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分析文章說,北京和莫斯科正在根據「勢力範圍」努力改變世界事務格局。
文章說數百年來一直是歐洲列強的海軍在大洋探索、貿易、建立帝國並且進行戰爭。因此當中國海軍明年春天同俄羅斯海軍聯合演習的時候出現在地中海的時候,那將是個歷史性的時刻。上周北京宣佈了同俄羅斯海軍聯合演習的計劃,之前兩國剛結束了專門討論軍事合作的會議。
中國軍艦進入位於歐洲文明核心的地中海對中國不僅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而且中俄兩國也以此作出重要的國際事務姿態。
俄羅斯和中國都反對西方在靠近他們邊界的地方舉行軍事活動,中國抱怨美國海軍在中國沿海巡邏。俄羅斯對北約東擴大為不滿。
現在俄羅斯和中國決定在地中海軍事演習,他們向外部發出明確的信號:如果北約靠近他們的邊界巡邏,他們的軍艦也能在北約的核心地帶遊弋。
除了展示肌肉,俄羅斯和中國還努力在更廣泛的國際事務中作出改變,也就是基於「勢力範圍」的新格局。兩國都認為他們對於各自鄰近地區有否決權。
俄羅斯認為長期受莫斯科統治的烏克蘭加入北約不可接受。普京政府希望建立「歐亞聯盟」,重新確立俄羅斯的勢力範圍。
中國除了擴大在亞洲的經濟影響力外,現在越來越直接在安全問題上表示強硬,在同越南和日本等鄰國的領土爭端中更加咄咄逼人。
去年北京宣佈建立了「東海放空識別區」,堅持外國飛機進入東海識別區要向中國通報。
西方一些分析家也認為基於和平的實際考慮,應該對俄羅斯和中國的勢力範圍給與承認。最近基辛格博士在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候就表示,有理由讓烏克蘭明白他們並不能自由地決定自己的未來。
《金融時報》分析文章說,當然奧巴馬政府不同意此種觀點。美國的國家安全顧問托尼·布林肯(Tony Blinken)對於俄羅斯的企圖作過如下表示,即繼續反對勢力範圍的概念,繼續維護主權國際選擇盟友的權利。
對於美國來說,是否承認勢力範圍似乎關係到根本的原則問題。如果承認諸如俄羅斯和中國重要的非民主國家的勢力範圍包括他們的周邊鄰國,就等於給他們對周邊主權國家政策的否決權。
但是對於俄羅斯和中國來說,勢力範圍事關力量,美國所謂的「原則」不過是虛偽之辭。而美國在1823年宣佈的門羅主義也表明了他們不希望外部勢力進入自己的半球勢力範圍。
在近期的歷史中,美國武裝干涉格林納達、巴拿馬和海地。美國還對伊拉克、阿富汗和敘利亞發動武裝干涉。美國在全球的軍事影響如此大,莫斯科認為華盛頓把這個世界當作了自己的勢力範圍。
美國在日本和韓國擁有軍事基地和駐軍,在巴林和卡塔爾擁有海空軍基地,歐洲遍布了北約基地。
對 此美國的回應是,美國的全球影響力是建立在伙伴出於自願的聯盟之上。美國國務卿克里去年甚至也說過門羅主義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因此美國現在似乎承認了過 去蘇聯一個發言人曾經提出的所謂「仙納屈主義」(the Sinatra doctrine),即認為所有國家都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
儘管俄中能一直指出美國反對勢力範圍的矛盾之處,但美國的觀點的基礎是國家出於自願結盟,這和勢力範圍有很大差別。而且在現實當中,似乎那些距離俄國和中國很近,被視為他們勢力範圍的國家,都願意同美國結盟。
因此《金融時報》分析文章說,明年中國海軍在地中海出現,可能只會增加北約的吸引力。
(編譯/責編:橫路)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4/11/141124_press_sphere_influ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