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奧巴馬星期三的會晤,是北京APEC峰會中的峰會。
奧巴馬時隔六年第二次到北京,今非昔比。「大大」與「跛鴨」
一個在美國中期選舉中失去了對參眾兩院的多數控制,成了典型的「跛腳鴨」總統,聊度餘下700天的白宮歲月。一個上台700天,黨政軍大權在握,在中國被稱為「習大大」; APEC舞台上以「天朝大國」姿態接見各國領導人來京,被國際社會視為是數十年來中國出現的又一個強勢領袖。
在這樣的背景和新的起點下,中美關係走勢如何?
避免對抗 互利雙贏
奧巴馬總統在北京說,他與習近平「就兩國關係今後的發展達成了共識」。這個"共識「是什麼?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和全球化研究所所長、公共政策學院教授黃靖博士在接受BBC中文網採訪時說,中美實力的此長彼消並沒有改變中美互相依賴的事實,而且,這種互相依賴非但沒有減弱,而是在加深。
黃靖博士分析說,世界上一個新興大國與一個傳統霸權有如此複雜關切的依賴關係,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中 美關係已經遠遠超越了雙邊關係的範疇。 中美之間任何問題都具有世界意義;而世界上任何重大問題,如果沒有中美的協商合作,也不會得到解決。這個事實就決定了中美關係的基礎並沒有改變,即中美要 避免對抗,合作雙贏,以協商的方式解決雙方的矛盾,盡可能縮小分歧點、擴大合作點。
「平起平坐」
中國的崛起是不可逆轉的事實,美國的影響力衰弱也是不爭的事實。中國要求與美國平起平坐,美國能否接受?黃靖博士說,所謂的「平起平坐」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體現。首先,世界上重大議題在過去是由美國人說了算的,美國人說氣候變化是最重大的議題,那麼各國就要據此分配資源來對應。今後,中美在「重大關切問題上」,雙方要磋商協調,要考慮照顧彼此的利益。
其次,在遊戲規則的制定上以及在中美有利益衝突的問題的管控上,中國有了越來越多的話語權。
亞太地區合作
奧巴馬入主白宮之初,提出了美國戰略重點要向亞太轉移。然而,伊拉克、敘利亞、伊朗讓美國人在中東不得抽身。與此同時,中國對有領土爭議的周邊鄰國態度咄咄逼人。習近平給「求見」的日本首相安倍的冷臉盡在不言之中。面對崛起的中國,美國還能為它的亞太盟國提供它們希望的保障嗎?美國的亞太盟友對山姆大叔的撐腰還有信心嗎?
黃 靖博士認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是在不斷增多的。它出口的40%和進口的50%都來自亞太地區,它最重要的盟國,如日本,也在亞太。這個事實決定了無論 是奧巴馬還是以後的美國總統,都會繼續增加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資源投放。從這個意義上說,認為美國在亞太已是「無可奈何花落去」,還為時過早。
中國在亞太的控制能力和操作能力不斷增強,是個不可逆轉的事實。同時,如果美國在亞太的實力衰減太快甚至垮掉,出於中國自身的利益,是中國並不樂見的。與美國在亞太地區達成某種合作默契,是最符合中國利益的雙贏選擇。
黃靖認為,擴大合作,縮小分歧,避免對抗,北京APEC上習近平與奧巴馬的共識,是中美關係今後發展的一個好的起點。
(責編:尚清)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4/11/141112_ana_xi_obama_us_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