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6月初的會議後,歐洲央行事隔3個月在9月5日又有重大舉動,包括(竟然可以)再減息,標準利率由已低無可低的0.15厘再降至0.05厘,以及正式宣佈推出資產抵押證券(ABS)購買計劃,以及宣佈會再推出擔保債券(covered bond)購買計劃。
在6月時,詳細寫了負利率(指另一個利率央行存款利率,今次再減至負0.2厘)。歐洲經濟目前面對什麼問題,以致歐央行要再出手,同樣可以看上次的po,因為幾乎一樣,除了數據更差--第2季GDP零增長,通脹再跌至0.3%。這篇po主要寫另一項貨幣政策:QE的疑惑。
究竟為什麼歐洲央行是否/會否推出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簡稱QE),十分重要?因為利率目前已低無可低,那個標準利率本身是資本市場運作所必要的,不可能絕對是0厘甚至負數,因此大家的看法是,歐洲央行只能推出QE。
如果有留意我的fb,我一度寫歐洲央行已宣佈推出QE,但之後修正為「未必」算做QE。在這兒不妨解釋一下。
首
先,QE是什麼意思?最簡單來說,就是央行直接向銀行購入資產,以便增加市場上的貨幣供應,央行會事先說明購入資產的金額。一般情況下,大部份央行用目標
利率來調控貨幣供應,加息=減少貨幣供應,減息=增加貨幣供應,但這只是基於銀行會因應利率而調節在公開市場(債券市場)跟央行買賣債券數量的假設下進
行,所以加/減一定基點不可能確認會減少/增加了多少貨幣供應。相對下,QE是央行說要增加多少貨幣供應便增加多少,因此便是「量化」。
我在6月那篇po寫過,"如果大家看今天的報導,(加強準備購買ABS)的「揭後語」是「準備量化寬鬆(QE)」",亦因此德拉吉(Mario Draghi)在記者會宣佈正式推出ABS購買計劃時,我的第一反應是歐央行推出QE。
不過,我後來修正,是因為我再看各大傳媒,包括路透社、彭博社、《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等的報導,全部都不說這是QE。
為什麼呢?事緣,在記者會上,路透社的記者問德拉吉,今次會議有沒有討論過推出QE,而德拉吉的說法是:
"有討論過,有成員希望做得較我剛公佈的更多,有成員希望做得少過我剛公佈的措施,因此最終中間落墨"
如果大家看完這句,都應該會有接著發問的《紐約時報》記者的疑問,他問德拉吉:
"依你剛才所說,似乎歐洲央行還未推出QE。可否澄清,你對QE的定義是什麼?要做了什麼才算歐央行推出了QE?"
德拉吉的回答是:
"QE
是指直接購買資產,例如歐洲央行不是把那些資產當作抵押品,然後貸出資金,而是直接購買這些資產,這就是QE,這會向系統注入資金。QE可以是(購買)私
人資產為基礎,亦可以是(購買)主權、公營資產為基礎,亦可以是兩者一齊執行。今天的措施主要是放寬信貸。歐洲央行會直接買入ABS,只包括最高層及中
層"
如果看德拉吉自己提供的解釋,理論上ABS購買計劃已是QE。事實上,《華日》和《金時》另外出文,透過類似分析或記者署名評論,指出歐洲央行確實已推出了QE。
有人就把德拉吉的說法,跟當年美國聯儲局開始QE時,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的說法比較,他同樣說這不是QE,而是放寬信貸(credit easing)。
這應該是要避免批評。QE亦被稱為「印鈔」,中文維基百科的說法就「無中生有」創造貨幣,美國共和黨十分反感,因此伯南克要避過「印鈔」的指控。
至於在歐洲,德國是QE最大阻力,德國人認為,央行購買ABS這類私人資產,等同替銀行承擔私人風險,如果這些資產變壞賬,就要由央行、即公帑承擔。同樣,在上次6月的po都說過德國人的疑慮。
跟看英美英文傳媒說消息刺激股市上升、歐洲央行推出措施救經濟不同,德國傳媒反應頗為負面,例如德國《法蘭克報匯報》網站首頁便放上即時評論(文首的cap圖),批評所有風險都放在ECB了。據報,德國央行行長這次是投票反對最新政策決定的。
這反映出,隨著歐洲經濟持續惡化,德國的強硬鷹派貨幣及財政政策路線,正與德拉吉和法意兩國的寬鬆鴿派路線激烈角力,而這次會議只是小菜,好戲還在好頭,日後再寫。
PS:如果不熟財經的話,在此解釋2個名詞
1、ABS,
英文是asset-backed
securities。銀行借出各類款項,例如按揭、向企業和個人貸款、買車借款、信用卡欠賬等,會把這些貨款包裝成證券,賣給其他人,買方會收取當中部
份利息,銀行就可以把風險分散。ABS是分開「一層層」的,包括最高、最安全的一層,也有最低、風險最高的一層,只有如此,才會有人買,否則大家只買獲最
安全貸款作抵押的ABS,而這亦是上面德拉吉的答案中「最高層」、中層的意思。
2、擔保債券,是指有資產抵押的證券,與ABS的分別是,擔保債券由實物作擔保,而且是分隔出去,一旦銀行破產,債權人一定有相關資產作擔保。
from 歐洲動態 http://europechinese.blogspot.com/2014/09/blog-po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