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重大活动时对各种潜在风险进行监控,这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威权型国家,更会把风险监控从一地扩展到周边乃至全国范围。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和2009年中共建国六十大庆, 都是最高层开会形成决议下发文件,要求全国上下各级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逐一排查,形成立体防控。这次APEC北京峰会召开,影响范围相对较小一些,不过差不多也是同样规定动作。风险防控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确保主要高级官员和APEC来宾的绝对安全。这就要求对举办会议或接待活动的主要场所、行车路线等进行菜单式、地毯式逐项排查,落实包括饮食安全在内的各项安保制度流程,布置武装警卫力量,对核心场所进行净场、净空管理,在外围布置军方武装安保力量等等,以排除掉可能的各种潜在风险,并制定各项应急预案。
其次是要防止在活动举办地周边出现恶性治安类事件,防止在全国范围内出现大的群体性事件或群死群伤性特大安全事故。这样目的当然是尽量减少对活动主题的舆论冲击,营造一种社会气氛。所以每逢像APEC这样的重要活动,地方各级官员都非常谨慎,生怕因为出事追责弄丢帽子。在过去,每逢重大活动期间,中共管宣传的新闻审查官们都会因为政治需要而“枪毙”一些“不好听、不好看”的负面新闻报道,这种捂盖子遮羞式的僵化做法这些年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但不少人的思维惯性还是难以马上调整过来,跟不上互联网时代的媒体传播规律转变。
第三是不出现敏感的政治性事件。这类敏感政治事件主要又包括三类:一是在政治敏感区域不要出现恶性刑事事件。比如像去年的金水桥撞车案,就是一个很惨痛的教训。习近平等一干最高党政领导正在人民大会堂内端坐开会,这边才三四百米的距离不到,几个恐怖分子居然把灌满汽油的汽车一路开到天安门前,撞死撞伤多人,又撞到金水桥爆炸,这种事件就非常恶劣。
二是在不要在全国范围内出现重大恶性暴恐事件。像今年“两会”期间,有四个疆独恐怖分子在云南昆明制造恐怖事件,这类事件也要严控避免。这次要召开APEC北京峰会,据说新疆和全国各省市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等,都接到命令,要注意落实安全防范。
三是不要因为对敏感人物的处理而影响到会议或活动主题。最好的例子当然是2012年的薄熙来案,实际上在当年“两会”召开之前,中共就定下要拿薄熙来是问,但是却一直到 “两会”结束,才由温家宝出面对薄熙来进行政治死刑宣判。对周永康的处理也是如此,实际上早在十八大前,因为在王立军进入美领馆后对薄熙来发出“六条指示”和在2012年“两会”期间违背中央要求为薄熙来公开站台,周永康就已经进入当局视线。但是对周永康的调查处理,却因为马上要召开十八大而暂时休眠,一直到后来,习近平上任后才大胆拍板,决定对周永康进行系统性彻查。
第四个大风险因素是交通因素。人类社会进入汽车时代后,如何在交通拥堵的大都市保障会议活动的交通畅通,一直都是组织方最头疼的问题之一。这次APEC北京峰会,尽管举办地在郊区怀柔雁栖湖度假区,但是重要来宾接待,都要在城市中心的天安门广场区域进行。另外,与会嘉宾和随从官员、太太团们还会有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日程购物等安排,还可能到奥体公园等区域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这些行程的交通安排,都是让北京警方非常头大的事情。
以上四大类风险因素,都是APEC北京峰会组织方很头大的问题。不过,和以上四大类风险因素相比,有一类风险因素可能更会让峰会组织方头疼。那就是雾霾天!
和雾霾相比,前四大类风险因素,都是可控的风险因素,只要提前排查细致,安排妥当,强化落实,基本上都可以有保证。但是雾霾天就不行了,这是个完全无法控制的东西,属于自然风险。
网上新闻说:为保障APEC会期内的空气质量,北京参考“奥运模式”,联合周边五省市防控污染,采取最高级别的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
APEC会议前,北京加快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已关停部分燃煤电厂,实现燃煤锅炉改造5900蒸吨,淘汰30万辆老旧机动车,淘汰退出375家污染企业,鼓励百余家企业通过环保技术改造实现减排等。
另外,根据《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北京市空气质量保障方案》,会议期间,北京将实行部分机构、大中小学幼儿园调休假,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公车停驶七成等措施,以“人休假、车限行”来降低社会活动强度,进而达到减排目的。
北京市环境监察总队也提前并延长开展11月大气专项执法周执法行动。10月27日起至APEC会议结束,环保部门将每天联合城管执法部门加强巡查,重点监督家具、印刷、汽修等行业废气排放是否超标,大力查处露天焚烧、无照销售散煤等违法行为。
为保障APEC会期内的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报,北京环保会同气象部门已开始实行APEC会议期间空气质量滚动预测预报机制,每天联合会商研判,滚动预测未来7天空气质量趋势。监测部门首次启动了跨区域、跨部门、现场专家组的三级会商分析机制。环保部门将于会期内临时启用怀柔雁栖湖地区的监测点,及时发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
但是即便如此,谁又能保证APEC期间不出现雾霾天呢?有关环境专家已经说了,从过去10年同期气象条件和空气质量看,北京在11月正处于秋冬转换季节,风速小、降水少、静稳逆温现象多发,气象条件整体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空气重污染发生概率较高。结合近期的大气扩散形式,不排除会议期间出现空气重污染的可能。
雾霾这个东西,是发展的产物,但是却在吞噬着发展带来的收益,更吞噬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因为APEC北京峰会举办,当局加大了对污染的预防和惩治力度,某些限制性措施甚至还可能还和四中全会刚刚强调的“依法治国”理念有一定冲突,比如通过行政命令要求企业停产和工地停工等。这些管控方法在当前或许还可以理解,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通过行政命令而非法治方式建立的污染防控措施,不仅容易落人口实,也很难保证以后不会再出现污染反弹。
APEC离民众很远,但是也离得很近。对执政党中共来说,关键是如何以APEC北京峰会为契机,建立污染防控长效机制,防止污染在峰会之后再次反弹,真正把污染防治纳入法治轨道,用四中全会上说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治理污染,还老百姓以蓝天白云和洁净空气,这才是APEC给老百姓带来的最大福利。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79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