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仲嵐
BBC中文台灣特約記者
2018年 2月 1日
台灣近來持續陷入電信詐騙的陰影中。繼肯尼亞、馬來西亞與菲律賓等國後,1月25日東歐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等共97位台灣人再陷入「電話詐騙」疑雲,被該兩國警方逮補。
台灣外交部歐洲司司長高安1日強調,已經引渡部分台灣人回台。據了解,不少人疑似護照被主嫌惡意扣留,將與歐洲相關國家持續強化警政交流。
目前台灣當局統計,1600多位在中國大陸關押的電信詐騙遣送犯中,有288位台灣人。根據台灣刑事局統計,自從2014年至2017年以來,台灣年詐騙案件仍有21000件至23000件左右。電信詐騙佔比皆超過三分之一,依舊是最高。
台灣犯罪成本過低?
台灣中央警察大學副教授,專長資訊犯罪與安全的高大宇向BBC中文網表示,台灣電信詐騙在2006年時,一度達到全盛。台灣當局近年加強電信業者責任與不斷翻新追蹤系統,近幾年才出現改善。
詐騙集團多數首腦近十年將犯罪主機與人手轉向大陸或其他科技較不發達國家,詐騙經驗也開始「外移」。兩岸媒體多數報導下,成為「犯罪主腦在台灣、受害者在大陸、犯罪地卻在第三國」的特殊情形。
對此狀況,高大宇說:「以華人、中文世界的觀點來看可能如此,但類似的犯罪型態其他語系國家都有。在現今世界中,這種犯罪就是一直轉換地點,不會中斷、當然不會停止」。
然而,不少新聞媒體與專家都認為,台灣的刑法本來就對詐騙犯過於寬容。就成本上來說,以台灣籍身份犯罪,相對可以有更多執法緩和空間。
高大宇則說,現實上,台灣詐欺犯罪刑責真的較輕,且有愈來愈年輕化的趨勢:「部分台灣年輕人如果沒有一技之長,但又貪圖享樂,權衡利弊得失下,確實成為高風險群。」
勤益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兼任助理教授張維平同意這樣的說法。他向BBC中文網提供數據:2016年在台灣從事詐騙的21576人中,18-39歲佔了整體71.77%,年輕人嚴然成電信犯罪溫牀。
不過對於台灣犯罪輕判,張維平倒不完全同意。他說,2006年刑法修正後,就改為一罪一罰,最高可到30年,沒有到「刑度過輕」。「2010年時即有台灣人因電信詐騙被判30年」。
那為何挑選東歐與非洲呢?
從過去一連串台灣電信詐騙案來看,從過去的非洲肯尼亞、烏干達,到現在的亞美尼亞、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等國。連看似與台灣毫無幹系的東歐與非洲,意外成為台灣詐騙集團聚集地。
張維平分析,這些地區國家對網路的管理都不落實,在法律執行面,還有檢警的偵查都有其難度。
「跨國犯罪本來就不好處理,如果兩國本來就沒有司法互助,光是證據搜集就很多時間。加上網路、電話犯罪短短幾分鐘就可以跨好幾國,加上每個國家都有自己司法程序,讓詐騙集團挑中成為目標。」
而就地理位置而言,台灣不論外交或是經貿往來,都與非洲及東歐關係甚遠。「東歐除了馬其頓曾獨立後短暫與台灣建交,其他都因歷史因素與中國友好,」他補充說。
現實情況是,非洲各國近幾年在中國的大力投資下,與台灣關係疏離。台灣目前僅有布吉納法索與史瓦濟蘭兩個邦交國。詐騙集團正是看中了台灣與此兩地的疏離,斷定案件追查起來會有充裕時間反應脫逃。
司法互助協議難落實
台灣早在2009年,由當時的海基會長江丙坤與海協會長陳雲林兩人與大陸簽署「司法互助協議」。其中合作的項目即包涵侵佔、背信、詐騙和洗錢等。照理來說,兩岸雙方可以依據此協議合作打擊犯罪,移送犯人。
當年簽署司法互助協議時,台灣仍是國民黨馬英九總統執政,兩岸尚屬於友好狀態。根據數字,到2016年馬英九卸任總統前,台方應中方要求,1346件委托中完成1090件,回復率高達91%。然而,在蔡英文上台後,這一數字遠低於馬政府時期。
張維平認為,許多台灣重大經濟犯罪者與政治人物,都會選擇中國大陸偷渡當作藏身處。台灣同樣在面臨重大經濟損失之餘,也想透過司法互助協議希望中方逮人,但往往中方對此都不回應,台灣只能無可奈何。
「一中政策」發揮場
過往,中國對台灣強調「一中政策」,要求各國在處理電信詐騙犯案時,都要根據「一個中國」原則,堅持受害者在大陸,北京擁有審判權。在偏獨派的蔡英文執政後,張維中預估,兩岸未來所謂的「司法合作」都會變成中方「先做了再說」。
台灣管理兩岸事務的陸委會,持續呼籲兩岸要重新回到司法互助機制,共同打擊犯罪,互相交換資訊。
面對中國的不予理會,台灣師範大學政治所教授范世平提醒,陸方在創造「有效打擊犯罪」的形像外,同時正拿走台灣的插話空間,不小心處理,「未來不止電話詐騙,很多事物的管轄權都會被拿走」。
范世平認為,中方現在很「精明」,過去抓人可以不用理由,但現在會想一個「法律性質的條文」對付自己人民,對台灣亦是如此。 他警告說,對於陸方這樣作風明顯強勢,台當局必須「萬分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