了?

數千年以來,農民不僅會種地,還種得很好、很用心。在沒有農業科學家的年代,農民根據經驗和教訓應對自然環境、土壤環境的變化,不斷改進生產方式。在沒有化肥生產的年代,農民使用有機肥一樣可以種地。現代的機械化確實降低了農民的勞作強度,但是,農民的功績不能因此被抹殺!

儘管一位經濟學家的言論並不能完全代表學術界,但是,未免也太過無知和張狂。這並不像一位學者應該具有的素養,不僅沒有任何數據和事實依據,甚至還兩度使用「幾乎」兩個字。

網上曾發表過一篇通過計量經濟學方法創建我國糧食生產函數,從而計算糧食產量因素的論文。論文的數據為1990年-2014年糧食產量以及各種因素導致所占產值。數據表明,我國的播種面積每增加1000公頃,糧食產量就會相應增加0.678萬噸。受災面積每增加1000公頃,糧食產量就會相應減少0.134萬噸。化肥的使用每增加10000噸,糧食產量就會相應增加4.330萬噸。

播種面積、自然災害、化肥使用量這3個因素對糧食產值影響最大。播種面積就是土地,自然災害不用多做解釋,農民直接決定化肥的使用量。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農民都對糧食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人類的根本就是農民,怎麼可能被消滅?無論科學還是文明,甚至任何形式政治和組織存在,都是建立在群眾之上。農民是國家成立的基石,我們都是農民的後代。放眼世界,哪個國家沒有農民?未來的農業科技再發達,農民與國家和土地之間關係也不會發生改變。

而農村的城鎮化,並不是簡單的經濟學問題,而農業經濟學、城市管理學、社會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城市地理學、市政學、人口學等涉及多學科的複雜性問題,城鎮化也並不是中國富強的唯一辦法。

國家要發展和振興三農,離不開農民。一個不懂得尊重農民的人,不配發表與農業相關的任何言論。王福重教授的驚人言論和雷人觀點,讓人們感到氣憤,堪稱歷史第一人。 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關注、分享,讓更多尊重、關心農民的人看到。





from 壹讀 https://read01.com/L2KGxx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