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周三,当奥巴马总统在爱沙尼亚承诺会保护脆弱的北约(NATO)成员国免受俄罗斯伤害时,他实际上为美国的实力投射设定了三大目标:实施“转向”亚洲的战略、在欧洲建立强大的存在,以及与伊斯兰极端分子展开一场新战斗——这场战斗很可能会加速。
美 国官员承认,这些目标足以让奥巴马在2017年卸任之前缩减五角大楼预算的种种方案泡汤。它们还挑战着奥巴马首个任期的关键原则:使用先进技术,以及“轻 足迹”的军事力量,就可以震慑野心勃勃的大国,遏制恐怖分子。此外,这些目标可能还会违背他两次总统竞选中的一个关键主张:曾经花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上的钱 应该用于美国“国内的国家建设”。
不过,这些新的防御计划也带来了一个悬而未决的疑问:奥巴马有多大决心逆转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普遍存在的 看法,即美国进入了节衣缩食的时代。本周在欧洲以及今秋在亚洲访问期间,奥巴马面临着双重挑战,他既要说服美国的盟友和伙伴,自己无意在全球留下权力真 空,让对手去填补,同时还要让美国人相信,他能够应对每一场正在酝酿的冲突,又不会把美国推入另一个背负着沉重军事使命且伤亡惨重的十年。
“言 论和政策越来越不匹配,”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主席理查德·N·哈斯(Richard N. Haass)说。哈斯在1989年柏林墙倒塌时,以及12年前与伊拉克的战争爆发之前,都曾在政府担任高级职务。他说,“要实施转向亚洲的策略、重新参与 中东事务,并加强在欧洲的存在,把所需的资源加起来的话,不可能不需要额外的资金和实力。对于白宫来说,世界已经变得比几年前棘手得多。”
因 此,不足为奇的是,奥巴马还在因为上周说“我们还没有策略”对抗伊拉克与叙利亚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Syria, 简称ISIS)而受到批评时,他如今就需要制定若干项策略,而且所有策略都必须适用于具体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过去一年都呈现了令人惊讶的复杂性。
面 对上万名ISIS武装分子,他必须找到一种方式来应对这个不同以往的恐怖组织,该组织下定决心使用最野蛮的做法,在阿拉伯之春后不堪一击的地区夺取土地。 美国对伊拉克境内的ISIS目标实施轰炸的成本虽然远远低于入侵和占领伊拉克的成本,但五角大楼的官员称,武器、燃料和其他事项的花销,估计每月可达 2.25亿美元左右(约合13.8亿元人民币)。
周三,美国国家反恐中心(National Counterterrorism Center)主任马修·G·奥尔森(Matthew G. Olsen)在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参加会谈时表示,ISIS“不是不可战胜的”,它还没有像基地组织(Al Qaeda)在2001年发动9·11袭击事件之前那样,对美国造成直接威胁。他称,该组织“残暴且危害极大”,打败他们需要长期的投入,很明显,奥巴马 今年早些时候没有预料到这种情况。
面对弗拉基米尔·V·普京(Vladimir V. Putin)总统领导的俄罗斯,奥巴马眼前是一个正在衰落的大国,受困于人口减少、强硬民族主义抬头、经济高度依赖石油出口等问题。他确信这样的国家无法 满足普京的欲望。但政府内部一直存在的争论是,怎样直接地划定底线,以及在哪里划定底线。不出意料,他于周三在爱沙尼亚塔林阐明了底线,这里也刚好是北约 的边界。问题是普京是否相信他。
而中国对奥巴马构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挑战:一个实力不断增强的正在崛起的大国,而且中国感觉当下正是在亚洲 重新施加影响力的时刻,中国过去几百年都没有取得这种成果。让奥巴马感到震惊的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采取了强硬举措,就领土主权问题向日本、韩国、越南及 菲律宾施压,而不是侧重发展国内经济。
“我们没有预料到这种局面,”奥巴马国家安全团队的一位前成员今年夏天表示,“在如何反制的问题上存在很多争论。”
上述说法对于奥巴马面临的每一个挑战可能都是成立的。这也解释了奥巴马政府现在为何很难讲清楚,当前复杂局面对未来计划的影响。
奥巴马任命查克·哈格尔(Chuck Hagel)担任国防部长,部分是为了寻找途径,缩减军队规模,特别是美军今年结束在阿富汗的正式作战任务之后。但哈格尔一直不能或不愿清晰地阐述长期的影响。
美国计划在未来六年里将军力向太平洋地区转移,目标是将美国60%的海外军力部署到该地区。但很多亚洲领导人质疑,奥巴马及其继任者是否会贯彻这一计划。
“我们听到了很多计划,”一位东南亚外交官说,“但很难看到美国转移军力的实际行动。”很多人担心,中国也有同样的感觉,这或许解释了中国最近派飞机靠近美国飞机示警,以及继续对美国目标开展网络攻击的举动。
俄罗斯的野心难以捉摸,这又增添了一个问题。
奥 巴马在塔林发表讲话时提到了几种回应举措,比如加强导弹防御。这是一个有趣的提法,因为在此之前,他一直坚称美国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完全是为了遏制伊 朗,而不是俄罗斯,五角大楼目前部署的防御系统无法抵御俄罗斯的核能力。但更大的问题在于,美军持续在该地区进行训练演习的成本会有多大。
翻译:王湛、许欣
美 国官员承认,这些目标足以让奥巴马在2017年卸任之前缩减五角大楼预算的种种方案泡汤。它们还挑战着奥巴马首个任期的关键原则:使用先进技术,以及“轻 足迹”的军事力量,就可以震慑野心勃勃的大国,遏制恐怖分子。此外,这些目标可能还会违背他两次总统竞选中的一个关键主张:曾经花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上的钱 应该用于美国“国内的国家建设”。
不过,这些新的防御计划也带来了一个悬而未决的疑问:奥巴马有多大决心逆转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普遍存在的 看法,即美国进入了节衣缩食的时代。本周在欧洲以及今秋在亚洲访问期间,奥巴马面临着双重挑战,他既要说服美国的盟友和伙伴,自己无意在全球留下权力真 空,让对手去填补,同时还要让美国人相信,他能够应对每一场正在酝酿的冲突,又不会把美国推入另一个背负着沉重军事使命且伤亡惨重的十年。
“言 论和政策越来越不匹配,”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主席理查德·N·哈斯(Richard N. Haass)说。哈斯在1989年柏林墙倒塌时,以及12年前与伊拉克的战争爆发之前,都曾在政府担任高级职务。他说,“要实施转向亚洲的策略、重新参与 中东事务,并加强在欧洲的存在,把所需的资源加起来的话,不可能不需要额外的资金和实力。对于白宫来说,世界已经变得比几年前棘手得多。”
因 此,不足为奇的是,奥巴马还在因为上周说“我们还没有策略”对抗伊拉克与叙利亚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Syria, 简称ISIS)而受到批评时,他如今就需要制定若干项策略,而且所有策略都必须适用于具体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过去一年都呈现了令人惊讶的复杂性。
面 对上万名ISIS武装分子,他必须找到一种方式来应对这个不同以往的恐怖组织,该组织下定决心使用最野蛮的做法,在阿拉伯之春后不堪一击的地区夺取土地。 美国对伊拉克境内的ISIS目标实施轰炸的成本虽然远远低于入侵和占领伊拉克的成本,但五角大楼的官员称,武器、燃料和其他事项的花销,估计每月可达 2.25亿美元左右(约合13.8亿元人民币)。
周三,美国国家反恐中心(National Counterterrorism Center)主任马修·G·奥尔森(Matthew G. Olsen)在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参加会谈时表示,ISIS“不是不可战胜的”,它还没有像基地组织(Al Qaeda)在2001年发动9·11袭击事件之前那样,对美国造成直接威胁。他称,该组织“残暴且危害极大”,打败他们需要长期的投入,很明显,奥巴马 今年早些时候没有预料到这种情况。
面对弗拉基米尔·V·普京(Vladimir V. Putin)总统领导的俄罗斯,奥巴马眼前是一个正在衰落的大国,受困于人口减少、强硬民族主义抬头、经济高度依赖石油出口等问题。他确信这样的国家无法 满足普京的欲望。但政府内部一直存在的争论是,怎样直接地划定底线,以及在哪里划定底线。不出意料,他于周三在爱沙尼亚塔林阐明了底线,这里也刚好是北约 的边界。问题是普京是否相信他。
而中国对奥巴马构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挑战:一个实力不断增强的正在崛起的大国,而且中国感觉当下正是在亚洲 重新施加影响力的时刻,中国过去几百年都没有取得这种成果。让奥巴马感到震惊的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采取了强硬举措,就领土主权问题向日本、韩国、越南及 菲律宾施压,而不是侧重发展国内经济。
“我们没有预料到这种局面,”奥巴马国家安全团队的一位前成员今年夏天表示,“在如何反制的问题上存在很多争论。”
上述说法对于奥巴马面临的每一个挑战可能都是成立的。这也解释了奥巴马政府现在为何很难讲清楚,当前复杂局面对未来计划的影响。
奥巴马任命查克·哈格尔(Chuck Hagel)担任国防部长,部分是为了寻找途径,缩减军队规模,特别是美军今年结束在阿富汗的正式作战任务之后。但哈格尔一直不能或不愿清晰地阐述长期的影响。
美国计划在未来六年里将军力向太平洋地区转移,目标是将美国60%的海外军力部署到该地区。但很多亚洲领导人质疑,奥巴马及其继任者是否会贯彻这一计划。
“我们听到了很多计划,”一位东南亚外交官说,“但很难看到美国转移军力的实际行动。”很多人担心,中国也有同样的感觉,这或许解释了中国最近派飞机靠近美国飞机示警,以及继续对美国目标开展网络攻击的举动。
俄罗斯的野心难以捉摸,这又增添了一个问题。
奥 巴马在塔林发表讲话时提到了几种回应举措,比如加强导弹防御。这是一个有趣的提法,因为在此之前,他一直坚称美国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完全是为了遏制伊 朗,而不是俄罗斯,五角大楼目前部署的防御系统无法抵御俄罗斯的核能力。但更大的问题在于,美军持续在该地区进行训练演习的成本会有多大。
翻译:王湛、许欣
from 纽约时报中文网 http://cn.nytimes.com/world/20140904/c04assess/